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69篇“ 环境化学行为“的相关文章
长江流域氮磷的环境化学行为及评价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也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人类对河流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严重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稳定。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近年来面临着严重的氮磷污染问题。水源地保护和“长江大保护”政策的实施需要大规模的水污...
蔡格格
关键词:长江氮磷营养盐同位素水质评价
PM2.5和VOCs的环境化学行为与机制--以季节性污染特征显著的呼和浩特市为例
VOCs作为重要的反应性气体对近地面O3和二次气溶胶生成作用显著。有针对性的开展VOCs的化学活性及其来源解析和细颗粒物界面环境化学等研究,是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谢非
关键词:细颗粒物污染特征
九龙江口水体中不同相态磷的环境化学行为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利用切向超滤技术分离和提取九龙江口水体中溶解相(粒径<0.45μm)、胶体相(分子量>1 kDa,粒径<0.45μm)和真溶解相(分子量<1 kDa)的活性磷酸盐(SRP)和溶解态总磷(DTP),初步探讨了不同相中各形态磷的环境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切向超滤过程的SRP和DTP系统空白分别为ND~0.001 mg/dm^(3)和ND~0.005 mg/dm^(3),均未高于方法检出限;样品质量回收率为92.3%~100.0%,满足80.0%~120.0%质量技术要求。真溶解相中SRP、溶解态有机磷(DOP)和DTP占溶解相比例为65.3%~92.3%,存在形式以真溶解相为主;胶体相中SRP、DOP和DTP的含量分别为0.13~4.19、3.25~19.20μg/dm^(3)和3.39~23.40μg/dm^(3),占溶解相比例为1.2%~17.0%;真溶解相和溶解相中的各形态磷含量主要受陆源输入控制。
姜双城
关键词:海洋化学胶体
我国锑的暴露现状及其环境化学行为分析被引量:19
2020年
矿业开发、锑制品的广泛应用等造成了大量锑进入表生环境中,使得锑在土壤、水体等环境介质中富集甚至污染.近年来,我国水体锑超标和突发性锑污染事件频发,为我国锑污染防控敲响了警钟.通过全球锑暴露/污染事件可见锑普遍性的迁移特征、赋存规律,发现其再分布受人类活动驱动—响应明显,暴露量以矿区为最,甚至形成污染.我国锑暴露/污染状况最为严重,涉及大气、水和土壤环境.锑暴露也会威胁食物安全等,大气环境锑暴露会增加呼吸系统等病变的可能性.通过锑矿的开采,含锑产品的使用及其他输入途径入手,介绍了三大环境体系人为源锑的来源,系统性论述了其存在形态和转化规律.从防控、遏制和回收利用三个角度提出了锑污染防治与修复的建议概略,结合短期逐步遏制点源污染加剧势头的多重思路,提出了逐步开展面源污染回收产品资源化的设想,对我国制定科学有效的锑污染预防—控制—治理措施和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任杰刘晓文李杰吴颖欣文展
关键词: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
乏燃料处置的必要性及其处置库环境化学行为被引量:6
2020年
为了确保核燃料循环的安全性,不宜处理的乏燃料也应该同玻璃固化体一样作为高放废物进行深地质处置。本文综述了一些前期工作,归纳了空气侵入和水的辐解产生氧化性产物是导致乏燃料UO 2基体氧化溶解的主要因素;核燃料浸出实验结果显示铀和锕系镧系元素每天的浸出量是相应核素总量的1/107,比裂变产物的浸出速率小一个数量级。铁金属被各国选为高放废物处置容器材料的原因是其低价格、高强度和优秀的还原能力。在最不利的地下水侵入深地质处置库、近场处置容器防腐层破损的情景下,铁容器材料表面与地下水反应产生氢气,氢气通过还原反应消耗辐解产生的氧化性自由基和分子,并能还原乏燃料表面的U(Ⅳ),大幅度减缓乏燃料的腐蚀和溶解;乏燃料中裂变产物贵金属合金颗粒对氢气有催化作用;处置容器表面铁金属能还原沉积溶解的多价态核素U(Ⅵ)、Np(Ⅴ)、Tc(Ⅶ)、Se(Ⅳ)和Se(Ⅵ)。希望本文对我国确立以铁基金属为处置容器材料的包括乏燃料在内的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概念有参考作用。
李腾周小毛王玲钰崔大庆
关键词:乏燃料深地质处置浸出速率贵金属催化剂
环境中铂族元素的环境化学行为被引量:1
2020年
环境中,由于人为来源导致铂族元素(PGE)的浓度不断增加.人们普遍认为PGE是惰性的,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但水环境中PGE易发生化学迁移,转化为毒性更大的形态,增加生物可利用性.基于国内外79篇文献,概述了水环境PGE的环境行为,梳理了PGE的来源分布,探讨了PGE入海通量的变化和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分析了PGE的形态变化及影响因素.针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不足,对未来PGE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侯松曾悦税伟税伟
关键词:铂族元素水环境影响因素生态毒性
典型铁(氢)氧化物的光化学生成转化及其对Cr(Ⅵ)环境化学行为影响
铁氧化物(包括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水合氧化物)广泛存在于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由于具有颗粒粒径小、比表面面积大和表面反应活性强等特点,铁氧化物的形成与转化过程影响自然环境中众多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归趋。光照广泛存...
舒志鹏
关键词:铁氧化物氢氧化物
土壤中持久性自由基及其环境化学行为的探究
2019年
环境持久性有机自由基,简称EPFRs。传统的自由基,半衰期非常短,而环境持久性有机自由基的半衰期较长,它可以存在数分钟到几十天左右。现在国家把EPFRs当作新出现的一种有环境风险物质,可以诱发出许多疾病,包括肺部和心血管疾病的癌症。目前,国内外都开始重视对EPFRs的研究。我国就有许多技术人员长期都在研究土壤中持久性自由基,还有土壤里天然的有机物和一些外源有机污染物在演变和转化过程中自由基的稳定性和环境的效应,特别是多环芳径在土壤中的变化。
曾雄辉
关键词:影响因素化学行为
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环境化学行为与毒理效应探究
2019年
本文阐述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概念和分类,通过其环境化学行为及毒理效应的分析掌握污染物的特性,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性的参考意见,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高娜娜
关键词: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化学行为毒理效应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的特征及环境化学行为研究进展
2020年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nvironmental Persistent Free Radicals, EPFRs)是一种新型且具有潜在环境风险的物质。与短寿命自由基相比,其具有较强的环境持久性,可以在介质中长期存在,甚至不消失。它可以破坏人体的正常细胞,诱发DNA突变,导致肺功能障碍,加快人体衰老速度,提高患病的几率。同时,含有EPFRs的活性物质还可能对污染物有直接或间接的降解作用。目前对于EPFRs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讲述了EPFRs的形成机制、测试方法、半衰期、存在介质、影响因素以及催化降解作用,重点论述了判定EPFRs类型的方法以及其形成路径——前驱体分子与过渡金属之间的电子得失,其次论述了环境持久性自由基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均存在,最后展望了EPFRs的研究前景,包括反应条件对EPFRs产量和类型的影响以及EPFRs对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转化的影响。
朱雨寒魏佳刘晓慧刘亦陶李军
关键词:影响因素催化降解

相关作者

吴平霄
作品数:324被引量:1,445H指数:25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蒙脱石 阴离子粘土 粘土矿物 蛭石 重金属
江桂斌
作品数:905被引量:3,109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汞 纳米银 多溴联苯醚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短链氯化石蜡
廖宗文
作品数:400被引量:4,029H指数:35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肥效 活化 磷矿粉 肥料 玉米
王晓蓉
作品数:337被引量:3,543H指数:3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土壤 鲫鱼 稀土元素 磷化氢 太湖
黄斌
作品数:152被引量:323H指数:10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类固醇 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介导 衍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