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33篇“ 球囊扩张成形术“的相关文章
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容易出现血管通路方面的问题,本文对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的治疗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回顾性分析和对照性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92例患者进行了观察。这些患者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包括46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前半部分被划分为对照组,后半部分被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内瘘切除和重建手治疗,而观察组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治疗。通过观察、比较和记录两组患者的实际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治疗效果,以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 本文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下的治疗效果更好,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需要进行血管通路治疗的情况,传统的内瘘切除和重建手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相反,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能够更好地保持血管通路的通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苏春梅王婷杨文君
关键词: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
急诊取栓后补救性支架植入或者球囊扩张成形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颅内大脑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急诊取栓后补救性支架植入或者球囊扩张成形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3例颅内大脑动脉闭塞型脑梗死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球囊扩张组49例、支架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狭窄程度、预后情况、死亡率和生活质量。结果后1周,支架组的动脉狭窄程度为(22.73±3.56)%,低于球囊扩张组的(31.84±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97,P<0.05)。前,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3个月,支架组的NIHSS评分低于球囊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预后情况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颅内大脑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急诊取栓后的进行支架植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狭窄程度和神经功能。支架植入和球囊扩张在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方面没有差异,临床中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任彬彬蒋京功李纪森
关键词:支架植入球囊扩张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用于合并冠心病的肿瘤限期手患者的效果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合并冠心病的肿瘤限期手患者应用冠状动脉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合并肿瘤限期手患者136例,所有患者均行DCB扩张成形术处理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情况,DCB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DAPT)治疗1个月,然后行肿瘤相关手。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记录患者DCB手期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手成功率、出血率等,并记录患者肿瘤手后的心源性死亡、非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出血、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等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复合终点。结果136例患者均安全完成DCB手,手成功率100%(136/136)。无院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满足肿瘤限期手的时间要求。DCB后发生消化道出血4例(2.94%,4/136),均为消化道肿瘤患者;发生泌尿系统出血2例(1.47%,2/136),均为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均未输血。中位随访时间为18.8个月,随访中3例患者死亡,均为非心源性死亡;2例出血,均为消化系统出血;9例DCB后再发心绞痛,再次入院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无急性及晚期血栓形成事件发生。结论冠状动脉DCB扩张成形术极大的缩短了DAPT时间,且出血风险小、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在合并冠心病的肿瘤限期手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谢力民徐雪飞王晓明董金虎王记培杨鹏伟
关键词:冠心病
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踝肱指数(ABI)以及间歇性跛行距离。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BI高于对照组,间歇性跛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下肢血运,延长患者的间歇性跛行距离。
黄剑冰夏永立李应甫
关键词: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术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逐步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连续性球囊肺动脉扩张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收集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10月至2022年1月确诊的CTEPH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纳入83例至少进行1次BPA治疗的患者,其中男27例,女56例,年龄53~68岁,中位年龄60岁。分析患者基线及每个疗程BPA前、最后1次BPA治疗后至少随访1个月时的6 min步行距离、WHO功能分级、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收集手次数、扩张血管根数,每次BPA围期的并发症情况,记录并发症的处理措施。结果本研究83例患者共进行BPA治疗340例次,治疗中位次数为4.0次,扩张了2104根病变血管。BPA治疗前后,患者mPAP从50.0(42.0~55.3)mmHg(1 mmHg=0.133 kPa)降至32.0(27.0~42.0)mmHg,PVR从(806.6±323.2)dyn·s·cm^(-5)降至420.0(295.0~613.5)dyn·s·cm^(-5);WHO功能分级Ⅰ、Ⅱ、Ⅲ、Ⅳ级患者数量从0、35、34、14例改变为43、32、7、1例,6 min步行距离从364.5(300.0~429.5)m增加至461.0(409.0~501.0)m、NT-proBNP从1357.0(232.0~2715.0)ng/L降至141.0(57.0~627.8)ng/L(均P<0.001)。PVR和mP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前3疗程治疗后改善最显著,存在剂量-疗效关系:治疗血管支数越多,PVR和mPAP下降幅度越大。出现32例次与BPA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4%(32/340),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血管损伤引起肺出血。结论BPA可安全有效地治疗CTEPH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具有累积效应,与总治疗的血管数相关。
汪薇龚娟妮王剑锋丁媛张一笑刘佳玉杨媛华
关键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连续性血流动力学
准分子激光消蚀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ELCA)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DC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排秩法分为观察组(予以DCB联合ELCA治疗)与对照组(予以单纯DCB治疗),各43例。对比2组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B型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治疗后1 a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K-MB、cTnⅠ、BNP、NT-proBNP、sd-LDL、GDF-15、LVESD、LVEDD降低的程度,LVEF升高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 a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9)。结论:ELCA联合DCB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和减轻心肌损伤,并降低MACE发生率。
胥良牛思泉王地信鹏程宁宏洁乔木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探讨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中的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
2024年
探讨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中的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3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分析后的心功能指标、右心导管检查指标、心肺运动试验及心肺耐量。结果 后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比例、TAPSE、心脏指数较前提高,NT-proBNP、RVEDD/LVEDD比值、三尖瓣反流速度较前减少(P<0.05),后LVEF相当(P>0.05);后平均右心房压、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低于前,肺动脉血流分级2-3级比例、肺动脉血流分级总分高于前(P<0.05),后肺动脉楔压相当(P>0.05);后峰值耗氧量、VE/VCO2斜率低于前(P<0.05);63例患者中,发生心律失常1例,咯血3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BPA在CTEPH中的治疗中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右心房及肺动脉压力,提高心肺耐量,且安全性较高。
董健赵添陈立郑伟良
关键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有效性安全性
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足背血流状态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后患者足背血流状态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的变化及该诊疗方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0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手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5例,给予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观察组患者35例,给予行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对比两组患者足背血流状态、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可溶性CD40配体(sCD40 L)及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手后,观察组患者P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后,观察组患者ABI指数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手后,观察组患者sP-selectin水平、sCD40 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应用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后,可改善患者的下肢足背血流状态,改善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
赵华锋李广丽李红涛高陈旭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小板活化因子
吲哚布芬联合远红外线照射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后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观察
2024年
观察吲哚布芬+远红外线照射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本次技研究在我院内抽选研究患者64例,入组时间2023年01月至2024年12月,研究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远红外线+吲哚布芬,各组患者32例,比较2组血流量、血管震颤情况、内瘘初级/辅助通畅率等指标,将指标纳入统计学,为证实联合治疗的安全性、疗效提供科学数据参考。结果 联合组血管震颤良好,震颤较差例数为1,小于对照组,比较P<0.05;监测2组血流量,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内瘘和透析血流量上升趋势更为明显,P<0.05;吲哚布芬+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治疗后,组内32名患者各区域(内瘘吻合口、头静脉、桡动脉)内径更大,内瘘首次使用时间更快,P<0.05;随访后3个月、12个月患者内瘘初级/辅助通畅率,治疗后2组通畅率均提升,联合组通畅率上升趋势更明显;2组内瘘并发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为6.25%,另一组为15.63%(P>0.05)。结论 吲哚布芬+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治疗,可以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提高内漏血流量,提升初期/辅助通畅率,保证血透疗效与安全性。
蔡庆莉
关键词:吲哚布芬远红外线照射自体动静脉内瘘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疗效安全性
经皮穿刺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应用于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评价
2024年
将经皮穿刺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PKP)应用于高龄骨质疏松性胸段压缩骨折(OVCF)患者中,并评价该方式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方法 江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研究探究患者的来源地,首位、末位入院节点分别为2021年4月、2024年4月,择取48例应用随机原则划分为2组,分别展开传统手方式、PKP,进而评价不同手方式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疾病治疗相关指标均展现更为理想的水平(P<0.05);患者手治疗结束后出现并发症人次数量无显著差距(P>0.05);SF-36量表观察组选项相加呈现水平更高(P<0.05)。结论 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患者在接受手治疗时,予以PKP进行干预能够获取良好疗效,减少后并发症发生次数的同时,减轻后疼痛,对机体恢复有着明显促进作用。
龚海冯政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

相关作者

王剑锋
作品数:82被引量:372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 肝移植 球囊扩张成形术
杨媛华
作品数:406被引量:1,964H指数:2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主题:肺动脉高压 肺栓塞 肺血栓栓塞症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龚娟妮
作品数:72被引量:356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主题: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肺栓塞 球囊扩张成形术
张磊
作品数:233被引量:37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儿童 支气管镜 哮喘 混合动力车用 磷
黄强
作品数:56被引量:263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 肝移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肝移植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