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947篇“ 生态毒理“的相关文章
一种生态毒理学试验工作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毒理学试验工作台,属于工作台技术领域,包括底支架,底支架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架,底支架顶端固定连接有桌面板,桌面板外端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格栅组件,格栅组件底端设置有通风组件,格栅组件包括外框...
葛利云邓欢欢王强强
新形势下“生态毒理学”教学改革探讨
2024年
现阶段,人类面临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在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开设“生态毒理学”课程,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加强对环境生态问题的认识并探索科学的解决途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生态毒理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考核方式以及教学模式均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新形势对专业建设的要求。针对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从多方面分析探讨了现存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以期为该课程以及其他类似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张文君
关键词:生态毒理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海洋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多样性及生态毒理效应
2024年
微塑料(MPs)目前已经广泛分布于全球海洋沉积物中,成为国际环境污染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有关海洋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研究仍较少。系统地研究了微塑料在海洋沉积物中的来源及分布,包括初级及次级微塑料的来源。详细分析了MPs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聚合物成分,对不同聚合物及添加剂对MPs的特性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且,重点分析了MPs在海洋沉积物中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包括摄食、生物吸附及毒性机制。通过对微塑料在海洋沉积物中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更全面地分析其对海洋生态系统及生物的潜在影响。
李艋廉洁
关键词:海洋沉积物生态毒理学效应
微塑料的测定方法以及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被引量:1
2024年
综述了当前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分离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机械过滤、化学处理、胶体共沉淀、密度梯度离心和光学/荧光/拉曼分析等方法,同时介绍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微塑料污染的检测、监测和评估提供了参考.概述了MP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MPs在被水生生物摄入的过程中会对生物体的消化道造成物理损伤,同时MPs的摄入会增加饱腹感,影响水生生物对食物的消化吸收;MPs的摄入还会使水生生物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发生改变;MPs暴露会引起水生生物基因的改变,还会诱发水生生物的氧化应激反应,并干扰其脂质和能量代谢.MPs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及对肠道微生物平衡的破坏可能是生物体脂质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改变的原因之一.MPs可以吸附和富集其他物质,从而对生物产生更严重的联合毒理效应.MPs对生物体消化道的物理损伤及其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扩散可能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和免疫反应的主要原因.不仅对水生生物,MPs对人类的健康风险也引起人们对其潜在影响的关注.
崔铁峰张杰卢灿然王宏伟叶晔
关键词:水生生物生态毒理效应
鱼类嗅觉神经行为在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2024年
鱼类可通过嗅觉系统感知水环境中极微量的化学物质,获取重要的环境信息,从而调节觅食、求偶、迁徙和躲避敌害等多种生命行为。因其对污染物的高敏感性,鱼类嗅觉神经行为可作为一个理想的毒性终点。将鱼类嗅觉神经行为应用于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海洋环境中低浓度污染物生态风险的认知,为海水水质基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浅述鱼类嗅觉系统和嗅觉功能的分子神经过程,总结鱼类嗅觉神经行为在生态毒理学领域应用的现状,并对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张钰霆陈志强林春香穆景利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估
生态毒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究
2024年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毒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毒性效应的学科,在环境保护、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生态毒理学”教学模式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生态毒理学”人才的需求。因此,文章旨在探讨“生态毒理学”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提高“生态毒理学”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提供参考。
段伟艳左九龙
关键词:生态毒理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三唑类杀菌剂的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2024年
三唑类菌剂是指含有三氮唑环结构的一类杀菌剂,绝大多数为手性化合物,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优点。其在农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唑类杀菌剂的大量使用引起了科研人员对其在环境中行为和生态毒性的关注。三唑类杀菌剂因其半衰期长且具有一定的水溶性,易在土壤和水体环境中残留,对环境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和损伤。因此,本文从三唑类杀菌剂的种类与应用、在土壤和水体环境中的归趋与降解及其对环境中非靶标生物(包括土壤微生物、鱼类、水生无脊椎动物和浮萍植物)的毒性效应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指出,对手性三唑类杀菌剂在对映体水平的毒性及机制研究较少,应更多地关注其在环境行为与生物毒性的对映体选择性差异。
刘凯梁啸王新
关键词:三唑类杀菌剂生物富集生态毒理学
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生态毒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4年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学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生态毒理学课程是现代环境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态系统中污染物的分布、传递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生态毒理学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各个高校生态毒理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生态毒理学理论和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段伟艳左九龙
关键词:生态毒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儿童服装中非法偶氮染料的生态毒理学评价与健康风险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偶氮染料因鲜艳的色彩和成本效益而被广泛采用,但是某些偶氮染料因潜在的毒性和环境污染问题被列为非法使用,对儿童健康构成威胁。生态毒理学提供了评估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科学框架,而健康风险分析则允许对个体健康影响进行量化评估。现有研究已对偶氮染料的生态和健康影响进行了探讨,但是对于儿童服装中偶氮染料的系统评估尚显不足。运用先进的化学分析技术和风险评估模型,对儿童服装中非法偶氮染料的生态毒性及健康风险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监管政策提供依据,并推动公众健康保护措施的实施。
范媛
关键词:儿童服装偶氮染料生态毒理学风险评估
水生生态系统中高氯酸盐与铬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模拟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ClO_(4)^(−)和Cr^(6+)在复合污染条件下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毒理效应。【方法】构建水生生态系统,分别放入生长状况一致的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和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使其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ClO_(4)^(−)和Cr^(6+)及其复合污染的水体中,研究ClO_(4)^(−)和Cr^(6+)在单一和复合条件下对水葫芦、隆线溞和福寿螺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随着暴露时间增加,隆线溞的种群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0.02 mg·L^(−1)的Cr^(6+)可促进隆线溞生长,200 mg·L^(−1)的ClO_(4)^(−)和0.20 mg·L^(−1)的Cr^(6+)及复合污染处理均对隆线溞生长起抑制作用。0.02 mg·L^(−1)的Cr^(6+)对福寿螺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单一的ClO_(4)^(−)(20和200 mg·L^(−1))和0.20 mg·L^(−1)的Cr^(6+)及复合污染处理均对福寿螺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水中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增加,水葫芦各器官中的ClO_(4)^(−)和Cr^(6+)含量相应增加;相同浓度水平下,水葫芦各器官中ClO_(4)^(−)的含量高低顺序为:叶>茎>根,Cr^(6+)含量的顺序为:根>茎>叶。与水葫芦相比,隆线溞和福寿螺体内的ClO_(4)^(−)含量较低。【结论】ClO_(4)^(−)与Cr^(6+)的单一和复合污染均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造成了毒害作用。水葫芦对ClO_(4)^(−)和Cr^(6+)均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富集ClO_(4)^(−)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富集Cr^(6+)的主要器官是根部,隆线溞和福寿螺对ClO_(4)^(−)也有一定的吸收,但吸收能力弱于水葫芦。
李婉文杜宁宁周娟娟秦俊豪黎华寿陈桂葵
关键词:高氯酸盐复合污染水生生态系统隆线溞福寿螺

相关作者

周启星
作品数:881被引量:12,388H指数:67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土壤 植物修复 污染土壤 镉 重金属
陆光华
作品数:231被引量:819H指数:16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
研究主题:SUB 生物降解 生物标志物 鲫鱼 臭氧
刘征涛
作品数:333被引量:2,296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水质基准 水生生物 物种敏感度分布 生态毒性 生态风险评价
宋玉芳
作品数:115被引量:2,347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研究主题:蚯蚓 土壤污染 生物标记物 生态毒性 土壤
刁晓平
作品数:114被引量:445H指数:12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
研究主题:蚯蚓 马氏珠母贝 PAHS 多环芳烃 抗氧化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