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556篇“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相关文章
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水界面附近污染物环境行为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2025年
沉积物-水界面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物质交换与能量传递的关键区域,是包括污染物和营养物在内的物质在沉积物和上覆水之间交换的必由路径.底栖扰动生物的行为改变界面附近原有沉积物的结构和物质交换平衡,显著影响局部微环境特征以及微生物种类、数量和群落组成,使界面附近的环境变得更复杂和动态.生物扰动可改变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可利用性,并重塑碳、氮、磷等重要元素的循环路径和通量.分析和综述底栖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水界面附近的典型污染物环境行为和典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底栖扰动生物介导的环境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认识生物扰动的重要生态环境意义.
花修艺赵宇付欣妍谭春阳张乐园梁大鹏董德明
关键词:沉积物-水界面生物扰动有机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潜流带微生物介导的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环境意义
氮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会造成河流、地下水及其他水体的污染。河流-地下水交互带(hyporheic zone)在去除水体中硝酸盐、减少污染物迁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受河流水位波动和空间异质性的影响,该区域...
Abdulhamid Yusuf
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微生物群落环境影响
乌梁素海冻融期底泥-上覆水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N2O & CH4释放影响
高原湖泊由于其独特的季节性冰封特征,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具体表现为温室气体在冬季结冰期会在冰层下累积,而冰雪融化期大量释放。冬季冰封和春季融化湖泊内部发生的复杂生物地球化学反应直接影响着温室气体的释放。尽...
程阳
关键词:乌梁素海CH4N2O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冻融期
海岸带地下水中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
2024年
海岸带氮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演化是海岸带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内容.在气候波动以及海洋潮汐动态的影响下,海岸带地下水中氮的地球化学过程会表现出时间变异性.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调研,本文针对海岸带含水层中的氮元素地球化学过程演化机制这一科学问题,归纳了影响海岸带氮元素地球化学过程的6个因素,包括温度、潮汐与波浪、海水入侵、盐度、生物扰动以及地下水动力条件;总结了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动态演化机制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野外水化学监测、室内氮循环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指出数值模拟应与室内外方法相结合,并综合考虑气象水文、潮汐水动力、温度、盐度、生物扰动及含水层非均质性等因素,以实现复杂条件下的高精度氮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变化的定量识别.
周光扬周鹏鹏王广才李苏娜冯衍扉
关键词:影响因素
西非本格拉上升流区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位于非洲大陆西部海域的本格拉上升流是南大西洋东边界上升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区域物理、化学和生态过程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格拉上升流区主要受源自南大西洋流的本格拉寒流控制,其北部存在南向的安哥拉暖流,南部则紧邻来自西南印...
丁辉
关键词:溶解氧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渤海及其典型海域硝酸盐来源与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过量的硝酸盐输入是导致近海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硝酸盐的来源与其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利用硝酸盐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多种模型分析手段,系统阐述了不同季节渤海及其典型海域硝酸盐的来源与...
于凯瑞
关键词:硝酸盐稳定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陆地高分辨率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CNMM-DNDC三维模型的研发及应用进展
2024年
CNMM-DNDC模型是本文作者团队研发的陆地高分辨率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三维模型。本文系统介绍了建模背景和理念、核心过程和模型特点、模拟功能和观测验证、多尺度区域或流域初步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展望。自2018年刊发首个版本以来,该模型经过了多方面科学过程改进和模拟功能扩展,在元素化学反应、物质相变和机械迁移等基本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层面,完成了对陆地表层系统碳氮磷水循环全耦合的精细刻画。迄今开展的观测验证表明,CNMM-DNDC模型基本普适于不同生物气候带(从热带到寒区多年冻土地带)的流域或区域长时间序列“三高”(时间、空间和过程高分辨率)综合模拟,实现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氮、磷、水三维运移、水土流失、水力驱动溶解态和颗粒态碳氮磷横向迁移、碳氮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排放、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分蒸散发和水分能量平衡等众多可持续发展目标表征变量的预测。该模型广泛推广应用于多尺度区域或流域的复杂过程虚拟科学试验研究和服务于面向生态环境建设与减污降碳的优化调控决策,可望为协同落实联合国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支撑。
郑循华李思琪张伟张伟刘春岩姚志生韩圣慧王睿王凯李勇
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在养殖碳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硅(Si)是地球上丰度仅次于氧的第二大元素,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大气CO_(2)变化、海洋生物泵以及海岸带富营养化等过程密切相关,因此,硅循环也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硅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对碳循环的调节及影响,进一步聚焦近海规模化贝类养殖活动,分析了贝类养殖生态系统硅循环与碳循环的耦合作用及机理,展望了未来值得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表明,地质尺度上,硅酸盐矿物风化是地表所有次生硅的来源,风化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碳汇过程。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硅体较难降解,在其形成过程中会包裹有机碳而形成稳定的有机碳库,因而植硅体碳具有重大的碳汇潜力,很有可能成为全球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系统中,作为初级生产主要贡献者的硅藻(Bacillariophyta)吸收硅酸盐合成有机碳并将其打包在生源硅颗粒中向深层海洋输送并埋藏,埋藏量可占海洋碳埋藏总量的40%,生物硅泵驱动了生物碳泵;在近海贝类养殖区,通过硅藻作为滤食性贝类的饵料来源,硅酸盐成为渔业碳汇重要的物质支撑。因此,研究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综合考虑各过程及其耦合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对深入了解其在贝类养殖碳汇中的作用及探究潜在养殖增汇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李瑞环蒋增杰姜娓娓姜娓娓高亚平高亚平
关键词:硅藻植硅体生物硅贝类养殖
化能自养双壳类壳体对短时间尺度海底冷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记录
海底冷泉是指以甲烷、硫化氢等还原性气体为主要成分的渗漏流体从海底向沉积物、海水甚至大气运移的现象。在向上迁移的过程中,流体中的还原性气体与沉积物和海水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着海水的性质和海底的环境,形成冷泉沉积物(含孔隙水)...
范丹玲
关键词:冷泉元素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海洋沉积物孔隙水硫酸盐的硫、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对硫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指示被引量:3
2023年
海洋沉积物中由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MSR)驱动的碳、硫耦合作用及甲烷消耗,是影响全球碳、硫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准确认识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代谢过程及其环境影响因子,是探究MSR驱动的碳、硫循环及生态环境效应的重要基础。沉积物孔隙水中硫酸盐的硫、氧同位素组成是揭示MSR过程及其驱动的硫循环的重要方法。本文从细胞内代谢途径和胞外硫循环过程角度,厘清影响孔隙水硫酸盐硫、氧同位素组成的硫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阐述其在示踪有机质驱动和甲烷驱动的硫酸盐还原过程类型及“隐秘”硫循环的意义,为探究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在地球表层环境演化中的作用提供新启示。
谢智斌宫尚桂冯东
关键词:硫化物氧化生物地球化学

相关作者

宋金明
作品数:365被引量:2,774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沉积物 海洋沉积物 氮 磷 重金属
陶玉强
作品数:32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多环芳烃 湖泊 气候变化 土壤 富营养化
陈建芳
作品数:209被引量:1,064H指数:20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营养盐 长江口 楚科奇海 表层沉积物 夏季
李学刚
作品数:182被引量:1,423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沉积物 氮 地球化学特征 胶州湾沉积物 磷
刘丛强
作品数:710被引量:8,963H指数:53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稀土元素 氮同位素 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