搜索到2851篇“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文章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被引量:1
- 2003年
- 崔社怀
- 关键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CT检查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纤维化药物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 2003年
- 李平戴志红赖庆文
- 关键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流行病学病理分类预后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 2002年
- 欧孝琪
- 关键词:病原学临床分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 2001年
- 代华平张洪玉
- 关键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被引量:1
- 1994年
- 蔓新新
- 关键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被引量:12
- 1991年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imonary Fibrosis IPF)系指原因不明局限于肺部的间质纤维化,起始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继之形成肺间质的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和肺结构紊乱。本病有多个名称,近年已渐一致,认为定名为特发性肺间纤维化较为恰当,是遍及全世界的常见病,绝大多数为慢性型。发病机制一、形态发生机制:肺泡上皮受损后肺泡隔内的成纤维细胞(Fb)、肌纤维细胞、炎症细胞在趋化因子的诱导下伸展到肺泡腔。前两种细胞活化、增殖,产生胶原蛋白。肺泡渗出物粘附于肺泡基底膜,由增殖的Ⅱ型肺泡细胞复盖。表面活性物质丧失后,肺泡萎陷,肺泡壁靠拢。
- 侯杰
- 关键词:肺间质纤维化特发性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 2003年
- 关键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因病机EB病毒
- 从湿论治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 2024年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病变局限在肺脏,主要表现为活动性呼吸困难,渐进性加重,常伴有Velcro罗音、进行性低氧血症。本病在西医治疗方面尚缺乏有效的药物,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是首选[1]。中医在辨治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医治疗IPF多从痰、虚、瘀三方面论治,痰与湿“证本一源”,故湿邪在IPF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周兆山教授临床治疗IPF经验丰富,现将周老从湿邪的角度对IPF病因病机的认识及遣方用药进行总结。
- 王雯静徐非凡赵国静王坤胡海波陆学超
- 关键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遣方用药吡非尼酮从湿论治湿邪
- 一种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药配方
- 本发明涉及间质性肺病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药配方,由下例中药材组成,各组份重量配比为,人参12份、麦冬12份、五味子6份、黄芪30份、蜜桑白皮15份、水蛭3份、丹参15份、炒白果9份、浙贝12...
- 刘骅漫刘学贾新华谢敏
- 祛痹化纤方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祛痹化纤方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科的气虚血瘀痰阻证型的IPF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基础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气活血通络配方颗粒,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检测、6分钟步行距离(6MWD)、胸部CT评分、圣乔治问卷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结果①试验组在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_(2))、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6MWD、胸部CT评分、圣乔治问卷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间在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痹化纤方能够改善IPF患者的低氧血症,延缓肺功能恶化,提高活动耐力,缓解中医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 肖琼华吴琼于小林魏双颖杨效华张艳霞
- 关键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