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736篇“ 生物化学性质“的相关文章
- 高寒煤矿渣山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物化学性质与真菌多样性变异特征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不同恢复年限煤矿渣山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江仓矿区渣山不同建植年限(2、4、6年)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土壤真菌多样性。【结果】随着恢复年限的增长,土壤pH、土壤全钾和有机质含量呈现差异显著性,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以及磷酸酶含量逐渐上升,并提高了真菌群落的丰富度与多样性,其中复绿4年的效果最为明显。各样地主要以子囊菌门、担子菌门为主;腐生营养型真菌占43.2%−89.7%。氮素、土壤酶活性是影响江仓煤矿区草地土壤真菌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结论】复绿能够改善土壤化学性质以及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
- 道日娜张英李强马林雄铁晓龙
-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性质真菌多样性
- 木质素基腐植酸液体肥料对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及香蕉幼苗生长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研究添加木质素的腐植酸液体肥料(即木质素基腐植酸液体肥料,LHF)对南方红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香蕉幼苗生长的影响,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为造纸工业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供试土壤为赤红壤,供试香蕉苗为五叶一心巴西蕉幼苗。盆栽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液体肥料(CF)、腐植酸液体肥料(HF)及木质素添加量分别为10 g/L (LHF_(10))、30 g/L (LHF_(30))、50 g/L (LHF_(50))的LHF处理,共6个处理,以上肥料的氮磷钾含量保持一致。香蕉种植3个月后,采集植株和土壤样品,测定植株生长指标和养分吸收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结果】1)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全氮含量均随木质素添加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与CF处理相比,LHF_(10)处理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有机质含量;LHF_(30)处理显著降低了速效磷、钾和有机质含量;LHF_(50)处理显著提高了速效磷含量,却显著降低了土壤全氮、硝态氮、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且降幅大于LHF_(30)处理。2)与CF处理相比,HF处理显著降低了脲酶活性,且LHF_(10)处理还显著低于其他LHF处理;HF、LHF_(10)和LHF_(30)处理显著提高了硝酸还原酶活性,而LHF_(50)处理硝酸还原酶活性略有降低;LHF_(30)处理显著增加了蔗糖酶活性,而其他LHF处理和HF处理蔗糖酶活性无明显增加;LHF处理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CF处理。3)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表现为CKLHF_(10)>LHF_(50)>HF (P<0.05);真菌数量以LHF_(50)处理最多,其他3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放线菌数量表现为LHF_(30)>LHF_(30)≈LHF_(50)>HF (P<0.05)。4)与CF处理相比,HF处理显著提高了香蕉根部鲜重,而LHF_(10)、LHF_(30)和LHF_(50)处理显著提高了香
- 梁嘉敏霍鹏举郭涛张立丹樊小林孙少龙
- 关键词:木质素土壤酶活性养分积累
- 土壤水文状态和灌丛化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近几十年来,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主要包括气候变暖、降雨格局改变)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壤土壤水文状态和灌丛植物覆盖增...
- 加彬
- 关键词:氨基糖高寒草甸灌丛化土壤有机碳矿化
- 土施纳米CeO2对小白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 近几年来,纳米材料在农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其中纳米CeO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报道较少。为了探究土施纳米CeO对小白菜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从而为今后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本试验通过对盆栽小白菜(pak...
- 高立鑫
- 关键词:纳米CEO2小白菜土壤酶活性
- 碳基营养肥对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及白及药材品质影响的研究
- 碳基营养肥是一种在研究森林土壤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模拟微生物降解的方式将天然有机物(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污水、污泥等农业废弃物)通过工厂化快速地降解为全水溶的有机活性小分子,配合无机矿物有机化和复合生物酶技术制备出来与森...
- 马学淼
- 关键词:白及药材品质
- 苗期干旱胁迫下施氮对玉米氮素吸收和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1年
- 研究苗期干旱胁迫下施氮对东北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为区域玉米养分管理与逆境调控提供依据。研究设置水、氮二因素盆栽试验,土壤水分包括3个水平:田间持水量的30%(W0),50%(W1)和70%(W2);施氮量包括2个水平:不施氮(N0)和施氮0.24 g/kg(N1),测定不同水氮条件下玉米苗期的植株干重和氮素吸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化学性质、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及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玉米苗期植株干重和氮素吸收量,其中W0条件降幅最大(分别为51.1%,43.8%)。施氮促进各水分条件下植株生长,且与水分存在显著交互作用,W2条件下施氮后植株干重和氮素吸收量的增幅最高(分别为53.7%,83.2%)。干旱胁迫提高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但降低氮肥利用效率。施氮显著提高W2条件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但干旱条件下则无显著影响。水、氮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较为复杂。总体上,苗期干旱胁迫暂时提高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显著增加根际土壤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MBC、MBN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之间存在相反趋势,根际土壤随干旱程度增加而提高,非根际土壤则随之下降。土壤酶活性方面,干旱胁迫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的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施氮增加所有水分条件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H和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其中根际土壤的增幅高于非根际土壤。施氮显著增加各水分条件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MBC、MBN、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但显著降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水氮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的亚硝酸还原酶、非根际土壤的脲酶、亚硝酸还原酶和FDA水解酶活性。根际、非根际土壤各生物化学性质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且根际土壤除土壤亚硝酸还原酶外的各指标均与植株氮�
- 朱琳李玉玺王寅王缘怡张馨月陈安吉侯文峰高强
- 关键词:玉米干旱胁迫施氮养分吸收土壤酶活性
- 草本凋落物与尿素联合修复对油污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为研究植物残体配合施氮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学和化学性质的综合修复能力,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和小冠花(Coronilla varia)3种广泛分布于陕北石油污染区的草本植物凋落物为对象,分别在配合施氮调节土壤C∶N为25∶1和不配合施氮的条件下,将其与45.37 g/kg的重度石油污染土壤混合,在20-25℃、恒湿条件下进行为期180 d的室内修复试验,检测上述处理对油污土壤微生物数量、11种土壤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以及速效N、P和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凋落物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污染土壤中放线菌和真菌数量,蔗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速效养分含量,并显著降低土壤总石油烃含量。(2)配合施氮总体上显著强化了凋落物对污染土壤生化性质的修复作用,但对凋落物处理下木聚糖酶、脲酶、蛋白酶和脱氢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恢复可能产生不利影响。(3)单纯使用凋落物作为调理剂可以更为全面的修复油污土壤受损生化性质,具有高N和P含量、较低C/N、C/P比以及较低多酚和木质素含量的凋落物修复效果更好。在急需迅速修复土壤的条件下,配合适量施氮可作为强化凋落物修复效果的可选途径,但应注意其导致的部分土壤生化指标修复效果的降低。
- 张晓曦张晓曦雷航宇王思妤董玉米皓皓刘增文
- 关键词:原油污染土壤功能植物残体
- 哈尔滨林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 土壤酶参与了土壤生态系统所进行的许多重要生物化学过程,土壤酶活性是常用于表征土壤质量及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指标。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与城市化有关的土壤质量问题逐渐突出。本文以哈尔滨市几种林地为研究对象...
- 李祎宸
- 关键词: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土壤酶活性
- 沼渣对铅锌冶炼废渣生物化学性质及植物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为研究沼渣作为改良剂对铅锌冶炼废渣环境条件的改善及修复植物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比例(0,1%,3%,5%,7%,9%)沼渣添加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生长对废渣养分含量、微生物学特性、重金属赋存形态及黑麦草的生物学特征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废渣相比,添加沼渣后废渣养分(N、P、K)、有机质、酶活性(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以及微生物活性(呼吸强度)均显著(p<0.05)增加;不同比例沼渣添加均显著增加黑麦草鲜重、根长、株高并显著降低植物组织(地上和地下部)中重金属含量(p<0.05)。沼渣添加和黑麦草生长通过促进废渣中酸溶态重金属(Cu、Cd、Zn、Pb)向残渣态转化进而降低废渣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沼渣施用量在5%,7%,9%时对废渣微环境条件改善作用较大,其中,较低的沼渣添加量(5%)就能显著改善废渣的微环境条件及促进修复植物健康生长。因此,综合考虑沼渣作为有机改良剂的最佳费用和效应间的关系,在设置试验条件下,可将5%的沼渣添加量作为铅锌冶炼废渣有机改良及植物修复的最佳施用比例。
- 邱静吴永贵罗有发龙恩
- 关键词:沼渣养分微生物活性
- 淡色库蚊抗吡丙醚种群与敏感种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生物化学性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比较淡色库蚊抗吡丙醚种群和敏感种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生物化学性质,初步探讨其生化抗性机制。方法以室内连续筛选的淡色库蚊抗吡丙醚种群及淡色库蚊敏感种群为研究对象,参照Habig等(1976)的方法测定GSTs活性,采用t检验进行样本均数差别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淡色库蚊GSTs的最适底物为1-氯-2,4-二硝基苯(CDNB)。CDNB为底物时,抗吡丙醚种群和敏感种群GSTs的酶活性分别为3.626×10-4和2.737×10-4nmol/mg protein·min。淡色库蚊GSTs水解活性随底物浓度〔CDNB和DCNB(1,2-二氯-4-硝基苯)〕的增加而升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抗性种群GSTs对这2种底物的水解活性略高于敏感种群。CDNB为底物时,抗性种群GSTs的米氏常数(Km)与最大反应速度(Vmax)分别为8.01 mmol/L和4.87×102μmol/min·mg,敏感种群的Km与Vmax分别为1.11 mmol/L和3.87×102μmol/min·mg,抗性种群的Km、Vmax与敏感种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11.415,tb=6.411,均P<0.05)。DCNB为底物时,抗性种群的Km与Vmax与敏感品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0.134,td=1.280,均P>0.05)。结论 GSTs在淡色库蚊对吡丙醚抗性形成过程中可能起一定解毒代谢作用。
- 刘洪霞刘曜徐劲秋冷培恩
- 关键词:淡色库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吡丙醚抗性机制
相关作者
- 刘晓磊

- 作品数:186被引量:20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海床 海底沉积物 沉积物 孔隙水压力 海底沙波
- 单红仙

- 作品数:216被引量:676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海床 沉积物 黄河口 海底沉积物 黄河三角洲
- 张晓曦

- 作品数:22被引量:108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 研究主题:养分释放 油松 土壤极化 土壤酶活性 落叶
- 张民生

- 作品数:113被引量:20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探头 海底沉积物 触探 静力触探 海洋地质
- 徐海波

- 作品数:124被引量:17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钛 铂族金属 电催化 电极 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