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88篇“ 生态敏感性“的相关文章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临江市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2024年
为了保护临江市生态环境,促进临江市可持续发展,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条件、降雨量地形起伏度、植被覆盖度和生态保护区6个敏感因子通过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对临江市生态敏感性进行研究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临江市整体生态敏感性较高,中敏感区占比最大,零散分布于临江市全域。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在保证村级行政边界完整的情况下,将临江市划分为5个不同功能类型的生态分区,并对各生态分区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和管控措施,以期为此类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敏感性较高的区域制定空间保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许世界付士磊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生态功能分区ARCGIS
基于生态敏感性的刘河镇生态空间规划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以河南省荥阳市刘河镇为基址,在自然地理、生态资源和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7个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建立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研究区域不同层次生态敏感性生态空间,采用“生态模型—生态要素—生态格局”的评估方法构建“一轴、一心、两区、多廊道、多节点”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李思洁雷雅凯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
基于GIS的县级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以临城县为例
2024年
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是分析区域土地生态环境稳定性的重要方法,是新时代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之道,对于优化用地结构与布局,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临城县为研究区域,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三个方面,选取坡度、坡向、高程、水域、植被覆盖度、夜间灯光指数以及土地利用类型7个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运用GIS技术对临城县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临城县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的比例分别为13.97%、33.11%、32.48%、20.44%,西部山区林地和水域附近土地敏感性较高,自西向东呈现递减的趋势,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丘陵地区且比较分散,主要为居民点和产业用地。
王宇桐杨建宇
关键词:土地生态敏感性GIS
基于生态敏感性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2024年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基于生态敏感性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策略。采集研究区域国土空间数据,将坡度、湿地、林地等生态因子拟作生态敏感性评估指标,通过生态源地、生态系统水平、景观阻力面、生态廊道推算生态敏感性分布格局。构建生态因子矢量图与属性表,采用加权求和法和空间叠加分析模型明确研究区域生态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西南方向国土空间生态敏感度偏高,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由此提出加生态修复策略,完善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实现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平衡。
张一龙张久东向欣雨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生态修复生态廊道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以贵州省剑河县为例
2024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本文以剑河县为例,利用GIS技术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剑河县生态敏感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水域缓冲区>坡向>坡度>高程。剑河县生态敏感性总体偏高,极度敏感和高度敏感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9.61%,低敏感等级区面积较少,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98%。剑河县生态敏感度的分布特点与当地的人文、水文及地形地貌密不可分。基于剑河县五级生态敏感区的划分,提出相关建议,为剑河县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实践参考。
林莲韩德军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
基于“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生物多样性”的内蒙古生态网络识别及优化
2024年
识别生态空间质量,构建区域保护网络对于优化生境布局、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为例,研究构建“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络识别框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在此基础上,耦合现有自然保护地体系,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重要生态廊道,构建内蒙古保护网络。通过分析生态廊道与基础设施的空间叠置关系,提取待优化的生态踏脚石与生态障碍点。结果表明:(1)内蒙古Ⅰ级生态源地面积3.80×10^(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21%,与生态保护红线重合度较高。(2)在自然保护地和Ⅰ级生态源地的基础上,识别潜在生态廊道共84条,总长度约为15910 km,结合生态源地、潜在廊道和鸟类迁徙廊道构建内蒙古保护网络。(3)识别5条鸟类迁徙廊道、10处踏脚石优质生境建设点和81处生态障碍修复点。研究结果为内蒙古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物种迁移和能量流动网络的管理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和位置参考。
刘鑫刘鑫李昊然李永红乔文光李丽娟王晨旭
关键词:生态网络
基于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生态产品价值分区实现研究——以阿勒泰市为例
2024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利用GIS技术对阿勒泰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1)阿勒泰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河流缓冲区>道路缓冲区>高程>坡度>坡向。(2)阿勒泰市生态敏感性总体偏高,极度敏感和高度敏感等级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45%,在北部山区、中部丘陵区,以及南部额尔齐斯河两岸均有分布;不敏感等级和低度敏感等级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丘陵和山间冲积平原区。(3)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将阿勒泰市分生态保护区、生态提升区以及生态防护治理区3个区域,并根据区域特点提出完善生态补偿、特色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治理与修复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为阿勒泰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实践参考。
闫天亮王承武陈梦茜陈暄赵文静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产品生态分区
基于GIS的生态脆弱区公路的生态敏感性量化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GIS的生态脆弱区公路的生态敏感性量化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取目标研究区域的影响生态敏感性的影响因子基础数据,将影响因子基础数据重采样得到预设分辨率的栅格图层数据,按照相同生态敏感性等级划分标准,确定每种影...
肖雅丹辛杰黄泽斌龚道平穆程贺耀北赵晓文韦宝婧罗洁梅文彦人王奇文喻梦杰
生态敏感性评估研究进展评述被引量:1
2024年
生态敏感性评估是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潜在风险进行的预测与分析,是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和生态保护的重要依据。以“生态敏感性”和“ecological sensitivity”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系统梳理了生态敏感性评估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总结,讨论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未来生态敏感性研究提出展望。结果表明:生态敏感性从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已形成了较成熟的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不同尺度生态敏感性评估与时空演变格局2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生态敏感性被广泛应用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区划、生态修复、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等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实践。未来研究需重点加强生态敏感性影响因子遴选、不同尺度评价方法以及敏感性分区阈值方法的研究。
安阳徐昔保李景宜杨正忠任冲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生态修复CITESPACE
基于GIS模型的岳阳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2024年
城乡的快速发展使得自然生态遭受破坏,城区的扩张加速了生态斑块的破碎化进程,因此缓解发展与自然的矛盾、保护地区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环境稳定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以GIS为技术支撑,对岳阳市的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岳阳市的生态敏感性进行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岳阳市内极敏感地区占比17.67%,主要位于岳阳市东南地区,需严格保护此地域内的生态环境,高度敏感区占比21.3%,中度敏感区占比19.9%,低度敏感区占比32.52%,不敏感区占比8.61%。通过深入分析生态敏感性及其空间格局分布,可为今后岳阳市绿色发展,包括产业布局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龚慧敏张成滕津霖欧阳冰洁罗譞
关键词:GIS生态因子生态敏感性

相关作者

刘照程
作品数:10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
研究主题:基于GIS GIS 生态敏感性 城市生态公园 城市生态
佘济云
作品数:120被引量:72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马尾松 水土保持林 GIS 生态 林下植被
李同昇
作品数:200被引量:2,631H指数:27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空间分异 农业技术 农户 农户行为
郭泺
作品数:107被引量:1,147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传统知识 GIS 景观 土地利用
欧阳志云
作品数:670被引量:20,666H指数:7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 生物多样性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