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72篇“ 猪伪狂犬病病毒“的相关文章
- 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免疫试验
- 2024年
- 为了进一步掌握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的免疫接种效果,并构建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使用国产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并选择4种不同的免疫接种程序制定4个处理组别,并设计了对照组,对250头繁殖母猪和200头种公猪以及1000头仔猪分别进行免疫接种试验并进行抗体检测,证明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本次所使用的疫苗均能够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无论是跟胎免疫还是1年2次免疫,或者每间隔4个月进行免疫,均能够取得良好的免疫接种效果,种猪的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100%,仔猪在49日龄前抗体合格率也能够达到100%。75日龄之后,仔猪的抗体呈现逐渐消失的态势,120日龄基本消失。在今后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过程中,为了增强猪群的免疫能力,避免野毒株传入,建议仔猪在首次免疫接种之后进行第2次强化免疫接种,而种公猪和繁殖母猪在春秋两季进行免疫接种之后,若不给仔猪进行免疫,仔猪在35日龄之后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直到全部为阴性,不能够抵抗野毒株的侵袭,因此该种方法不宜推广应用。
- 仉弦
- 关键词:免疫接种接种效果
- 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小鼠诱导氧化应激的研究
- 2024年
- 旨在研究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小鼠后体内的氧化应激。40只昆明系小鼠设置空白对照组、PRV感染组(10^(0)TCID_(50)、10^(1)TCID_(50)、10^(2)TCID_(50)),采用肌肉注射联合滴鼻的方式感染小鼠,0.1mL/只。观察记录小鼠的临床表现,接种7d后采集小鼠脑、脾脏、肺脏和胸腺。测定免疫器官指数,PCR法检测PRV,HE染色观察小鼠脑、脾脏和肺脏组织结构病理学变化;RT-PCR法检测脾脏、肺脏氧化应激指标相关指标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脑、脾、肺均检测到PRV抗原;10^(2)TCID_(50)PRV组小鼠死亡率10%,其他组均未出现死亡;PRV感染小鼠后显著降低小鼠脾脏指数,极显著降低胸腺指数,显著或极显著上调脾和肺组织中iNOS、Nrf2及脾组织中NQO1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脾和肺组织中Keap1、脾组织中HO-1的mRNA表达水平;HE染色显示PRV感染小鼠的脑组织出现“血管套”现象,脾脏红髓增宽,脾小体减少和消融,红髓变宽,白髓萎缩,肺脏出现间质性肺炎。结果表明,PRV感染可成功诱导小鼠体内氧化应激,PRV剂量为10^(1)TCID_(50),0.1mL/只,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伪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机制和筛选抗PRV感染的有效药物奠定了基础。
- 周淑棉韦玉衡周家芳赵雅琪胡庭俊
-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病毒小鼠氧化应激
- 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及复制影响因素的研究
- 2024年
- 猪伪狂犬病(Porcinepseudorabies,PR)是由PR病毒(PRV)引起猪的病毒性传染病,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猪作为PRV唯一的自然宿主,可引起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屡配不孕;公猪睾丸萎缩、精液质量下降,丧失种用功能;新生仔猪高热、出现神经症状且两周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可达100%[1]。2011年之前,由于Bartha-K61株疫苗在我国的广泛使用,PR在我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自从2011年PRV出现变异之后,现有的PR商品化疫苗只能对动物机体提供部分的免疫保护作用并且尚无特效药物治疗[2]。基于此,本文对影响PRV感染与复制的各类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综述,以期为开发高效抗PRV的新型药物或疫苗提供参考依据。
- 何松汤德元曾智勇王彬黄涛毛茵茗周飘陈旭廖正波袁盛林
- 关键词:病毒性传染病猪伪狂犬病病毒屡配不孕自然宿主神经症状
- 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称为奥耶斯基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传染病。1965年我国首次发现猪伪狂犬病,1979年引进Bartha-...
- 张真真
-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间接ELISA
- 猪伪狂犬病病毒gB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 2024年
- 为了制备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B蛋白单克隆抗体,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gB蛋白的主要抗原区(540~734 aa),获得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经过细胞筛选和亚克隆,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gB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将其命名为1C10。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验证,1C10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识别PRV感染细胞时表达的gB蛋白。亚类鉴定结果表明,1C10重链为IgG2a型,轻链为kappa型。ELISA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腹水效价高于1∶128000。综上,本研究成功表达了PRV gB蛋白,并制备了抗PRV gB蛋白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探究PRV gB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后期建立PRV诊断方法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马国祥曹丽艳张娟张宇万颖孔祥雨李想通王娅婷段月月袁聪施磊郭庆勇翟少华郑海学王琦
-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病毒原核表达单克隆抗体
- 一种特异性结合猪伪狂犬病病毒gE蛋白的核酸适配体
- 本发明提供一种特异性结合猪伪狂犬病病毒gE蛋白的核酸适配体,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或SEQ ID NO:2。本发明所提供的核酸适配体或其衍生物在制备用于检测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制品中的应用。本发明筛选获得了...
- 王艳玲王瑜蒋贻海郝琴芳董照洋张自军
- 包装盒(猪伪狂犬病病毒gB蛋白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包装盒(猪伪狂犬病病毒gB蛋白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盛放试剂盒各组分。;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图案与色彩的结合。;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
- 陈登金张蕾董春娜李静
- 体内外评估丹酚酸A对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抗病毒作用
-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猪,但也可以感染其它多种家畜、野生动物甚至人。PRV可以引起动物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疾病,严重影响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尽管在过去的几年科...
- 陈梓路
-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病毒天然化合物丹酚酸A抗病毒囊膜
- 灵芝多糖在制备抗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制剂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灵芝多糖在制备抗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制剂中的应用,属于抗病毒应用领域。本发明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证明了:灵芝多糖能够有效抑制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减少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降低猪伪狂犬病病毒gB蛋白的表达...
- 郇长超蔡新瑞郭停停高崧
- 湖南省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流行情况调查及遗传变异分析
- 2024年
- 为了解当前湖南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于2021—2022年从湖南省部分地区采集18861份血清样品和1725份疑似感染PRV组织样品,分别采用ELISA法和qPCR检测血清样品PRV-gE抗体和组织样品PRV核酸,并统计不同年份和季节样品阳性率。同时,对15份PRV阳性样品gC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并将阳性病料接种于Vero细胞,初步探究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2004份血清和56份组织样品分别检测为PRV-gE抗体和PRV核酸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74%和3.25%。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5份PRV阳性样品的gC基因核苷酸和对应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4%~100.0%和98.8%~100.0%。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3个阳性样品与已知PRV变异株同属于一个分支,而另外2个样品与已知PRV经典株聚为同一个分支。病毒分离获得1株PRV变异株,该毒株可引起Vero细胞出现典型病变,病毒最高滴度为108.2 TCID50/mL。本研究揭示出PRV在湖南省各地区广泛流行,且流行基因型包括PRV变异株和经典株,其中变异株为优势流行亚型,为探究湖南省PRV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 杜雅萍彭国华龙明英廖淑玲谭凯利周宇骏
-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病毒血清学调查分子流行病学调查GC基因
相关作者
- 陈红英

- 作品数:429被引量:1,051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克隆 猪细小病毒 猪圆环病毒2型 克隆与序列分析 猪伪狂犬病毒
- 沈志强

- 作品数:1,179被引量:2,584H指数:18
- 供职机构: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
- 研究主题:疫苗 大肠杆菌 PCR 原核表达 蜂胶
- 汤德元

- 作品数:509被引量:1,438H指数:19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规模化猪场 猪圆环病毒2型 诊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V
- 崔保安

- 作品数:627被引量:2,301H指数:23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克隆 猪细小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原核表达 克隆与序列分析
- 曾智勇

- 作品数:396被引量:975H指数:15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猪圆环病毒2型 规模化猪场 猪圆环病毒 诊治 PC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