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1篇“ 理论进路“的相关文章
- 市民社会批判: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一个理论进路
- 2025年
- 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分是黑格尔法哲学的一大理论创制,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承继(共享)了黑格尔这一创制。在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发现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中蕴含的历史观点、辩证法哲学、经济理论,认识到市民社会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起点以及必须推进和深化的内容。正是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反思,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科学地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剖析的基础上。而这一理论进路又呈现出三层科学内涵: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市民社会及其发展;二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批判)的实质是市民社会批判;三是共产主义社会(人类解放)的谜底是市民社会的历史辩证法。
- 杨煌辉
- 关键词:市民社会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辩证法
- 道统与政统的抉择:管仲形象历史建构的理论进路
- 2025年
- 《论语》中孔子描绘的管仲形象,为后世学者接续塑造。其中,汉魏经学家、宋代事功学派反复彰明管仲的“仁者”身份;宋代道学家集中凸显管仲的“器小”特质;持“汉宋调和”论调的清代儒家学者则能不流一偏,执两用中。在管仲形象呈现的迥异面貌背后,有着较为深刻的政治因由:不同时代,儒家学者在政统、道统抉择上的差异,决定了各自价值标准的分殊,进而促成了管仲形象的不同建构。从管仲形象历史嬗变的理论进路中,能够窥见汉宋学术之流变,亦可对儒学史之演化渊源与历程进行推演。
- 杨超靳献豪
- 关键词:仁者道统政统
- 碳排放权担保融资:制度实践与理论进路
- 2025年
- 碳排放权担保融资是金融系统以市场化方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创新之一。碳排放权具备财产权属性、可转让性和公示能力,具备担保融资的正当性。通过对各地碳排放权担保融资实现形式进行实证考察,发现目前主要存在质押、抵押、概括三种模式。对此,应立足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一目标明确碳排放权担保融资的实现模式并澄清相应规则。碳排放权宜采取抵押融资路径,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合理界定包括贷款人和借款人在内的行权主体范畴,采取登记生效主义,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作为抵押登记机关,并建立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和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之间的信息同步机制,统合公示效力。
- 王文熹
- 关键词:碳排放权抵押融资绿色金融
- 审美解放的批判理论进路
- 2024年
- 审美解放是批判理论的经典美学命题。传统批判理论以艺术解放与爱欲解放批判主体的异化;后批判理论以自我治理的解放技艺与差异化的感知生成转变了审美解放的问题语境,在微观政治的转向中思考个体解放;面对后结构主义所导致的碎片化与无主体,当代批判理论在感性革命与生命解放的维度上重审政治解放问题,深化了审美解放的内涵。
- 陈晓彤
- 关键词:审美解放
- 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理论进路研究
- 阿尔贝特·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突破了传统伦理学只关注人类利益的局限,将伦理关怀扩展至所有生命体,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强调所有生命都应享有同等的尊重和敬畏。这一理念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伦理学的内容,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
- 海美
- 关键词:施韦泽理论进路
- 医学伦理落实临床实践的理论进路思考——一次学术会议中学者们的声音
- 2024年
- 医学伦理学理论付诸实践时,面临诸多深层次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医学伦理学理论的落实与落地。2024年7月6日,在山西晋中召开“医学伦理学实践中的前沿问题”学术会议,与会学者们认为,关注个人伦理向整体伦理研究范式的转变、关注“伦理决策”中的情与境、重视伦理效应和责任伦理研究转向、探索医疗实践中伦理冲突的解决之道、克服医学伦理学教学与实践的脱离问题五大议题是当前医学伦理学研究应关注的重点问题,对医学伦理学理论研究进路的深度思考有助于切实解决临床实践问题,拓宽道德主义立场解决问题的视域,促进医学伦理落地临床。
- 张燕邓蕊
- 关键词:医学伦理理论进路
-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进路——《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再研究
- 2024年
-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存在着多条理论进路,《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具有重大意义,其中蕴含的丰富内容涉及多个不同的思想领域,马克思正是从不同的研究路向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对《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再研究对于当今来说依然重要。
- 朱恩兴
-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理论进路
- 重构电影观念与中国电影学派建设的理论进路被引量:3
- 2024年
- 中国电影学派的建设目标非常明确: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创建国家文化品牌的背景下,从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美学传统建构具有创新性的话语体系、知识体系、思想体系,提升电影理论的世界影响力。为此,首先需要改变依赖实践经验的思维惯性,与西方电影理论展开批判性对话,实现“合题”意义上的电影理论建设。当下西方电影理论受制于“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陷入哲学化与科学化分裂的困境。这恰恰是中国电影学派的契机。“天人合一”的电影化阐释应当落实到现代电影的本体,重建新的电影观念。不仅如此,中国电影学派离不开理论与创作的协调构成。真正标识其成功的,还是需要出现一批彰显学派理论主张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作品。
- 陈林侠
- 关键词:传统美学
- 从转向到演化:W.J.T.米歇尔图像学研究的理论进路
- 2024年
- 自20世纪90年代始,视觉媒介技术逐渐完成了从电子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换,与此同时,学界也兴起一股以“图像转向”为主题的视觉文化研究热潮,W.J.T.米歇尔无疑是其中的领军人物。近年来,虚拟影像技术、大数据算法、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技术系统的不断突破,再一次激发了人们对未来视觉呈现的想象。此刻,回看米歇尔对现代图像学的理论构想和阶段阐述,不难发现米歇尔在该研究领域的前瞻性,他关于生控复制及生命图像的隐喻,以及关于形象科学的系统性论释,打通了符号学、媒介学与图像学的边界,在完善从转向到演化的自身理论框架的同时,为当下诸多图像新样态和视觉新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论证支撑,实现了现代图像学从认识论到本体论的体系建构。
- 王博学管晓莉
- 关键词:图像转向
- 审美去分化与具身认知:“重写中国艺术史”的理论进路与核心理念
- 2024年
- 晚清民国以降,中国传统艺术史与美学研究一直处于一种严重的学术焦虑与“失语”状态。一方面,中国艺术史家及美学家凭借直觉就能够判断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作为人类视觉文化遗产的文明史价值。而另一方面,受西方艺术史和美学史学科范式与书写惯例的制约与影响,中国美学史和艺术史家一直处于有话说不出的“失语”状态——这正是中国学术界所讨论的“失语症”和“文化病态”。“由于长期的文化虚无主义和长期的文论话语的失落,使人们习惯于用西方文化与西方文论的价值标准来判断中国文学与文论,产生了价值判断的扭曲”(1)。东方审美意识“话语权”的缺失让中国艺术史家无法摆脱“西方中心主义”艺术史观,从而无力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哲学性和美学价值奠定坚实的学理依据。显然,“重写中国艺术史”亟待在文化自信的立场上通过原创与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来完成。
- 支宇
- 关键词:艺术史家文化虚无主义中国艺术史学科范式西方艺术史
相关作者
- 刘继青

- 作品数:18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工程教育 教育改革 高等教育 教育 理论进路
- 陈化

- 作品数:89被引量:553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知情同意 生命伦理学 医学生 实证研究 医学伦理学
- 王孙禺

- 作品数:130被引量:1,880H指数:22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 研究主题:工程教育 高等教育 高等工程教育 研究生教育 高校
- 王时中

- 作品数:90被引量:96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哲学院
- 研究主题:阿尔都塞 黑格尔 《资本论》 历史科学 政治哲学
- 支宇

- 作品数:85被引量:352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话语 韦勒克 文学 新批评 中国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