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227篇“ 生物活性研究“的相关文章
响应面法优化碱法提取狐臭柴叶多糖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优化狐臭柴叶碱溶性多糖(PLAP)提取工艺,探讨PLAP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采用狐臭柴叶经酸提取法提取的残渣为原料,在单因素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PLAP的提取工艺,通过抗氧化实验和抗肿瘤实验对PLAP的体外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LAP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 g/mL、NaOH浓度为0.25 mmol/L、提取时间110 min、此条件下PLAP提取率为(11.80±0.50)%。PLAP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IC 50值分别为12.38、3.22和0.18 mg/mL。同时细胞实验表明,PLAP在一定范围内抑制A549细胞和HepG2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呈现剂量效应关系。本文为狐臭柴资源的充分开发、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杨丹丹朱玉昌周大寨
关键词:多糖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
瓦尼桑黄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对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超声提取、柱层析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筛选。从瓦尼桑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为(2Z,4E)-γ-ionylideneacetic acid(1)、phellinulin E(2)、phellinulin F(3)、phellinulin G(4)、phellinulin J(5)、phellinulin L(6)、phellinulin M(7)、phellinulin N(8)、elgonenes D(9)、咖啡酸(10)、hispidin(11)、3-hydroxyhispidin(12)、原儿茶酸(13)、4-(3-ethoxy-4-hydroxyphenyl)but-3-en-2-one(14)、丁子香酚(15)、亚油酸甲酯(16)、硬脂酸(17),其中化合物1~9为首次从瓦尼桑黄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0~13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6.45、37.52、82.71、50.46μg/mL,对ABTS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43、2.26、34.55、21.60μg/mL,对羟基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38.43、49.46、86.74、69.16μg/mL。化合物10、11还对黄嘌呤氧化酶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IC_(50)值分别为28.73和44.80μg/mL。化合物17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_(50)值2.31μg/mL。
吴椰高鹤萍毛燕妍黄明慧徐帮邹坤刘呈雄汪蕾
关键词:化学成分体外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黄嘌呤氧化酶
重唇石斛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解重唇石斛(Dendrobium hercoglossum)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其地上部分分离了1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4,5-三甲氧基苯酚(1)、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1-one(2)、methyl 3-(p-hydroxyphenyl)propionate(3)、justiciresinol(4)、榕醛(5)、异落叶松脂素(6)、thre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methoxypropanol(7)、(+)-松脂素(8)、aloifolⅠ(9)、dendrocandin T(10)、3-甲氧基-4-羟基苯丙酮(11)、1,3,5-三甲氧基苯酚(12)、香草醇(13)和丁香脂素(14),其中化合物1~12,14均为首次从重唇石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0和14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和10具有显著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10.40±0.36)、(12.16±0.18)和(9.46±0.78)μmol/L。
郭东昇杨理宋希强梅文莉陈惠琴戴好富
关键词:兰科化学成分酪氨酸酶
菌酶协同高效制备黑水虻蛋白肽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2024年
为确定黑水虻虫浆蛋白肽的最佳制备条件,试验以新鲜黑水虻虫浆为原料,利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结合外源酶制剂胰蛋白酶作为菌酶发酵剂进行发酵。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接菌量、加水量、加酶量及发酵时间4个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测定蛋白肽产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菌酶协同发酵工艺,建立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黑水虻蛋白肽的最佳菌酶协同工艺条件为加水量32%、接菌量4.0%、加酶量0.1%、发酵时间35 h。在此条件下黑水虻蛋白肽产量可达295.57 mg/g,较未发酵组提升了92.0%,体外总抗氧化能力提升50.27%;黑水虻虫浆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较未发酵组提升31.82%。说明菌酶协同制备的黑水虻蛋白肽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黑水虻抗菌肽具有更高的抑菌活性
袁霜霜郭亭叶小梅叶小梅杜静韩挺
关键词:蛋白肽响应面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
地皮菜不同极性萃取部位活性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2024年
研究地皮菜不同极性萃取部位活性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与体外抑菌作用,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后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4个极性萃取部位。测定4个不同极性萃取部位总三萜、总黄酮和总多酚得率,以维生素C(VC)为对照,测定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ABTS、DPPH、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用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圈大小并分析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地皮菜乙酸乙酯相总三萜、总黄酮和总多酚得率分别为0.33%、2.40%、0.67%。各极性萃取部位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及抑菌活性,其中乙酸乙酯相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及抑菌活性最好。这为今后利用地皮菜中生物活性物质和开发地皮菜抗氧化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陈富章院珍珍金苏宇李雅倩宋晓凡孙康娜韩丽娟叶英
关键词: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
灰树花醇提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2024年
为探明灰树花发挥活性作用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该文分析了灰树花醇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对肝癌细胞(HepG2)和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佳,总酚和黄酮的质量分数与抗氧化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肿瘤细胞抑制效果最好,三萜和甾醇质量分数与肿瘤细胞抑制作用极显著正相关(P<0.01)。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从灰树花醇提物中共鉴定出15个化合物,其中芹菜素和表儿茶素可能是灰树花发挥抗氧化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麦角甾醇和过氧化麦角甾醇可能是发挥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甾体类化合物。该研究结果可为灰树花作为功能食品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何君强熊雯宇黄莹刘斌
关键词:灰树花化学成分抗氧化活性肿瘤细胞抑制作用
华泽兰内生真菌Septoriella phragmitis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2024年
研究华泽兰内生真菌Septoriella phragmitis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运用硅胶柱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离提纯,结合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Septoriella phragmitis提取液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腺苷(1)、cyclo-(S-Pro-S-Ile)(2)、5-羟基-2-羟甲基-4H-哌喃-4-酮(3)、3α-hydroxyartemisinic acid(4)、leptosphaerone C(5)、1-氨基四氢化萘(6)、泽兰素(7)、β-吲哚基丙氨酸(8)、环(丙氨酸-酪氨酸)二肽(9)、β-D-fructopyranocy-(2→6)-D-glucopyranose(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华泽兰内生真菌Septoriella phragmitis中分离。对所得化合物采用对硝基苯基-β-吡喃半乳糖苷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对硝基苯磷酸盐法测定PTP1B抑制活性,MTT法测定胃癌细胞HGC-27抑制活性,标准精度对接法进行分子对接。化合物6和7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8.1、8.6μg/mL;化合物6、7和9有PTP1B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6.5、8.2、0.5μg/mL;化合物5和6有胃癌细胞HGC-27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12.2、16.8μg/mL。分子对接显示化合物6和7与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蛋白有较强关联性,可作抗糖尿病先导化合物进行后续研究
张梦娇邝天浩赵金诺朱婷彭娟娟
关键词: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
拟微绿球藻胞内多糖提取条件优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2024年
研究拟微绿球藻胞内多糖(Nannochloropsis sp.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NOLP)提取工艺及其生物活性,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对拟微绿球藻胞内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提取的多糖进行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拟微绿球藻胞内多糖提取最佳条件为NaOH质量分数2.5%、料液比1:25 g/mL、超声功率100 W、超声时间10 min、水浴温度60℃,在此条件下,胞内多糖的提取率为(3.62±0.01)%。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5 mg/mL拟微绿球藻胞内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8.57±0.85)%,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2.48±0.65)%。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拟微绿球藻胞内多糖对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选取抑制效果最强的蜡样芽孢杆菌为供试菌,测定多糖对菌体细胞膜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糖对蜡样芽孢杆菌的细胞膜结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菌体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以上结果表明,NOLP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
刘松刘红全李慧敏徐程浩王燕姿藏颖
关键词:提取条件优化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
“贵芨1号”不同部位中总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测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测定“贵芨1号”中花、块茎、须根中总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并评价其抗氧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成分含量,DPPH法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法测定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考察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部位抗氧化和抗菌能力的成分基础。结果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花,总多糖含量最高的是块茎。各部位都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须根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69.17±8.05)%;花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最高,分别为(70.27±1.47)%、(0.59±0.03)μmol Trolox/mL。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与总酚含量之间呈正相关(P<0.01),总酚、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之间也均呈正相关(P<0.01)。各部位提取液均有一定的抗菌效果,其中须根最强,总多糖含量与大肠杆菌抑菌效果呈相关性,总黄酮、总酚含量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呈正相关。结论“贵芨1号”不同部位中活性成分含量不同,并与抗氧化能力、抗菌活性存在相关性。
刘佳微曹国璠吴明开韩雪刘筱黄苏豫
关键词:总酚总黄酮总多糖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
马齿苋中吲哚类生物碱的生物活性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马齿苋中分离所得吲哚类生物碱的抗胆碱酯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改良的Ellman法测定各化合物的抗胆碱酯酶活性,通过测量吸光度值计算化合物的胆碱酯酶抑制率,并计算IC_(50)值;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测量吸光度值计算化合物的DPPH清除率,并计算IC_(50)值。结果:马齿苋中oleraindole A-oleraindole G均有抗胆碱酯酶活性,其中,oleraindole B抗胆碱酯酶作用的IC_(50)值为40.22μM,与阳性药毒扁豆碱(IC_(50)=37.92μM)的活性相当;oleraindole A、B、C、D和G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oleraindole C和oleraindole A抗氧化作用的IC_(50)值分别为7.49μM和9.68μM,远远优于阳性药BHA的活性(IC_(50)=37.81μM)。结论:oleraindole B抗胆碱酯酶活性较强,oleraindole C和oleraindole A抗氧化活性较优,可为马齿苋生物碱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兰秀娟郭胜男王金焕王呈玉英锡相
关键词:马齿苋吲哚类生物碱生物活性

相关作者

李正名
作品数:544被引量:1,974H指数:24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研究主题:生物活性 磺酰脲 除草活性 除草剂 杀虫活性
杨新玲
作品数:265被引量:40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类似物 生物活性 化合物 生物活性研究 蚜虫
戴红
作品数:294被引量:180H指数:9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
研究主题:吡唑 园艺 缩合 生物活性 氰基丙烯酸酯
凌云
作品数:239被引量:62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研究主题:类似物 生物活性 生物活性研究 化合物 昆虫生长调节剂
邹小毛
作品数:173被引量:219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研究主题:除草活性 生物活性 除草剂 哒嗪 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