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90篇“ 生态因素“的相关文章
Contributions of Social-ecological Drivers to Land Use Transitions in Protected Areas on the Tibetan Plateau:Shifting from Strong Intervention to a New Balance
2024年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PAs)often involve modifying traditional land use rights and changing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activities of locals,which can lead to changes in the factors that drive land use transitions.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land use transition and the contributions of social-ecological drivers remains incomplete.In this study,we focused on the Yarlung Zangbu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and examined how social-ec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e land use transitions by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 model of land use transitions within PAs.Our findings revealed that cropland,shrubland,grassland,and wetland experienced net losses in area,while forestland,water,ice/snow,barren land,and impervious land exhibited fluctuating growth patterns from 1985 to 2020.The net decrease in grassland was 157425.60 ha,while the net increase in forest was 140709.20 ha.The quality of land habitat increased from 0.5158 to 0.6656.Land use dominant and recessive transitions displayed varying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scales across different time periods.In particular,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policy factors on land use dominant transition declined from 0.0800 in 1985-1990 to -0.0432 in 2010-2020,while its influence on land use recessive transition declined from 0.00058 in 1985-1990 to 0 in 2010-2020.The results show that social-ecological factors intricately influenced different types of land use transitions,leading to a shift from a balanced state to a new equilibrium.These results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complex dynamics of land use transitions within PAs,providing insights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effective land management in PAs by considering the land-human relationships.
YANG DingYANG ZhenshanCHEN DongjunCHENG YitingSONG Jinping
基于RIME-VMD-SSA-LSTM法研究非生态因素影响的来水预报模型
2024年
对于上下游电站群落较多的来水预测问题,使用传统水文模型预测水库来水流量误差较大,流量测点信息包含大量非线性影响因素。以鲁布革电站汛期来水数据为例,采用RIME-VMD-SSA-LSTM组合算法研究上游具有较强非生态因素干扰的水库短期来水流量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基于该算法提出的流量预测模型,4项评价指标(RMSE=8.8743、MAE=6.3193、MAPE=3.5335%、R2=0.98631)较好,最大预测误差控制在50%以内,相对于LSTM法及VMD-LSTM算法,在有较强非生态因素干扰下,可更精确地预测短期来水情况。
段宇黄君杨关友洪国仁段娟
新闻时间生态:数字新闻业加速现象的生态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新闻时间生态主要由个体、群体、群落和系统四个层次构成,包括系统内部与系统外部的生态关系。在描述和解释数字新闻业中普遍出现的时间压力、加速、节奏混乱、异化等问题时,新闻时间生态的四个层面的整体变化是更为直接的原因。本文指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尊重和保障新闻时间生态中的个体、群体、群落的时间需求,平衡相互之间的时间权力关系,进而构建一个“卷而有度”的良性新闻时间生态系统。
涂凌波余跃洪
生态因素影响烟草香味特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3年
香味物质是衡量烟叶质量的重要品质因素,优质烟叶香气风格的形成易受生态因素的制约。对烟草中4种重要的香气前体物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不同香型烟草香味物质含量差异。从非生物因子(光照、温度、降雨量、土壤、海拔)和生物因子(土壤微生物)2个方面综述了不同生态因素对烟草香味物质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香味物质与烟草香味特征的关系,总结了香气前体物和生态因素对烟草香味的影响特征。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以期为烟草合理化种植和提质增香等方面研究提供新思路。
刘晶晶崔光周段旺军王卫民张力贾玮许自成许嘉阳
关键词:烟草香味物质香味特征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快餐食品广告语非生态因素研究
2022年
立足于生态语言学视角,以生态哲学观和绿色语法为理论基础,基于Halliday模式对全球著名快餐企业广告语中非生态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快餐食品广告商提供更好的策划建议,唤醒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
范丽群彭诗婕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快餐食品广告
广西边境乡村学校习舞之生态因素研究——基于“学习阻碍”理论
2022年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美育教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事业发展。本研究基于“学习阻碍”理论,通过实践调查的方式了解广西边境乡村学校习舞现状,分析其生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学校生的个人对舞蹈的认知、汉语言文字基础、城乡经济差距、学校师资力量、家长思想、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等因素是阻碍广西边境乡村学校习舞的生态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改进策略。旨在为今后舞蹈艺术教育融入乡村学校美育教育建设提供思路与借鉴。
卜丽娜覃海强廖勇
关键词:生态因素广西边境舞蹈教育
引入生态因素的港城协调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深入推进,港口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巨变。但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进入深刻变革,港口运输需求增速放缓,新的矛盾开始凸现,突出表现为港口能力过剩、资源利用不足、港城矛盾加剧、新业...
俞灵
关键词:生态视角港口定位
浅析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设计的生态因素
2022年
纵观我国的历史文化不难发现,传统民居的建筑发展历史具有很明显的生态性特征,生态性也包括了地域性和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思想。同时部分民居还具有明显的地域化特征,表现出道法自然的观念,这些都体现出中国祖先在采取主动的姿态力求维持生态平衡,协调人与地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在中国传统民居的建造过程中,必须要吸取生态观念和生态建筑的经验,通过建造方式和建筑形式的创新,把生态因素渗透到传统民居的设计之中,以求对现代民居建筑设计起到启示和引导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背景之下,通过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设计更能够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现状,在为人民群众提供舒适居所的同时起到生态保护的效果,推动建筑行业走上可持续的创新发展道路。本文围绕着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设计的生态因素展开论述。
代汝宁唐荣骄
关键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设计生态因素
对档案工作生态因素的思考
2021年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对生态系统的重建与恢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档案工作是实体档案、数字档案、人、社会和自然的交互,以及在交互中实现收集、管理、保护和利用的价值链条。只有寻求生态化的发展,档案工作才能完全融入到人类社会发展之中。
徐玮玮
关键词:数字档案生态因素生态化生态系统
关于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因素以及生态水利工程分析
2021年
中国水利工程从建设之初就应该根据地方的自然状况进行综合考察,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以形成合理的生态水电思维模式,多举并行,共同维护好水利的健康环境。而由于中国人口数量的持续扩大,水源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部分地方面临着饮用水短缺情况,所以国家大规模的投资兴建了水利工程设施。而水利工程也不仅仅是中国农业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反映我国的整体能力水平。在防洪、航运、灌溉等方面都起到重要及其关键的地位。但是,伴随着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兴建,其所带来的环境风险也就日益凸显。一些重大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损害程度大大大于其效益。本文将就水利的环境因子展开研究,对怎样发展生态水利作出探讨,提供具体意见,以供参考。
张敏卢西安
关键词:水利生态水利

相关作者

董树亭
作品数:501被引量:8,208H指数:54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玉米 夏玉米 夏玉米产量 玉米品种 种植密度
胡昌浩
作品数:127被引量:3,371H指数:41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夏玉米 玉米品种 品种更替 高油玉米
许自成
作品数:532被引量:5,358H指数:41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
研究主题:烤烟 烟草 化学成分 烟区 烟叶
郑洪建
作品数:207被引量:704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糯玉米 甜玉米 鲜食玉米 选育
王空军
作品数:133被引量:2,946H指数:39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夏玉米 玉米品种 高油玉米 品种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