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45篇“ 生理效应“的相关文章
- 常见茶叶对人体健康的生理效应
- 2025年
- 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也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料之一。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常把饮茶作为一种重要的养生方式,长期饮用,对健康非常有益。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表明茶具有许多健康功效,包括延缓衰老、抗癌、降血脂、减肥等。本文介绍了茶叶中各种主要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析了一些常见茶对人体健康的生理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饮茶保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周珊珊张国胜
- 关键词:茶叶生理效应
- 微肥对速生杨树幼苗生长及生理效应的影响
- 2025年
- 通过对盐碱环境下黑杨(Populus nigra)幼苗进行试验研究,探究微肥对速生杨树幼苗生长和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肥料处理能够有效促进快速生长的杨树幼苗发育,提升其株高、地径和叶片面积;此外,微量肥料处理也可以增加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速度和抗氧化酶活性,从而促进光合作用及植物抗逆性,但与微肥浓度相关,10 g/L(T2)的浓度对速生杨树抗盐碱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在速生杨树幼苗种植过程中,应注意微肥的施用量,确保获得最佳施肥效果,该研究结论对河套地区盐碱地种植速生杨树具有参考意义。
- 李诚
- 关键词:速生杨树微肥生理效应叶绿素光合速率
- CO_(2)辐射效应与生理效应对气候系统影响异同的模拟研究
- 2024年
- 基于CESM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研究不同CO_(2)浓度变化情景下,在快响应阶段和平衡阶段,CO_(2)通过影响大气辐射传输过程的辐射效应和通过影响植被气孔的生理效应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异同。试验结果表明,在CO_(2)倍增的情况下,CO_(2)辐射效应和生理效应都会引起全球地表的增温。辐射效应在两个阶段的地表增温中均起主导作用,而在快响应阶段,生理效应在全球陆表增温中贡献率达到了(27.5±0.9)%。CO_(2)辐射效应和生理效应对全球水循环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在平衡阶段,CO_(2)辐射效应使全球地表蒸散增加(5.2±0.1)%,径流量增加(8.0±0.4)%;而CO_(2)生理效应使全球地表蒸散量下降(3.9±0.1)%,径流量增加(10.1±0.4)%。在快响应阶段,生理效应在蒸散量的变化中占据主导作用。在CO_(2)倍增试验基础上,又进行了大气CO_(2)浓度分别为400×10^(-6)、600×10^(-6)、800×10^(-6)、1000×10^(-6)的模拟试验。随着CO_(2)浓度的增加,受辐射效应影响,地表温度、蒸散量和降水量出现持续增加,但增幅有所放缓;受CO_(2)生理效应影响,地表蒸散量持续减少,下降幅度并未出现明显变化。CO_(2)辐射效应和生理效应的协同作用具有非线性。对于地表温度、降水和蒸散等变量,CO_(2)辐射效应和生理效应共同作用引起的变化与两者单独作用时引起的变化之和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随着CO_(2)浓度的增加越来越显著。
- 吴星怡曹龙
- 关键词:气候变化
- 人工取香操作对圈养马麝的行为生理效应
- 2024年
- 驯养是濒危麝类动物(Moschus spp.)迁地保育和可持续供给药用麝香的有效方式,具相关资格的麝养殖单位对圈养麝进行人工取香是每年进行的麝类驯养和麝香生产管理活动之一。本研究对甘肃省兴隆山马麝(M.chrysogaster)繁育中心的46头参与取香的雄性马麝进行了行为取样、同期粪样采集及粪样皮质醇代谢物水平的检测,确定人工取香操作对不同年龄的圈养马麝粪样皮质醇代谢物水平及行为活动水平的效应。结果显示,成体马麝取香操作后的粪样皮质醇代谢物水平为(85.28±5.00)ng/g,显著高于操作前的(56.08±8.64)ng/g(P<0.05),而且其水平在操作后的3 d内持续升高,第4天才恢复至取香前水平;老年马麝在取香前后其粪样皮质醇代谢物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老年马麝与成体马麝的活动水平均在取香操作后下降,并于取香操作后第2天达到最低值(老年马麝59.04%±4.54%,成体马麝73.03%±7.71%),随后逐步恢复,但仅老年马麝活动水平显著低于操作前(74.09%±3.97%)(P<0.05)。本研究表明,急性人工操作可导致圈养马麝产生行为生理应激反应,应激强度存在年龄差异,相比老年马麝,成体马麝对人工操作的生理应激响应更加强烈。在驯养实践中,可监测取香前后马麝的活动水平来即时评估马麝的应激强度,并通过取香后单独圈养马麝、降低取香操作强度及利用慢性应激提升马麝驯化度。
- 黄维吴佳忆申立泉周鑫吕青昕覃雨虹袁乃秀曾凡刚孟秀祥
- 关键词:马麝圈养年龄
- 叶面预喷施水杨酸缓解西瓜幼苗高温胁迫的生理效应
- 2024年
- 【目的】探讨叶面预喷施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西瓜幼苗高温胁迫伤害的缓解效应及其生理机制,为SA在西瓜栽培和生产中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温室内盆栽‘K53’西瓜幼苗为试验材料,先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5,1.0,1.5,2.0 mmol/L)SA,后经昼夜42℃胁迫36 h,观测西瓜幼苗生长特性、解剖结构及生理生化指标,并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处理的缓解效应。【结果】在高温胁迫后,西瓜幼苗叶片萎蔫严重,根长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变薄、叶肉细胞结构受损。施加SA后叶片变厚,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下降。与高温胁迫处理相比,1.0 mmol/L SA处理叶片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别显著降低33.70%、58.58%,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净光合速率及SOD、CAT活性分别显著升高22.71%、21.63%、98.34%、23.98%和19.71%。【结论】叶面预喷施不同浓度的SA均能有效缓解西瓜幼苗高温胁迫伤害,并以1.0 mmol/L SA处理效果最佳。
- 石文昕郎俊凯许玲兴李爱张卫华张梁葛
- 关键词:西瓜水杨酸高温胁迫叶片解剖结构生理生化特性
- 常用刺激型控暴剂主要生理效应研究进展
- 2024年
- 刺激型控暴剂是国内外警察部门执行任务时较常使用的一种功能材料,人体接触后会立即出现流泪、喷嚏、咳嗽等症状。由于起效迅速、安全性高被认为是一类非致命化合物。但一些应用实例表明,使用不当会导致人体严重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因此刺激型控暴剂的安全性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常用的几种刺激型控暴剂的眼睛、呼吸道、皮肤等生理效应及沾染后处理方法作综述介绍,并对该类材料的使用及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可为新型控暴化合物研发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 马炜婷王红英宋平梅宗书柴明明
- 关键词:刺激剂生理效应眼睛皮肤呼吸道
- 不同树种与马尾松混交的短期生理效应被引量:1
- 2024年
- 为了分析不同树种与马尾松混交对马尾松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揭示马尾松与不同树种混交的生理机理,采用室内模拟试验,选择6种乡土树种(刺槐、桤木、枫香、香樟、木荷、杉木)与马尾松按照1∶1比例混交种植,分别记为CH-M、QM-M、FX-M、XZ-M、MH-M、SM-M,以马尾松单独种植为对照,记为M(CK),分析混交后马尾松针叶的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含量)、植物转化酶活性[硝酸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 NR)、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 ACP)]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的变化,并运用Fuzzy综合评价法分析混交后的短期综合生理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马尾松苗的叶绿素含量(除CH-M)、抗氧化酶活性(SOD、POD)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FX-M、MH-M处理效果最明显。FX-M处理下脯氨酸含量最高,SM-M、MH-M处理低于对照。MH-M处理下马尾松NR、ACP活性含量高于对照;FX-M及QM-M处理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MH-M处理中MDA含量最低。利用模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马尾松苗的生理效应得出不同处理下马尾松苗的综合生理效应排序为MH-M>FX-M>QM-M>XZ-M>CH-M>SM-M>M(CK)。可见不同树种与马尾松混交对马尾松的生理特性产生的影响不同。马尾松混交后的综合评价值高于对照,针阔混交的综合评价值高于针叶与针叶混交(SM-M)。从短期综合生理效应来看,混交效果最好的是MH-M处理,其次是FX-M和QM-M处理。研究结果为马尾松混交林的营造及马尾松纯林的林分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 周玮王艺苏春花
- 关键词:马尾松不同树种混交生理特性
- 考虑CO2植被生理效应的全球干湿变化归因分析
- 考虑到植被对CO2浓度升高的生理效应会引起表面阻力(rs)的增加,进而影响潜在蒸散发(PET),有必要重新审视并归因全球干湿变化。因此,本文将CO2植被生理效应的影响纳入联合国农粮组织第56号报告的Penman-Mont...
- 张艺方
- 关键词:干湿变化归因分析
- 葡萄果实内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调控及生理效应
- 2024年
- 油菜素内酯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植物激素,具有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生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株光形态的建成、提高抗逆性以及降低蒸腾等作用,对葡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均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本研究综述了油菜素内酯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生物合成途径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对葡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总结了油菜素内酯对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及植物光形态的建成的生理效应。同时,对油菜素内酯与其他植物内源激素的互作网络进行了梳理,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以油菜素内酯合成相关转录因子、与其他植物激素互作机理和开发新型高效的油菜素内酯类植物调节剂为主。
- 李嘉佳李相怡王磊王世平
- 关键词:葡萄油菜素内酯生理效应
- 外源γ-氨基丁酸缓解燕麦幼苗盐碱胁迫的生理效应被引量:9
- 2024年
- 为探究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燕麦耐盐碱性的影响,以燕麦白燕2号为试验材料,在混合盐碱(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摩尔比为1∶9∶9∶1)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GABA,测定燕麦幼苗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同时对幼苗生长缓解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外源喷施4~6 mmol·L^(-1) GABA可显著提高盐碱胁迫下燕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光系统Ⅱ反应活性,促进光合作用;在盐碱胁迫下,与喷施清水相比,燕麦幼苗叶面喷施不同浓度GABA后,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SS)含量分别下降了14.7%~29.7%、28.2%~54.4%和1.8%~11.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提高了17.9%~58.3%、4.4%~33.4%和8.3%~19.1%。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叶面喷施GABA提高燕麦幼苗耐盐碱性的最佳浓度为6 mmol·L^(-1)。以上结果说明,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GABA能够提高燕麦幼苗光合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燕麦幼苗的抗盐碱能力,有效缓解盐碱胁迫对幼苗生长带来的伤害。
- 张碧茹米俊珍赵宝平徐忠山刘景辉
- 关键词:Γ-氨基丁酸燕麦盐碱胁迫生理效应
相关作者
- 任永波

- 作品数:25被引量:177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昌学院
- 研究主题:生理效应 保鲜剂 生理 洋葱 激光诱变
- 韩锦峰

- 作品数:203被引量:4,533H指数:47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烤烟 烟草 烟叶 二氯喹啉酸 酶活性
- 柯玉琴

- 作品数:128被引量:1,403H指数:23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甘薯 烤烟 水稻 甘蔗 生理效应
- 刘建福

- 作品数:191被引量:913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
- 研究主题:澳洲坚果 生理特性 离体培养 水分胁迫 东魁杨梅
- 王义彰

- 作品数:47被引量:197H指数:9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悬铃木 光合作用 亚硫酸氢钠 生理效应 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