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9篇“ 环流影响“的相关文章
- 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环流影响因素及抑制方法分析
- 2024年
-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用电需求持续增长,使得同一隧道中的电缆输电线路不断增加,各线路之间相互影响,导致金属护套环流问题日益严重。一旦出现环流,不仅会影响电缆运行安全,而且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电力事故,因此研究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环流影响因素及有效的抑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环流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提出有效抑制电缆金属护套环流的方法,以期为相关行业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 贺军
- 关键词: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抑制方法
- 客舱大尺度环流影响下乘客传热特性研究
- 王平
- 海上风电单芯海缆接地环流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单芯海缆在生产、施工方面相对于三芯海缆更具优势,但是其接地环流异常引起的海缆故障频繁发生。单芯海缆接地环流运行机理及检测策略有待深入研究。建立了基于阻抗矩阵的单芯海缆数学模型,揭示了铠装电阻率、铠装层相对磁导率、接地电阻、短路电阻等因素对阻抗矩阵内参数和接地环流的影响规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海缆接地环流分配不均的机理,为海缆的运行状态评估及检修提供了参考依据。
- 杨玉新王劲松朱永利朱永利
- 关键词:阻抗矩阵PSCAD仿真
- 1980-2021年北极和赤道气温及其对环流影响分析
- 王恒
- 1950~2019年中国季节平均最高气温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大气环流影响定量化分析被引量:9
- 2023年
- 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引起区域气候不稳定,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和持续性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威胁.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法探讨1950~2019年中国季节平均最高气温(AMT)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线性相关、偏线性相关以及小波分析揭示中国各季节AMT与大气环流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各季节AMT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春、夏、秋和冬季AMT上升幅度分别为1.21、0.08、1.81和0.25℃,其突变时间主要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2)空间分布上,除夏季以外,其它季节AMT平均变化率由南向北逐渐增加,但其增加程度各不相同,其中春冬季节东北和西北地区变化速率最快.(3)各季节AMT与大气环流因子间存在复杂关系,其能量强度在不同时频域上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太平洋年代际涛动与夏季AMT呈显著负相关,北大西洋涛动对夏秋冬季AMT变化产生较大程度正向驱动,北极振荡对各季节AMT均具有明显正向驱动作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因年份不同对春夏季AMT的短期变化存在显著正向或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制定科学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 苏越路春燕黄雨菲苏艳琳王自立雷依凡
- 关键词:MANN-KENDALL检验交叉小波遥相关分析
- 南极海冰异常对南半球冬春季大气环流影响的年代际变化被引量:1
- 2023年
- 南极海冰异常是影响南半球大气环流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南极海冰变率的主要模态被称为南极海冰偶极子(Antarctic Dipole,ADP),具体表现为南极半岛两侧海冰的反相变化。ADP的出现受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的强烈影响,而过去的研究显示,厄尔尼诺在2000年后由东部型转到中部型,伴随着该转变,南极海冰的异常模态及其对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也发生了年代际变化。通过对前期的南极海冰异常与滞后的南半球冬春季位势高度异常进行最大协方差分析,发现南半球冬季至春季持续性的正位相ADP,在1979—1999年间与南半球春季的负位相南半球环状模(Southern Hemisphere Annular Mode,SAM)显著关联,但在2000—2021年间该相关性较弱,转变为南半球秋季的三极型海冰异常与后期冬季的SAM显著相关。动力诊断证明,ADP及三极型海冰异常均能通过引发高频瞬变涡旋的变化,激发并维持SAM型大气环流异常。
- 陈奕冰吴其冈
- 关键词:南极海冰年代际变化
- 夏季风场长周期变化对珠江河口环流影响的数值研究
- 风对河口水动力的调整和近海生态系统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在气候风场变化下,评估海表风场的长周期变化趋势对研究海洋环境如何响应风的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79~2020(共42年)风场再分析数据研究发现,珠江河口夏季风...
- 薛晗露
- 关键词:珠江河口长周期变化物质输运
- 大气环流影响下新疆喀什河流域极端径流频率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分析喀什河流域的径流演化特征,对于促进新疆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疆喀什河流域1958~2019年长序列径流资料,构建以大气环流因子为协变量的非平稳极值模型,对该地区不同月份的极端径流进行频率分析及重现期水平估计。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月份的极端径流均呈现明显的非平稳状态,且与大气环流因子的相关性较高,特别是大西洋多年代际涛动指数。在大气环流影响下,各月极端径流的概率分布函数右倾明显,高强度的极端径流量发生频率会变大,特别是5~8月。随着大气环流因子的强弱变化,各月极端径流的重现期水平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即随时间的推移呈增加趋势,与历史观测较为相似。若不考虑极端径流的非平稳特征,将使得未来极端径流重现水平被过低估计。
- 高闻王冉旋王奕马志贵王娟胡新源
- 关键词:大气环流
- 川南城市群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环流影响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基于川南城市群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CV),分析了该地区2020年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川南城市群AQI整体呈年内下降趋势,夏、秋季空气质量好于春、冬季;CV轻微上升,表明年内空气质量分配不均匀状态增大,其中冬季空气质量分配差异最大,夏季差异最小,川南西部地区差异大于东部地区。2)受首要污染物PM_(2.5)影响,AQI空间上呈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形式,加之PM_(10)的影响,AQI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性。春、冬季AQI空间分布特征较为相似,形成中部高值区和北部低值区;夏季分布西高东低,秋季为东南高西北低。3)川南城市群春、冬季处于高空槽后,冷空气的堆积不利于对流发生,污染物排出不畅,使得AQI较高;夏、秋季则由于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低槽的存在易产生对流而发生降水,加之风场辐合形势较明显,污染物不易积聚,因此AQI较低。
- 甄英何静
- 关键词:川南城市群空气质量大气环流
- 近58年甘肃气候变化区域差异分析及环流影响被引量:13
- 2022年
- 根据甘肃省1962-2019年降水量、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的格点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基于自适应噪声的完备经验模态分解法(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交叉小波变换法、小波相干法以及Hurst指数法等方法,分析了近58年甘肃气候变化区域差异及环流影响,结果表明:(1)线性趋势分析显示近58年甘肃气候整体朝暖湿化方向发展,升温趋势比降水量增加趋势更显著.空间分析显示近58年甘肃省不同地区气候变化差异非常大,除河西地区外,其他地区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甘南高寒湿润区降水量减少幅度最大,气温增幅也最大.(2)由CEEMDAN分析可知,甘肃降水量增加周期为9年左右,减少周期为12年左右.平均气温的升、降周期均为7年左右.最高气温的升高周期为7年左右,降低周期为9年左右.最低气温的升高周期为7年左右,降低周期为5年左右.整体上,甘肃气温变化要比降水变化提前约15年,最低气温变化最早,从1962年开始明显升高,降水变化最晚,从1992年开始明显增加.(3)Hurst指数分析显示,各分区气候变化均具有较强的延续性,未来甘肃省气候变化趋势将与1962-2019年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4)通过监测Nino3.4指数与甘肃分区气候变化的关系可知,陇南南部河谷亚热带湿润区、陇南北部暖温带湿润区、陇中南部温带半湿润区、陇中北部温带半干旱区四个分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和ENSO事件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29,-0.27,-0.29和-0.3,均通过了0.05的信度检验;陇中北部温带半干旱区的最高气温和ENSO事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正相关系数为0.28,且通过了0.05的信度检验.(5)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分析显示,陇中南部温带半湿润区、陇中北部温带半干旱区的降雨量与ENSO的协同变化关系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 菅煜婷张勃黄浩
- 关键词:气候变化
相关作者
- 郑庆林

- 作品数:33被引量:33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大气环流 谱模式 初夏 环流影响
- 张丽

- 作品数:13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热带气旋 强降水 气候变化趋势 高温 环流影响
- 杨修群

- 作品数:240被引量:2,704H指数:26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 研究主题:ENSO 大气环流 年代际变化 北太平洋 模态
- 张安阔

- 作品数:70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脉管制冷机 回热器 脉冲管制冷机 惯性管 脉管
- 阚安康

- 作品数:218被引量:34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
- 研究主题:真空绝热板 导热系数 冷藏集装箱 回热器 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