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25篇“ 环境毒理“的相关文章
- 基于课程思政的《环境毒理学》教学研究
- 2025年
-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环境毒理学作为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毒性效应及其机制。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环境毒理学》教学中,对于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讨课程思政在《环境毒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相关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 唐天乐
- 关键词:环境毒理学教学研究
- 一种用于环境毒理研究的微环境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涉及毒理微环境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环境毒理研究的微环境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显微镜,所述检测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检测台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放置板,当需要对显...
- 王迪雅蒋文凯董小铷薛冲张建彬赵芳冯鉴刘晓燕魏雯秀姜雨昕
- 环境毒理学 第4版
-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根据环境类专业教学、科研的需要和特点,修订后的第四版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除了新增应用性较强的章节内容外,全书各章均以环境污染物的毒性及其对健康的危害作为主线进行论述。全书共十六章...
- 孟紫强
- 类脑器官在环境毒理学中的应用
- 2024年
- 自19世纪以来,模式生物的出现帮助研究人员进一步了解细胞信号通路,确定药物靶点以及进行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如污染物、药物和工业化学品,可能会影响大脑的生物过程或其功能,并最终导致神经疾病。然而人脑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严密的器官,在很多方面与模式生物有着根本的区别。由于物种的差异,动物模型可能不能完全的模拟人脑以测试环境污染物的神经毒性。由人多能干细胞诱导而来的人类脑器官在基因组、转录组以及代谢组水平更贴合人体的真实情况,提供了测试以及预测环境污染物神经毒性的有效平台,成为研究神经毒理学的新模型。本文综述了类脑器官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在评估环境毒物方面的应用,以期为类脑器官在环境神经毒理学应用提供新见解。
- 陈书进颜崇淮
- 关键词:环境毒理学神经毒理学
- 网络直播在环境毒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 2024年
- 随着网络直播走进大众生活,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也不容忽视。网络直播具有即时性、同步性和现场感等众多优点,对于内容较为抽象且理论性较强的环境毒理学课程而言,网络直播的实时互动、较强的参与感都有利于对知识的形象化处理和掌握。该文通过实际直播案例、名师直播授课、在线观察模式生物和观摩生态毒理实验,以及实时互动答疑等教学环节,发现100%的学生认为通过直播对了解环境毒理学前沿研究有帮助,对环境毒理学领域感兴趣的比例达到88.9%,几乎所有同学对学习效果满意。由此可见,网络直播作为线下传统授课方式的补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
- 王诗忠汤叶涛赵春梅
- 关键词:网络直播环境毒理学多媒体元素线上教学
- 三唑类杀菌剂的水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三唑类杀菌剂因具有高效、广谱及持效期长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病害防治。大量研究表明,随着三唑类杀菌剂的长期、广泛施用,大量未被有效利用的残留药剂进入土壤或滞留在植株上,最终通过雨水冲刷或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危害水生生物的安全。本文综述了三唑类杀菌剂在水环境中的残留现状,并从急性毒性、氧化应激毒性、发育毒性、遗传毒性、内分泌干扰效应、对机体代谢的影响及联合作用毒性等多个方面、多层次概述了该类杀菌剂暴露对鱼类、两栖类、溞类和藻类等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类杀菌剂的未来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旨在为三唑类杀菌剂的合理应用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为减少三唑类杀菌剂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 宋文阳竺浩杰徐笑笑刘鹏尹晓辉刘训悦
- 关键词:农药残留三唑类杀菌剂水生生物环境毒理
- “环境毒理学”课程SPOC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 2024年
-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文章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依托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构建了“环境毒理学”课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学习空间,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痛点,设计了混合式教学的各实施环节并开展了教学实践。实践结果表明,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可为地方高校环境毒理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黄碧捷陈冯杰张丽
-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课程改革
- 《环境毒理学手册:人类疾患与生态毒理学》(第七-九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空气污染、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及生物多样性破坏等诸多环境问题随着产生。各种新型疾病也相继显现,环境问题引起的人类疾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源文本摘选自...
- 陈红梅
-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科技英语
- 基于“学思结合”的理工科研究生专业理论课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探究——以环境毒理和健康风险课程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鉴于研究生思想观念趋于成熟,课程思政很难引发学生的认同,该研究构建基于“学思结合”的研究生专业理论课程思政融入路径,将教师讲授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相结合,并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环境毒理和健康风险中实践。在基础知识学习中,借助思政元素的图片及音视频材料,营造课程思政的学习氛围。通过设置相关具有课程思政特色的课程项目,以教师引导、个人挖掘、分组讨论和小组汇报展示的组织形式,变被动接受课程思政为主动思考,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提升互相贯通,共同促进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提高学生对思政内容的“认同感”。
- 马德华
- 关键词:学思结合理工科理论课
- 器官芯片作为环境毒理学测试新策略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各种环境有害因素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快速、有效地对其评估至关重要。动物模型与体外二维细胞模型作为传统的环境毒理学测试平台,由于存在种属差异、缺乏细胞通信等不足,无法准确描述毒理学效应和预测人体内的实际反应。器官芯片技术可以高度复现体内复杂的微环境,并对环境有害因素产生真实的反应。器官芯片系统的可行性、可调整性和可靠性为环境毒理学测试提供了新的平台,深入研究将有望克服其面临的挑战,使其能够更精准地预测、评估环境有害因素的毒性作用,探索毒性机制,为建立毒理学测试新策略、推动人类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平台。
- 张天翊胡承禹杨圣梁戈玉
- 关键词:环境毒理学
相关作者
- 蒋义国

- 作品数:126被引量:34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二羟环氧苯并芘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恶性转化 支气管上皮细胞 叶绿酸
- 孟紫强

- 作品数:268被引量:1,392H指数:24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二氧化硫 小鼠 SO2 二氧化硫衍生物 DNA损伤
- 周兰兰

- 作品数:42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二羟环氧苯并芘 N-RAS 小发夹RNA SHRNA抑制 恶性转化
- 沈月兰

- 作品数:20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化学致癌研究所
- 研究主题:二羟环氧苯并芘 N-RAS 小发夹RNA SHRNA抑制 恶性转化
- 刘林华

- 作品数:36被引量:66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 研究主题:二羟环氧苯并芘 氢醌 N-RAS TK6细胞 SHRNA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