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74篇“ 生态学特性“的相关文章
山蜡梅生物生态学特性及苗木培育技术
2025年
概述了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天然分布、资源状况、形态特征等,观测了山蜡梅生物生态学特性,总结一整套苗木培育技术,为山蜡梅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汪涛涌黄宇潮周君于宏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苗木培育
马尾松林林分结构对松墨天牛成虫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马尾松林林分结构对松墨天牛成虫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影响,选取了不同比例的马尾松针阔混交林样地,调查分析马尾松占比及乔灌层植物多样性与松墨天牛羽化量、羽化率、性比及成虫体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松墨天牛羽化高峰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松墨天牛羽化呈现典型的“馒头”型,符合线性模型为y=18.5+21.9x-93x^(2)。林分中马尾松占比对枯死松木中松墨天牛的羽化量有显著影响(P<0.001),单株羽化量随着马尾松占比的提高而显著上升。松墨天牛羽化率与乔灌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林中马尾松占比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y=0.216+0.0525x,R^(2)=0.88,P<0.001)。低、中、高比例马尾松林中松墨天牛雌虫体长无差异,但中比例林分中雄虫体长显著大于低、高比例林中的雄虫体长。本研究证实了马尾松占比对松墨天牛的种群动态及羽化率存在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混交林树种配置及结构对植食性昆虫生物特性的影响,为基于林分改造防控松材线虫病提供了重要信息。
赵新康李志红孙艳程建新张威刘青华王义平舒金平
关键词:松墨天牛马尾松羽化率林分结构
茶棍蓟马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被引量:2
2024年
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是我国茶树上的主要吸汁类害虫之一,其成虫和若虫均可为害茶树,导致叶片卷曲、脆硬、焦枯甚至脱落,严重影响茶树的自身生长和茶叶的品质口感。本文介绍了茶棍蓟马的形态与危害特征、个体发育和生活史、聚集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鉴定方法、地理分布、遗传分化特点,总结了其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需加快推进其嗅觉感受机制等基础研究,开发监测预警、大规模诱杀和病原菌防控等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茶棍蓟马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张凤阁蔡晓明罗宗秀罗宗秀李兆群边磊周利李兆群修春丽
关键词:茶棍蓟马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
树线交错带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学特性研究进展
2024年
由于复杂特殊的生长环境,树线交错带植物形成了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学特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者在树线交错带植物形态适应特征、解剖结构特征、生理生态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展望,为进一步探究全球气候变化情况下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机理及间接预测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朱思洁李江荣付芳伟张波郭亮娜
关键词:植物生理生态学特性
云杉花墨天牛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以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左家林场为例
2024年
云杉花墨天牛是近年新确认的松材线虫媒介昆虫,在我国适生区面积广泛。其通过直接取食树木及传播松材线虫和其他病原体,加剧树木损伤和森林退化,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文章分析了云杉花墨天牛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以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左家林场为例,总结了其针对云杉花墨天牛的综合性防治方法,以期为云杉花墨天牛防治提供参考。
王双龙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
菱斑巧瓢虫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进展
2024年
为使菱斑巧瓢虫在生物防治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利用,本文综述了菱斑巧瓢虫的分布、生物特性、捕食功能反应和人工饲料及饲养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菱斑巧瓢虫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分析得出,菱斑巧瓢虫不仅捕食蚜虫和木虱,还捕食多种鳞翅目昆虫的卵和幼虫;此外,环境和食物是影响菱斑巧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两大主要因素;而人工饲养过程中,成虫在高密度饲养下繁殖速率较快。
杨晓东梁静孙雨赵宇伍兴隆杨明禄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捕食功能人工饲料
草原毛虫生态学特性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2024年
草原毛虫是我国高寒牧区主要的草原害虫之一。该虫取食牧草会加剧草地退化和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给牧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损失。为了更好地防控草原毛虫,本文综述了影响草原毛虫种群的因素、高海拔适应性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现状,并对草原毛虫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草原毛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李静玲李美琪来有鹏
关键词:草原毛虫生态学特性
豇豆荚螟生物生态学特性与绿色防控研究进展
2024年
豇豆荚螟Maruca testulalis是世界性害虫,在亚热带地区发生严重。因其具有钻蛀危害特性,使其防治难度巨增。该虫寄主范围广泛,但以豆科作物为主,尤其是豇豆Vigna unguiculata。本文综述豇豆荚螟的形态特征、地理遗传分化、生物生态学特点、发生危害规律和综合防控进展,同时展望其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深入挖掘豇豆荚螟的制约因子并研发新型绿色防控技术奠定基础。
胡静荣史彩华吴明月李瑾吴圣勇张友军谢文
关键词:豇豆荚螟遗传分化生态调控
油茶织蛾幼虫生态学特性及其发生测报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油茶织蛾(Casmara patrona)是油茶上的重要枝干害虫,油茶织蛾的危害发生与生态因子关系密切,掌握该害虫蛀食危害的生态学特性及其测报模型,可为害虫监测预警及生态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017—2022年这6年对江西主要油茶基地油茶织蛾幼虫蛀食危害情况的系统调查,运用“步进”法逐步回归分析,分析油茶林林分、气象、食物等三个方面的17个生态因子对油茶织蛾幼虫的发生程度(发生量)的影响。【结果】林分郁闭度x_(9)、坡向x_(6)、密度x_(10)、植被覆盖度x_(11)、林缘林内x_(8)、树龄x_(1)等6个因子是影响油茶林有虫株率的主要林分因子,而主林层郁闭度、坡向则是2个关键林分因子,应用回归模型(y=58.468–14.223x_(9)–49.637x_(6)–0.024x_(10)+0.124x_(11)–4.340x_(8)+0.066x_(1))可对油茶织蛾幼虫危害的发生程度进行预测。在其他因子具备的条件下,4月和5月的平均温度是2个关键气象因子,最佳预测模型为y=3.262x_(41)+0.524x_(51)–50.137,经检验,该模型预报准确率达97.05%,说明该模型是可靠的。生物因素(食物)也是影响油茶织蛾发生的主要因素,不同的油茶品种,油茶织蛾幼虫发生危害程度(有虫株率)存在显著差异,在11个江西油茶主栽品种中,抗虫性较强的是长林180号,受害较重的是长林166号和长林27号。【结论】主林层郁闭度、坡向、4月平均气温、5月平均气温是影响油茶织蛾有虫株率的关键因子,构建的预测预报模型可对油茶织蛾幼虫危害的发生程度进行准确预测。
陈元生黄建林罗致迪潘友粮
关键词:林分因子生物因子气象因子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两种鸢尾属植物繁殖生态学特性研究
袁宗琦

相关作者

李昌珠
作品数:437被引量:1,519H指数:21
供职机构: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光皮树 生物柴油 蓖麻籽 压榨 能源植物
蒋丽娟
作品数:184被引量:1,166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光皮树 生物柴油 白檀 能源植物 蓖麻
申时才
作品数:67被引量:233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薇甘菊 化感作用 红薯 除草剂 除草剂应用
徐高峰
作品数:80被引量:279H指数:9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薇甘菊 化感作用 除草剂 红薯 除草剂应用
周海燕
作品数:52被引量:1,016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主题:科尔沁沙地 光合作用 蒸腾速率 生理生态特性 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