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篇“ 生离死别“的相关文章
地铁上也有生离死别
2023年
有些人是真的不喜欢大城市生活。他们说,人在地上的时候像蚂蚁,在地下的时候像只老鼠。城市的道路越来越宽,过马路感觉要走老半天,人就像蚂蚁一样,看着来来往往的车,恐惧、张皇;更不愿意坐地铁,在城市的地下管道里钻来钻去,感觉自己像一只慌慌张张的老鼠。谁愿意做蚂蚁,谁又愿意做老鼠呢?
贾梦玮
关键词:地下管道大城市老鼠蚂蚁
地铁上也有生离死别
2022年
有些人是真的不喜欢大城市生活。他们说,人在地上的时候像蚂蚁,在地下的时候像只老鼠。城市的道路越来越宽,过马路感觉要走老半天,人就像蚂蚁一样,看着来来往往的车,恐惧、张皇,更不愿意坐地铁,在城市的地下管道里钻来钻去,感觉自己像一只慌慌张张的老鼠。谁愿意做蚂蚁,谁又愿意做老鼠呢?
贾梦玮
关键词:地下管道大城市老鼠蚂蚁
长大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告别--绘本里的生离死别和朴素生命概念
2021年
我们通常认为,死亡是距离年幼儿童很遥远的概念。随着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幼年时失去祖父母甚至父母的事件概率降低了,但并不是没有可能。而且,孩子们要处理的并不一定是“死亡”这个具体的事件,而是失去和分离。
孙莉莉
关键词:祖父母告别
总有一些生离死别
2017年
1 中秋三天假,原本老早就制订好的详细而周密的学习计划全泡了汤,沉浸在刷微博刷微信刷贴吧刷qq以及卷福那傲娇的小眼神儿中的我在第二天晚上终于悔悟,立下毒誓:明天再不写作业,我就一辈子,哦,不,一年吧,算了,还是一个月,一个月,要不,一个星期?好,就一个星期,如果我明天再不写作业,我就一个星期不吃肉!
二氧化硼
关键词:星期
陶希圣之女陶琴薰的生离死别
2016年
陶琴薰(1921—1978),北大教授陶希圣次女,湖北黄冈(今属武汉市新洲区)人。1940年,为营救被汪伪政府困在上海的父亲.陶琴薰临危不惧.从香港来到上海并留在上海充当人质应付汪精卫,救出父亲。1949年5月,国民党节节败退,陶希圣随蒋介石乘坐“太康”舰至上海吴淞口复兴岛一带.特意请求蒋介石稍停兵舰.给女儿发电报.希望女儿赶来会合。陶琴薰却选择在此时与父亲分道扬镳……
张耀杰
关键词:陶希圣北大教授汪伪政府蒋介石
生离死别
冬梅、金锁是本小说的主要人物,二人在童年时代就定了亲。20世纪四十年代初,空前的大饥荒,使他两家家破人亡。此后冬梅辗转几次被卖,受尽了人间的苦难、折磨。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相见了,此时的金锁已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冬...
李德岗著
关键词:长篇小说
生离死别一瞬间
2015年
姐姐走了……力贞姐姐与病魔抗争了两年,在距她85岁生日还有14天的时候,于2014年11月3日下午2时许,竟然抵达生命的终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2012年,姐姐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做了肠道小手术后,两年多来,身体每况愈下,但坚强执拗的她揣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不屈不挠地在与疾病斗争的同时,仍然坚持工作。我们每年都来看望姐姐几次,看见她瘦弱的身体,心里很是难受。
刘振彪
关键词:身体
生离死别皆感人——《背影》与《秋天的怀念》比较阅读
2015年
《背影》问世近九十年来,一直被人传诵,文中浓到化不开的父子情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秋天的怀念》发表三十多年来同样被人传诵,文中伟大的母爱让无数读者潸然泪下。两篇文章有相似点,也有不同之处,笔者希望通过对两文的比较阅读能给人带来新的感受。
李洁平
关键词:《秋天的怀念》《背影》感人相似点
用游戏解读“生离死别
2013年
最近,从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十年,我们来变个魔法》,这是一位身患绝症的台湾父亲写给6岁女儿的一封遗书。我含泪将它读完,除感动之至外,更佩服这位父亲的育人智慧。
张小平
关键词:游戏父亲育人
天国里的妈妈啊,那一次出走竟是生离死别
2013年
24年前,一位善良的母亲收养了一名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将其视为己出,并期盼着他将来能考上大学有所作为。可是,面对世俗的偏见与他人异样的目光,他再次选择了离家出走。这一次,他没有流落街头,而是辗转去了海南,一步步从一名打工仔做起,成为当地一家水产养殖厂的老板。后来,一次突然的晕倒,让他的人生再起波澜,他开始强烈地思念起远方的“妈妈”来。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日夜兼程回到母亲身边时,面对的却是另一场生死离别……
潘建安
关键词:天国流浪儿打工仔收养

相关作者

龙文玲
作品数:77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诗经》 《盐铁论》 西汉 汉武帝 主旨
郑朝晖
作品数:188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建平中学
研究主题:教育 诗歌 教师 寂寞 老师
王静
作品数:1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央电视台
研究主题:一盘棋 处事 翅膀 成功之道 不行
方远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北京景山学校
研究主题:亲人 生离死别
马天祥
作品数:8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词类活用 文言 词类转化 动词 使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