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49篇“ 犯罪主体“的相关文章
单位犯罪主体的认定
2024年
国家机关、一人公司、非法组织以及内设机构分支机构等作为新兴代表的社会主体,在对其犯罪主体资格的划定上要更为严谨。首先,国家机关作为国家意志的执行者不会存在犯罪意图,但其国家机关仍属于一种特殊的组织,具有自己的决策团队,应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定责任。其次,一人公司作为公司的特殊类型,公司意志与股东意志相互交融,利益也权属一人,无法做到精细化分割,所以,公司意志可以等同于股东意志,视为自然人犯罪。不仅如此,在非法组织中,犯罪集团应与单位犯罪做好区分,对于一个犯罪集团犯数种罪数,应按照主要的犯罪行为定性。犯罪集团的成员或者共同犯罪的行为人,侵害数个法益的,应数罪并罚,做到罪则相适应。最后对于内设机构亦或者分支机构,只有当其具有独立对外资格时,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
李鹏宇
关键词:单位犯罪一人公司内设机构
论村委会作为单位犯罪主体的合理性
关于单位犯罪主体范围的探讨自我国引入单位犯罪制度之后从未停止,且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最大的区别之处就在于犯罪主体的差异,1997年刑法问世时,在第30条与第31条对单位犯罪做出了相关规定,其中就涵盖了对单位犯罪主体的限定...
王林垚
关键词:单位犯罪村委会罪刑法定原则
环评造假案中犯罪主体、虚假标准认定及从业禁止的适用
2024年
【裁判要旨】买证、卖证、挂证者均属于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等职责的中介组织人员,是环评领域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刑事案件中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犯罪主体。人民法院在审理环评造假案时,对于虚假证明文件认定标准,可参照生态环境部《关于严惩弄虚作假提高环评质量的意见》中弄虚作假情形的认定。对于违背环评领域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仅通过买证、卖证、挂证等形式出具的环评报告,属于形式造假,不论环评报告的内容是否存在重大数据遗漏等实质虚假情形,均可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中的虚假证明文件。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在量刑时可根据犯罪情节、社会危害性、认罪悔罪态度、行业现状等因素综合考量,在处刑的同时,一并判处从业禁止。
吴胜沈双武崔芳
关键词:犯罪情节环评报告犯罪主体
单位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行为的处理——基于单位犯罪主体性质的思考
2024年
对单位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行为的处理,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中存在不同的观点。形式理性强调处罚合法性与罪刑法定主义的坚守,实质理性则重视处罚合理性与法益保护原则的贯彻。争议焦点在于实施单位行为的单位成员能否绕过单位直接对单位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单位犯罪主体是单位,单位成员是单位的组成部分。单位成员具有自然人属性和单位成员属性。当且仅当某自然人基于其单位成员属性为单位利益实施某行为时,该行为及其后果才可归于单位。对自然人属性与单位成员属性的区分应当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入手。当某人基于自然人属性利用单位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行为时,应当根据间接正犯理论直接追究其刑事责任,单位不承担刑事责任;当某人基于单位成员属性为单位利益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行为时,则不能追究单位和单位成员的刑事责任。
王志祥吴超莹
关键词:单位犯罪
监察对象与职务犯罪主体的衔接问题研究
刘晋超
命案中犯罪主体责任能力的证据审查
2024年
重罪检察中对于命案的审查办理,往往围绕认定犯罪的客观行为是否有证据证明以及证据是否合法、充分,据此架构起“清楚的犯罪事实”,进而拟制继续侦查方向、作出批准逮捕或提起公诉的决定。可以说,这样的“以犯罪事实为中心”的审查模式贯穿于提前介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出庭支持公诉、上诉抗诉直至死刑复核等重罪检察诉讼全流程,在绝大多数命案中能够让办案人对犯罪事实作出准确判断或对案件处理作出正确决定。但遗憾的是,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在批捕、起诉甚至是判决后,行为主体被鉴定为精神病人的“尴尬”局面,给坚不可摧的追诉体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造成行为主体因没有刑事责任能力导致不构成犯罪的“错案”发生。检察官应绷紧审查主体责任能力这根弦,将其贯穿整个诉讼全流程,做到应查尽查,尽早排查可疑痕迹,有效避免因无刑事责任能力导致的“无罪”案件发生。
田勇李子枫
关键词:命案证据审查
职务犯罪主体视阈下《监察法》与《刑法》的衔接适用
实现“法法衔接”系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监察法》出台后,刑事程序法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修改。但是《监察法》与刑事实体法的衔接在相关问题上的规定仍不够明确。随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监察机关行使的职务犯罪调查作为...
龙怡
关键词:职务犯罪职务犯罪主体《刑法》
基于电子数据推理的网络犯罪主体同一认定
2023年
网络犯罪行为横跨现实和虚拟两大空间并形成了复杂的双重或多重身份,带来了网络犯罪主体同一认定难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电子数据推理角度出发,探讨网络犯罪主体同一认定的步骤、原则、技术方法,以期为网络犯罪主体同一认定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王宁许致君
关键词:网络犯罪犯罪主体
村委会单位犯罪主体问题研究——以非法占用耕地为例
2023年
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地方的村委会为谋取经济利益,非法占用耕地进行非农活动。村委会是否可以成立单位犯罪争议很大,各地判决结果也不统一,主要存在肯定说、否定说和折中说三种不同的裁判思路。村委会单位犯罪的司法认定不能完全否定村委会成立单位犯罪,还应当作实质意义上的判断,使用交叉视角,将刑法总则、分则以及刑法解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认定。
田野张长春徐磊顾英姿
关键词:村委会单位犯罪司法认定
论人工智能的犯罪主体
人工智能犯罪是智能时代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承认强人工智能的犯罪主体地位是打击强人工智能犯罪的关键前提。目前关于强人工智能的犯罪主体性存在否定论与肯定论两种观点,支持较广的否定论认为强人工智能不具有自我意识,不能被刑法归责...
杜浩知
关键词:人工智能法律人格犯罪主体

相关作者

曹坚
作品数:96被引量:255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研究主题:罪名 刑法 走私犯罪 犯罪 自首
李希慧
作品数:104被引量:1,014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刑法 犯罪 刑法规定 犯罪主体 刑法解释
赵秉志
作品数:596被引量:6,122H指数:4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刑法 刑法典 死刑 刑事法治 中国刑法
徐光华
作品数:70被引量:367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民意 刑事司法 刑法 影响性 刑法解释
韩轶
作品数:87被引量:61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刑法 刑罚目的 刑罚 被害人 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