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82篇“ 生命形态“的相关文章
- 作为弘教者的孟子之生命形态
- 2024年
- 一孟子虽然以学孔子之道自诩,乃至私淑孔子,但孟子与孔子不同的地方是:孟子基本不以恢复文武、周公之道为目标。比如,孟子在劝齐宣王施行仁政而齐宣王以他有“好货”“好色”之痼疾为托词时,孟子说,无论是“好货”还是“好色”,只要“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孟子·梁惠王下》)显然,孟子这里所说的仁政并非要恢复周公的礼乐之治,而是君王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推知与同情。这样看来,孟子更多的是理性思考的推知论证者(亦可曰弘教者),而不是像孔子那样的践行者。践行者圆而神,论证者方以智。象山先生(陆九渊)曰:“夫子以仁发明斯道,其言浑无罅缝。孟子十字打开,更无隐遁。”(《陆九渊集》卷三四《语录》一)孟子正是以智对孔子之仁进行十字打开,此乃是论证者的精神与姿态。但孟子之为论证者,并不是经验的、观解的,复不是逻辑的、推证的,犹如荀子那样。
- 张晚林
- 关键词:践行者陆九渊方以智梁惠王生命形态
- 未来教育发展呈现“元宇宙+智网空间站”的生命形态探析被引量:1
- 2024年
- 新生代网络信息技术、超级算力算法技术、数字技术与NFT/NFR带来了教育场景向数字化虚拟空间升维的现实可能。相关政策解读方案也反映出中国政府对“元宇宙”谋定于成、落棋有方和精化全局的态度。洞悉未来教育发展呈现新生命形态的显性趋势特征,前瞻未来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元宇宙”为入口,建立以国家为中心总控枢纽、以地方各级为分控枢纽的智慧网络空间工作站链接枢纽工程,创造跨界融合、人机交互、泛在学习和虚实共生的颠覆体验沉浸式超大型教育培训综合网络虚拟空间,并呈现未来教育共创共享、平等自由、绿色开放、关注生命、返璞归真的“元宇宙+智网空间站”的生命形态。
- 罗瑶
- 关键词:未来教育生命形态
- 社会行动者拟人化程度与生命形态对个体道德判断的影响
- 目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进入人类社会,社会行动者的种类也随之增加。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这一背景下,个体如何评估不同社会行动者的道德地位以及哪些因素能够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方法:实验采用2(年龄群体:儿童vs.青少年...
- 周可颜志强
- 关键词:道德判断人工智能拟人化
- 追寻本然的生命形态——论沈从文1937-1949年小说中的生命主题
-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也是一名历史文物研究家。他的小说洋溢着强烈的生命意识,1937年以前他通过湘西世界原始自在的生命形态与都市“阉寺性”生命形态的对照书写,向我们呈现了个人的生命意识及其生命理想。19...
- 许星星
- 关键词:生命观生命主题
- 探索《溜索》的五种生命形态被引量:1
- 2022年
-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溜索》一文,作为短篇小说,在形象的塑造上体现了鲜明的隐喻性。文本体现的五种生命形态,值得学生贴近语言反复品味,从而在文化理解层面得到生命启迪。
- 徐建明
- 关键词:文本生命形态
- “三和大神”群体生命形态的审视批判
- 2022年
- 三和大神“唯我”与“丧我”两个面向并存的生命形态选择,表象上是自我极度退隐与极度张扬的相伴而生,内在结构上是极力逃离工作对人的规制和尝试挽回对生命的控制力。该群体的形成是流动机会被挤压的社会结构处境、人被资本奴役的商品经济处境、人的鲜活要素被编码的技术处境和反“循规”的文化处境合力作用下的必然。三和大神的新生要在“贵己”与“共在”中得以构建。
- 黄勤锦
- 关键词:生命形态处境
- “草根性”生命形态与本土经验的文化想象——论陈彦的“舞台三部曲”
- 2022年
- 作为面向本土经验的文学创制,陈彦的“舞台三部曲”以“下沉”的方式参与到民间生活的内部,在汲取民间“草根性”原生情态的同时,传递着底层超脱苦难的原始生命力,这些可贵与自由的生命本然状态在超越戏剧领域外,指涉着民族精神中的恒常伦理与价值,呈现“变”与“恒”的辩证。在处理中国历史与现实的经验问题时,“舞台三部曲”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契机,以“经验”的真实关照和反思个体与时代之精神,形成了关于“中国经验”的文化想象,表现了在文化认同基础上重建“话语自信”的体量。
- 陈佳冀汤静
- 关键词:文化想象
- 论牛汉诗歌的生命形态
- 2021年
- 苦难的人生赋予牛汉独特的生命体验。诗人从生命体验出发,获得诗歌创作的源泉。牛汉的诗融入鲜活的生命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给生命以诗意的表达。打开牛汉充满生命气息的诗卷,展示出一个广阔的生命世界。他塑造许许多多的形象,呈现不同的生命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植物生命形态,动物生命形态和“他者”生命形态。诗人自觉将这些生命形态纳入艺术世界,培育了诗歌创作的生长点,拓展了诗歌艺术的审美空间。同时,在诗歌创作艺术上也留下了遗憾。这些都给我们带来宝贵的诗学启示。
- 乔军豫
- 关键词:生命体验生命形态
- 从怀特海生命形态观看生命之美的生态性质被引量:2
- 2021年
- 怀特海的有机宇宙论把个体形态的生命称为生命的“躯体模式”,同时自然界和宇宙也是有生命的存在,这就把生命分为个态和场态两种形态,并对之进行了三重论证。两种生命形态之间密不可分的生态关系,决定了个态生命的生态性质。以生命运动节奏为基础的节律感应作为审美关系,也就必然具有其生态本性。由于细节是整体的反映,生命之美都是其生态关系的终端显现,因此一切美归根到底都是生态美。
- 曾永成
- 关键词:生命形态
- “活的艺术”—基于黏菌生命形态的混态视觉表达研究
- 科学技术的突进式发展催生着文化、艺术领域的美学含义构建。生物艺术作为奇点艺术的核心架构之一逐渐被世人熟知。生物艺术源自生物技术的发展,受制于但不受控于科学技术。生物艺术作为时代必然产物也自诞生后无时无刻透露着生物的柔性及...
- 刘禹岑
- 关键词:生命科技视觉传达
相关作者
- 张瑞英

- 作品数:25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生命形态 地域文化 巴蜀文化 《四十一炮》 荒诞叙事
- 杨志平

- 作品数:38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小说评点 叙事 小说技法 古代小说 功能性
- 刘巨德

- 作品数:36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研究主题:艺术家 艺术 形式美 艺术博物馆 绘画
- 张晚林

- 作品数:66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哲学系
- 研究主题:牟宗三 徐复观 心性学 儒家 逻辑
- 鲍昌宝

- 作品数:34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肇庆学院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新诗 都市语境 现代诗歌 中国现代诗歌 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