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57篇“ 生理生化响应“的相关文章
地肤对土壤镉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2024年
为探究地肤对酸性土壤中重金属镉(Cd)污染的抗性和敏感性,分别在初始土壤pH值6.1(T处理组)、pH值5.0(TS处理组)条件下,设置不同浓度Cd(1.253、1.553、2.153、2.753、4.253和10.253 mg/kg)胁迫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2种pH值和不同Cd浓度处理对地肤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Cd胁迫对地肤根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平均直径及根尖数影响均不明显,其中1.253~2.753 mg/kg Cd胁迫下的地肤根、茎及全株生物量变化较小,对土壤镉的耐受性较强,且能较好地适应偏酸性土壤环境;T处理组地肤根系生长发育整体上优于TS处理组。(2)土壤镉含量对地肤光合作用的抑制性不明显,但土壤pH值降低会提高地肤叶片光合色素含量。(3)地肤根部SOD、POD活性、MDA含量整体上高于茎部,相同Cd浓度处理下,土壤pH值升高会提高地肤根茎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地肤的抗氧化酶系统在防御土壤镉污染胁迫方面起到显著保护作用。
黎标郭佳源谭璐王凡杨海君谭菊
关键词:CD胁迫地肤生理响应抗氧化系统
棉花陆海渐渗系群体对盐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转录组学分析
全球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当前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棉花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被誉为在改良盐碱地的“先锋作物”。为了缓解棉粮争地的矛盾,棉花的种植已逐步向西部盐碱地转移,这就对棉花的抗盐...
杨舒涵
关键词:棉花生理生化指标转录组测序
谷子苗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2024年
研究谷子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筛选耐冷种质,为耐冷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耐冷谷子品种晋谷21号和冷敏感谷子品种长农4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低温(8℃)和对照(25℃)2个处理,分别在低温处理前、低温处理3 d后和恢复处理3 d后测定各处理下幼苗的苗高、苗鲜重和干重、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谷子经低温胁迫处理3 d后,幼苗农艺性状各指标均显著降低,冷敏感品种的降幅高于耐冷品种。低温胁迫处理3 d后,耐冷品种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增加趋势,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冷敏感品种的MDA含量增加幅度显著高于耐冷品种(P<0.05),具有更强的保护性酶活性。
杜杰苏福丽夏清智慧王文霞
关键词:谷子苗期低温胁迫生理生化响应
低温胁迫下条斑紫菜的生长和光合生理生化响应
2024年
为探讨在低温胁迫下条斑紫菜(Neopyropia yezoensis)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生化响应,本实验以条斑紫菜叶状体为研究对象,测定2℃低温处理条件下条斑紫菜的相关光合生理指标、光合色素含量以及日生长率。研究表明,条斑紫菜叶状体在低温胁迫下生长变缓,野生样品在短期(4 d)胁迫下日生长率(DGR)为1.59%·d^(-1)~3.77%·d^(-1),长期(20 d)胁迫后DGR为2.19%·d^(-1)~4.12%·d^(-1);苗期条斑紫菜在低温胁迫(2℃)前2 d时DGR为3.75%·d^(-1),处理4 d时DGR为8.79%·d^(-1),经过6 d胁迫后DGR为7.19%·d^(-1)。此外在低温胁迫下条斑紫菜的光合能力也减弱,野生样品在短期(4 d)低温胁迫下,F v/F m(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和qP(光化学淬灭系数)均降低,NPQ(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则升高;经过长期(20 d)胁迫后,F v/F m仍显著降低,ΦPSⅡ和qP上升,NPQ降至最低。苗期条斑紫菜在低温胁迫下前2 d F v/F m、ΦPSⅡ、NPQ和qP均降低,胁迫4 d时F v/F m、ΦPSⅡ、NPQ和qP上升,胁迫6 d时各荧光参数与4 d时相比无显著变化。苗期条斑紫菜低温胁迫6 d后,叶绿素a、藻蓝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藻红蛋白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别藻蓝蛋白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研究结果表明,条斑紫菜在光合生理生化响应低温胁迫并最终影响其生长速率,且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本研究为探讨条斑紫菜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机制和筛选耐低温良种提供数据参考。
谢聪颖钟雪峰乌兰张馨予田霖杜国英
关键词:条斑紫菜低温胁迫光合生理
五个核桃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2024年
为了解四川省五个主栽核桃品种的抗旱能力。采用自然干旱法对五个品种进行不同干旱时间梯度处理,测定叶片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等进行综合评价其抗旱能力。五个核桃品种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含量(Chl)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总体表现为上升或者下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表现先升后降或逐渐上升的趋势。相关主成分以及隶属函数法分析结果表明,Chl、MDA、SOD活性三个指标能够综合评价五个核桃品种的抗旱能力。通过测定五个品种的生理生化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五个核桃品种的耐旱性大小排序依次为:‘新新2’>‘温185’>‘漾濞泡核桃’>‘盐源早’>‘三台泡核桃’。
吴雨桦周燕李丕军冯春熊福博李润刘华邢文曦
关键词:核桃品种干旱胁迫生理生化抗旱性
水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2024年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需要大量水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成为其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本文结合近些年的研究成果从形态(根系和地上部)、生理(气孔、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率)、生化(植物激素、脯氨酸等渗透调节剂和抗氧化剂)及分子水平(抗旱基因的表达水平)综述了水稻在干旱胁迫下的自我保护机制,可为全面了解水稻抗旱机制和选育抗旱品种提供参考。
郭展张运波
关键词:水稻干旱胁迫生理生化分子水平
四川省4个主栽核桃品种对炭疽病的生理生化响应
2024年
以四川省栽培面积较大的4个品种,‘旺核2号’、‘川核66’、‘盐源早’和‘硕星’为研究对象,进行人工侵染炭疽病,测定染病后叶片发病特征与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最后综合评价其对炭疽病的抗性。结果表明:随炭疽病侵染时间延长,4个品种的叶片发病率、病斑面积、新增病斑扩增比例以及病情指数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发病率、病斑面积最大的是‘旺核2号’和‘硕星’,最小的是‘盐源早’;叶绿素含量与CAT活性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呈上升或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POD含量与病斑面积、新增病斑面积扩增比例和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绿素含量与病斑面积、发病率、新增病斑面积扩增比例及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核桃品种各项抗病性指标的综合关联度顺序为POD活性>MDA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叶绿素含量。
李润董茂坤吴雨桦刘华李丕军邢文曦冯春
关键词:核桃炭疽病抗性评价生理生化病情指数
不结球白菜侵染霜霉病后的生理生化响应
2024年
为了探讨不结球白菜侵染霜霉病后的生理生化变化,以不结球白菜高抗材料605和易感材料250为试材,于三叶一心时期进行人工接种,研究接种0、24、48、72、120 h后,不结球白菜在病害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发现,SOD活性呈现上升-下降-再次上升的趋势,POD和CAT活性的趋势变化先上升,在接种48 h出现大幅度降低。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在病菌的胁迫下均出现了两个峰值,分别在24和72 h。叶绿素含量在接种后的48 h最高,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病害胁迫下两种材料的Pn和Gs均呈现下降的趋势。Ci在48 h达到最低值,72 h后迅速上升,之后缓慢下降,Pn在72 h前变化幅度不大,之后急剧上升,Tr则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结果表明,POD在48 h时抗感材料酶活性变化显著,CAT在24 h有显著变化,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在72 h抗感材料差异显著,这些指标均可作为评价抗感霜霉病的生理指标。不结球白菜霜霉病侵染后叶片的蒸腾速率变大,叶片迅速失水,气孔导度变差,从而影响了气孔运输二氧化碳,净光合速率下降。
刘素莎丁小涛李晓锋奚丹丹高璐朱玉英朱红芳
关键词:不结球白菜霜霉病光合参数生理指标
2个石榴品种对低温的生理生化响应
2024年
【目的】研究不同低温胁迫处理下,2个石榴品种枝条生理指标的动态响应差异,旨在揭示不同石榴品种的抗寒特性。【方法】以新疆主栽区的叶城酸石榴(耐寒性强)和引种的突尼斯软籽石榴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观测经低温胁迫后各石榴品种在不同低温条件(-4、-6、-8、-10、-12℃)不同持续时间(6、12、18、24、30、36、42、48 h)下枝条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以确定不同石榴品种在各种低温条件下的最长耐受时间。【结果】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突尼斯软籽和叶城酸1年生枝条的相对电导率、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同一低温下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低温持续时间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突尼斯软籽和叶城酸对低温的忍耐时间缩短。突尼斯软籽幼苗在-4℃下能忍受48 h以上的低温胁迫,-6℃下能忍受36 h,-8℃下能忍受30 h,-10℃下能忍受18 h,-12℃下能忍受12 h,而叶城酸幼苗在-4℃和-6℃下能忍受48 h以上的低温胁迫,-8℃下能忍受42 h的低温胁迫,-10℃下忍受36 h,-12℃下忍受30 h。【结论】叶城酸的抗寒性显著强于突尼斯软籽,抗寒机制主要与枝条的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有关。研究结果为其他地区的石榴引种、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黄梦真柴亚倩关思慧杨元玲宋娟唐诚杨磊刁明
关键词:石榴抗寒性低温胁迫抗氧化酶
川西亚高山甘西鼠尾草对海拔梯度的生理生化响应
2024年
【目的】探寻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应对海拔变化的生理生态响应规律,为高效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物响应及适应性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川西亚高山地区,选取6个海拔(2400、2600、2800、3000、3200、3400 m),通过叶片气体交换和生化技术检测等方法,分别测定甘西鼠尾草的叶片光合特性、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丙二醛、脯氨酸及抗氧化酶等生理生化指标,并综合对比和分析各指标沿海拔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随着海拔升高,甘西鼠尾草叶片光饱和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淀粉、可溶性糖、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脯氨酸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海拔2800 m时出现最大值,其与最低海拔相比分别提高了30.3%、78.7%、7.6%、23.0%、42.9%、30.1%、37.4%和48.7%;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在海拔2800 m时出现最低值,其和最低海拔相比分别下降了16.2%、12.5%、25.4%、6.4%和11.3%;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甘西鼠尾草叶片理化性状具有较强可塑性,可塑性指数为0.02~0.56,海拔与光饱和净光合速率(P<0.01)、气孔导度(P<0.05)、光补偿点(P<0.01)、可溶性糖(P<0.05)、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P<0.05)、丙二醛(P<0.01)、脯氨酸(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P<0.01)、过氧化物酶(P<0.01)、过氧化氢酶(P<0.01)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P<0.01)显著正相关,但海拔与蒸腾速率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为应对不同海拔生境,甘西鼠尾草通过调节叶片自身生理生化特性以适应海拔变化,高海拔或低海拔生境限制了甘西鼠尾草叶片碳同化,为确保其自身的正常生长发育,植物通过优化资源分配以平衡生长和生存,维持稳定净碳增益。
邢红爽刘顺许格希陈健陈健史作民
关键词:甘西鼠尾草海拔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抗氧化酶

相关作者

沈宏
作品数:33被引量:25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磷 微囊藻 铜绿微囊藻 磷吸收 动力学研究
樊玲波
作品数:5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生理生化响应 蛋白核小球藻 微藻 叶绿素A 丙二醛
高坤
作品数:78被引量:169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家蚕 微藻 叶绿素 小球藻 蚕沙
罗翔
作品数:3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生理生化响应 叶绿素A 丙二醛 集胞藻6803 蛋白核小球藻
邓祥元
作品数:84被引量:310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微藻 小球藻 叶绿素 蛋白核小球藻 蚕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