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7篇“ 生殖道疾病“的相关文章
- 生殖支原体感染与女性泌尿生殖道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 2025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殖支原体(Mg)感染与女性泌尿生殖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Mg是寄生于人体泌尿生殖道的微生物。在女性中,其感染与多种泌尿生殖道疾病相关。Mg感染是宫颈炎的重要病因,可上行引发盆腔炎,在尿道炎、阴道炎方面,Mg感染也会导致相应症状,且常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增加治疗难度。其诊断主要依靠核酸检测法,治疗多采用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等抗生素。随着检测技术发展,对Mg感染与女性泌尿生殖道疾病相关性认识不断深入,这将为女性泌尿生殖道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依据。
- 林艳马微吕金凤
- 关键词:生殖支原体耐药机制
- 光动力疗法在女性生殖道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其是基于局部或全身应用光敏剂,光敏剂在病变部位特异性聚集,当以适当波长的光照射病变部位,光敏剂吸收光能启动活化过程后发挥选择性破坏病变细胞的作用。PDT主要治疗皮肤、黏膜病变或肿瘤,具有创伤小、选择性好、可重复治疗、保护器官结构及功能等特点。随着女性生殖道疾病发病趋于年轻化,患者对保留原有器官结构、生育功能等治疗要求日益增加,为避免传统治疗手段导致的瘢痕、溃烂、器官结构或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近年来PDT在女性尖锐湿疣、宫颈阴道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外阴病变等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展开并已发挥优势。
- 梅士豪王悦(审校)
- 关键词:光化学疗法生殖道感染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 宏基因组学技术在女性生殖道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阴道微生物群与女性生殖道疾病息息相关。但是,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存在培养周期长、大多数微生物无法培养的缺陷,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培养技术的局限性,以高通量、耗时短、能鉴定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基因功能等特点逐渐应用于阴道微生物研究,并为阐明阴道微生物群与女性生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常用的宏基因组学技术及其在预防、筛查和诊断女性常见生殖道疾病中的应用,同时讨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有待克服的局限性。
- 姜梦杰唐浩能唐玲丽
- 关键词:宏基因组学微生物群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
- 阴道微生态与女性生殖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3年
-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进步,阴道微生态的研究成为临床热点。阴道微生态与阴道炎症、盆腔炎症、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病变、恶性肿瘤等女性生殖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阴道微生态与女性生殖道疾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女性生殖道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胡明淼周雪勤
- 关键词:阴道微生态女性生殖道乳酸杆菌
- 一种集成化生殖道疾病病原体多联检测试剂盒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集成化生殖道疾病病原体多联检测试剂盒;检测试剂盒包括盒体,盒体内设有旋转柱塞、加样仓、混合仓、多个储液仓以及多个PCR反应仓,旋转柱塞上设置有多个液体流道,每个液体流道分别在旋转柱塞...
- 赵怀封帆华灿忠黄飞查丽虹许静文郗晓光
- 女性生殖道疾病HPV感染型别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以江苏省为主的区域性女性生殖道疾病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型别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患者的石蜡组织中提取HPV DNA,采用荧光定量基因扩增技术,对女性248例外阴尖锐湿疣,144例宫颈尖锐湿疣,28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级病变、172例CIN2级病变、209例CIN3级病变,456例宫颈鳞癌组织标本进行26种HPV分型检测,并对HPV型别分布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48例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中,HPV总感染率为89.92%(223/248),低危型HPV感染率为60.48%(150/248);144例宫颈尖锐湿疣患者中,HPV总感染率为93.06%(134/144),低危型HPV感染率为66.67%(96/144);281例CIN1级病变患者中,HPV总感染率为49.47%(139/281),高危型HPV感染率为40.93%(115/281);172例CIN2级病变患者中,HPV总感染率为83.14%(143/172),高危型HPV感染率为72.09%(124/172);209例CIN3级病变患者中,HPV总感染率为93.30%(195/209),高危型HPV感染率为81.34%(170/209);456例宫颈鳞癌患者中,HPV总感染率为94.08%(429/456),高危型HPV感染率为89.25%(407/456)。结论外阴和宫颈尖锐湿疣患者以低危型HPV感染为主,CIN1级、CIN2级和CIN3级病变患者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而宫颈鳞癌患者以高危型HPV感染占绝对优势。随着女性生殖道病变程度的增加,高危型HPV感染率也随之增加,监控高危型HPV,是宫颈癌防治的重要环节。HPV分型检测有利于病理科医师对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的诊断,也有利于妇科医师对高危型HPV感染者,尤其是高风险HPV感染者的随访。
- 孙大伟黄健耿建祥赵光明刘标王晨亮张守成叶晓霞杨永国
- 关键词:女性生殖道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在女性下生殖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被引量:11
- 2022年
- 随着女性下生殖道疾病发病年龄的年轻化,人们对在疾病治疗中保留正常的器官结构、保护生育能力等需求日益增加,亟需一种有效、微创、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based photodynamic therapy, ALA-PDT)是一种药械结合的治疗方法,通过光化学反应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而对正常组织损伤轻微。ALA-PDT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少、选择性好、可重复、迅速恢复等特点。近年来,ALA-PDT在女性下生殖道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SIL)、尖锐湿疣及外阴硬化性苔藓(vulvar lichen sclerosus, VLS)等疾病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并取得明确的效果。
- 邱丽华李静然陈飞黄正隋龙魏丽惠狄文
- 关键词: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病年龄外阴硬化性苔藓光化学反应器官结构
- 精液黏稠度在男性泌尿生殖道疾病中的意义分析
- 2021年
- 分析精液黏稠度在男性泌尿生殖道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15例有泌尿生殖道疾病的男性精液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262例正常生育咨询的男性精液作为对照组。在显微镜下观察精液液化程度并检测其精液黏稠度。记录试验组中液化正常与异常的标本数,以及试验组和对照组中精液黏稠度正常与异常的标本数。采用(2检验统计分析试验组的精液液化异常率与精液黏稠度异常率差异,同时分析两组的精液黏稠度异常率差异。结果:试验组中精液黏稠度异常率明显高于精液液化异常率(P<0.01),试验组的精液黏稠度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精液黏稠度异常在男性泌尿生殖道疾病中更常见,在临床诊疗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 林泽耿刘燕玲汤淑银
- 关键词:精液液化黏稠度泌尿生殖道疾病
- 阴道益生菌制剂在女性生殖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概述被引量:3
- 2021年
- 健康育龄女性下生殖道分布着大量的微生物,其中的优势菌群是维持阴道酸性环境的乳杆菌.女性生殖道微生态紊乱与下生殖道感染、生殖道恶性肿瘤、不孕等关系密切.应用阴道益生菌制剂是改善生殖道微生态紊乱的有效方法.研究证明,口服或阴道外用益生菌制剂具有辅助治疗下生殖道感染、辅助清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改善孕妇阴道微生态环境以及预防早产等作用.本文对阴道益生菌制剂在女性生殖道疾病治疗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阴道益生菌制剂相关的问题.
- 何红鹏李伟强高歌赵蕾郭昌林刘浩成
- 关键词:乳杆菌下生殖道感染生殖道恶性肿瘤女性生殖健康
- 一种治疗妇女外生殖道疾病的治疗仪
- 一种治疗妇女外生殖道疾病的治疗仪,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外用药膏涂抹不均匀,需要棉签辅助上药、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浪费资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抹药机构、把持柄和连接座,连接座的一端与抹药机构连接,连接座的...
- 方磊叶艳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黄光红

- 作品数:30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产奶量 泌乳奶牛 饲喂泌乳奶牛 奶牛 乳品质
- 张杰

- 作品数:23被引量:8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炎症细胞浸润 结肠 微生态平衡 排便 生长抑素
- 贾万臣

- 作品数:27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葵花盘 屠宰性能 中草药 繁殖技术 人工授精技术
- 张勰

- 作品数:59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健康管理 中医药 健康 脑卒中 农村
- 钟瑾

- 作品数:85被引量:19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青贮原料 乳酸菌 编码基因 乳酸乳球菌 乳链菌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