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48 篇“ 特征波束形成 “的相关文章
基于V-BLAST的特征 波束 形成 技术在大规模MIMO中的运用 2017年 为了获得较高的频谱效率及较低的误码率,提出了大规模MIMO系统中基于V-BLAST的特征 波束 形成 技术(the Eigen-Beamforming combined with V-BLAST,V-BLAST&E-BF),利用大规模天线形成 多个特征 波束 ,在这些特征 波束 上传输多个码流,既可以获得阵列增益又可以获得复用增益。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较MF预编码和传统特征 波束 形成 技术具有较好的性能,并且在接收端无须进行传统V-BLAST的检测算法(如MMSE检测、ZF检测)亦可分离出信号。 张帅 战金龙 徐偲关键词:V-BLAST 特征波束形成 基于特征 波束 形成 的HRTF自动选择算法及仿真 2014年 针对传统虚拟声应用中需要预先知道声音方向的缺陷,研究了未知声音信号方向时头相关传递函数(HRTF)的选择问题。在利用平面波分解理论获得的特征 波束 空间,采用特定的阵列加权函数获得了所需的阵列波束 图。在未知声波入射方向的条件下,结合HRTF的数值表达式,利用MIT实验室的HRTF测量数据库以及特征 波束 形成 的波束 指向性,对HRTF进行了选择,得到了声波入射方向上的HRTF近似值。并对阵列接收数据作了预处理,使得改进方法可以在时域进行。仿真表明,在一定频段内所得到的HRTF近似值和测量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特征 波束 形成 时所采用的波束 阶次越高,所得到的HRTF近似值与测量数据就越接近,为识别声音方向提供了参考。 张成 王一波 付毅峰关键词:特征波束形成 多维线性约束鲁棒自适应特征 波束 形成 算法 2013年 以镶嵌在刚性圆柱体上的均匀圆阵为阵列模型,研究了一种鲁棒自适应特征 波束 形成 算法。在分析了特征 波束 形成 技术的基础上,将阵列优化问题描述为多维线性约束下的波束 优化问题,进而在约束矩阵的正交线性子空间求解最优化问题,在满足鲁棒性约束条件下自适应地得到了阵列最优权向量,进而获得了与期望波束 图较为一致的波束 图,并分析了在满足鲁棒性约束条件下最大特征 波束 阶次的选择以及算法的收敛性。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迭代误差不会累积的特点。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刘铁林 张成 石全关键词:特征波束形成 TD-LTE系统中基于时频域预处理的特征 波束 形成 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D-LTE系统中基于时频域预处理的特征 波束 形成 方法,其特征 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运用上行导频信息估计上行信道,该估计的上行信道信息可用于对下行波束 形成 权矢量的计算;(2)利用时频块滤波的方法对估计出... 晏春燕 邓科 殷勤业 王文杰文献传递 TD-LTE系统中基于时频域预处理的特征 波束 形成 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D-LTE系统中基于时频域预处理的特征 波束 形成 方法,其特征 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运用上行导频信息估计上行信道,该估计的上行信道信息可用于对下行波束 形成 权矢量的计算;(2)利用时频块滤波的方法对估计出... 晏春燕 邓科 殷勤业 王文杰基于特征 波束 形成 的强弱信号波达方向与信源数估计方法 被引量:25 2011年 该文针对强弱信号并存时信源数和弱信号波达方向难以准确估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 波束 形成 的强弱信号波达方向与信源数同时估计方法。首先估计空域协方差矩阵,对其特征 分解后按特征 值从大到小调整特征 矢量;然后从第1个特征 矢量开始,由提出的估计式得到各特征 波束 的空间谱;最后,通过计算各空间谱的最大值与旁瓣谱峰平均值的比例判断有无信源,最大谱峰对应的角度即为该信源的波达方向估计。与RELAX和JJM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无需迭代步骤,无需强信号波达方向精确的先验知识,具有运算量小和弱信号估计精度高的优点,仿真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徐亮 曾操 廖桂生 李军关键词:波达方向估计 信源数估计 波束形成 V-BLAST系统的特征 波束 形成 技术 2008年 针对特征 波束 形成 技术与V-BLAST结合的系统,从最小化系统差错性能角度出发,在独立同分布衰落信道中和发射端已知信道均值矩阵信息的情况下,推导了特征 波束 形成 的功率分配算法,同时设计了能够充分利用该功率分配方法的接收检测算法。仿真和分析表明,在发射端所知信道信息有限的情况下,该功率分配算法和排序检测算法能显著改善V-BLAST系统的性能,优于传统的V-BLAST检测算法。 卢尧 安建平 武岩波关键词:信号检测 特征波束形成 垂直分层空时码 功率分配 可变速率预编码BLAST与特征 波束 形成 组合方案 被引量:1 2008年 传统的基于迫零(ZF)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算法的分层空时码(BLAST)接收机由于其较大的复杂度不适合在移动终端使用。该文的发射方案将传输预编码BLAST与特征 波束 成形相结合,利用信道协方差矩阵特征 值分解得到的特征 波束 来承载空时分层码,并在目标BER约束下自适应调整速率。在下行链路发送端使用可变速率预编码BLAST与特征 波束 形成 组合方案,大大简化了移动终端的接收机算法。 胡洁 谢显中 杨燕玲关键词:BLAST 特征波束形成 预编码 TDD 天线子阵划分的OSTBC特征 波束 形成 技术 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对阵元间距要求相互矛盾的空间复用和波束 形成 两种技术,提出了组合波束 形成 的空时码发射方案,有效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通过对发射天线子阵不同划分的研究表明,将发射天线分成多个子阵,可以从波束 形成 获得分集增益,从空是复用获得复用增益.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都表明,基于单一子阵划分的发射方式其性能严重依赖于波达方向和角度扩展,而基于多子阵划分的发射方式不受波达方向和角度扩展影响,性能保持稳定.当波达方向为0°,角度扩展为50°时,与单子阵划分相比,基于多子阵划分的系统性能提升近12 dB.若角度扩展变小,则性能改善更明显. 王勇 廖桂生 叶子 王喜媛关键词:空时分组编码 波束形成 波达方向 基于特征 波束 形成 的STBC发射天线选择 被引量:1 2007年 相关信道下将特征 波束 形成 (E-BF)与空时分组码(STBC)相结合,在保持分集阶数的同时可以获得阵列增益,但需配置更多的发射天线。根据该系统特点提出了统计的发射天线选择方案,在不增加天线数情况下通过自适应子阵选择来提高系统误码率性能,并给出了平均误码率最小的天线选择准则。天线选择与E-BF共享信道信息,算法也不用频繁更新。仿真结果证明了该天线选择方案可提高系统误码率的性能。 王伟 金荣洪 耿军平关键词:天线选择 特征波束形成 STBC
相关作者
廖桂生 作品数:1,229 被引量:2,861 H指数:23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杂波抑制 雷达 空时自适应处理 杂波 导向矢量 王伟 作品数:4 被引量:18 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 研究主题:射线跟踪法 特征波束形成 求交运算 电波预测 波束形成 金荣洪 作品数:376 被引量:492 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天线 时间调制 阵列天线 宽带 剖面 张成 作品数:36 被引量:78 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研究生教育 军事院校 军事装备学 科学发展观 均匀圆阵 王喜媛 作品数:64 被引量:123 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SIGE SIGE_HBT 高校 科研管理 特征波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