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9篇“ 生精上皮“的相关文章
- 中药调控铁死亡途径干预睾丸生精上皮损伤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近年来,男性不育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睾丸生精上皮损伤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表明,铁死亡在睾丸细胞损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部分中药可以通过调控睾丸生精上皮的铁死亡途径,进一步干预睾丸损伤的进展。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中药对睾丸细胞铁死亡途径的调控作用,并总结中药在干预睾丸生精上皮损伤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为选择相关药物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 魏锦涛(综述)马紫阳(综述)曹军张培海
- 关键词:生精上皮中药
- 基于组织图像的基因敲除小鼠生精上皮自动分期
- 由于生殖系统在生理学和解剖学上的相似性,人类不育症的研究通常以小鼠作为动物模型。不育症通常与特定基因相关,通过研究基因敲除导致小鼠不育的模型,可以深入了解这些基因在生殖过程中的功能。小鼠生精上皮周期划分有助于深入理解精子...
- 敖念飞
- 关键词:基因敲除小鼠
- 性成熟前后蒙古马睾丸组织形态及生精上皮细胞差别的比较
- 2024年
- 为了研究未性成熟(1岁)与性成熟(10岁)蒙古马睾丸组织形态及生精上皮细胞的区别,试验采集1岁和10岁蒙古马睾丸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并进行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结构、生精上皮细胞形态及数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生精上皮细胞相关标志基因(FGFR3、GDNF、KITLG、ITGA6、DAZL)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岁蒙古马睾丸组织中曲细精管未出现空腔结构,10岁则出现明显管腔结构;1岁蒙古马睾丸组织中曲细精管直径及面积分别为(59.51±4.35)μm和(2795.89±429.39)μm^(2),与10岁[(276.69±20.88)μm和(60459.26±8858.68)μm^(2)]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1岁蒙古马睾丸曲细精管内部未见精子细胞,且生精上皮细胞数量为(27.67±5.09)个,与10岁[(239.90±21.07)个]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10岁蒙古马睾丸曲细精管中央出现精子细胞。10岁蒙古马睾丸组织中精原细胞相关标志基因(ITGA6、DAZL、FGFR3)及支持细胞相关标志基因(GDNF、KITLG)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1岁蒙古马(P<0.01)。DAZL、GDNF基因在1岁和10岁蒙古马睾丸组织曲细精管中均呈阳性表达,且10岁蒙古马的阳性表达情况明显优于1岁。说明随着生殖系统的不断发育,精子发生的持续进行,未性成熟与性成熟蒙古马睾丸在组织形态及生精上皮细胞数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 刘源壹李昕俞张磊格日乐其木格芒来芒来
- 关键词:性成熟睾丸曲细精管
- 小鼠生精上皮发育中支持细胞和精原干细胞的数量变化被引量:1
- 2023年
- 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s)和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发生相应变化才能维持正常精子发生。因此,探讨生精上皮发育中两者的关系对深入了解精子发生有重要意义。基于前期基础,分别取青春期前(出生后5,10 d)、青春期(15,20 d)、近性成熟(25,30 d)及性成熟后(35,40,50,70 d)的昆明雄性小鼠,采用本室已建立的曲细精管漂浮免疫荧光染色全铺片法,测量了小鼠各阶段曲细精索/管的直径;以GATA4为SCs标记、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1(GFRα-1)为SSCs分子标记,显示生精上皮中的SCs和SSCs并分析其数量变化。结果显示,随日龄增加其曲细精索/管直径显著增大,特别是在性成熟前;5 d小鼠的GATA4+SCs数量最少,随后快速上升,15 d时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阶段(P<0.05),之后呈波动下降趋势且趋于相对稳定;GFRα-1+SSCs数量也随日龄增大而增多,15 d时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阶段(P<0.01),随后在20~30 d有所下降,35 d后急剧下降且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提示小鼠SCs与SSCs数量之间基本呈正相关,SCs在维持SSCs的增殖、分化及正常精子发生方面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探讨其他动物和人的精子发生机理有一定借鉴意义。
- 张博洋车冠宇杨蕊朱春玲陈斓歆赵彦森张洪毅潘英树唐博张学明
- 关键词:小鼠支持细胞精原干细胞GATA4
- 不同年龄蒙古马睾丸组织形态及生精上皮细胞变化规律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索蒙古马不同年龄阶段睾丸组织形态及生精上皮细胞数量变化规律,从而为蒙古马精子发生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1、2、3、4、5和6岁蒙古马睾丸组织,通过HE染色对睾丸组织、曲细精管结构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统计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细胞相关参数,探究其发育规律。【结果】睾丸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1岁蒙古马睾丸组织未见成熟精子,曲细精管管腔为实心结构且管径小。2岁时出现少量成熟精子,曲细精管部分呈现空腔结构,随蒙古马年龄增长成熟精子数量逐渐增多。曲细精管直径、面积及生精细胞、支持细胞数量均随蒙古马年龄增长而增加,6岁时达最高水平,且均极显著高于1岁(P<0.01)。【结论】蒙古马2岁时进入性成熟阶段,且随着精子发生的不断进行,各类生精上皮细胞开始出现,睾丸曲细精管面积和直径、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数量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研究结果为确定蒙古马育种周期、提高繁殖性能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刘源壹贾紫洁李昕俞张磊格日乐其木格芒来杜明
- 关键词:睾丸曲细精管
- Dvl3-DEP肽段对rpS6诱导的大鼠睾丸生精上皮损伤的修复作用
- 2022年
- 为了确定Dvl3-DEP肽段对rpS6诱导的大鼠睾丸生精上皮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潜在机制,该文采用大鼠睾丸内rpS6四重磷酸化突变体表达模型诱导了生精上皮损伤,并进一步在睾丸内过表达DEP肽段以修复rpS6诱导的损伤,进而分析DEP肽段对睾丸生精上皮功能的调控作用。该文还对血睾屏障通透性、睾丸生精上皮损伤、细胞骨架蛋白结构及其聚合能力、细胞骨架结构调控蛋白的表达等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DEP可有效修复rpS6诱导的血睾屏障损伤,同时显著降低睾丸生精小管损伤比例。对睾丸组织切片中的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的鬼笔毒素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DEP肽段的过表达有效维持了细胞骨架蛋白的功能性结构。进而,DEP肽段可维持组织中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的聚合水平。肌动蛋白调控蛋白Eps8的上调表达和微管蛋白调控蛋白MARK4的下调表达提示,DEP对rpS6诱导的细胞骨架结构损伤的修复作用是通过以上两种调控蛋白的表达差异来实现的。研究证实了DEP肽段对睾丸生精上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并创新性地采用了rpS6四重磷酸化突变体作为诱导睾丸损伤的模型,为动物睾丸损伤的疗法研究及药物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 褚津津赵鑫全荷花桑建民李林溪
- 关键词:血睾屏障生精上皮细胞骨架
- 基于组织图像分析的小鼠睾丸生精上皮周期自动分期
- 随着不育症发病概率的提高,不育症已成为目前排名第三的疑难疾病,对人类的生殖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哺乳动物的睾丸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对人类睾丸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前,通常选择小鼠作为动物模型进行相关实验。在小鼠精子...
- 梁实
- 关键词:小鼠睾丸细胞
- 大菱鲆生精上皮不同发育时期生殖细胞及体细胞的标记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大菱鲆生精上皮不同发育时期生殖细胞及体细胞的标记方法及应用,从大菱鲆精巢cDNA中扩增Amh/Sox9/Gsdf片段,经克隆并择优后提取质粒,以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质粒,回收质粒后制备探针,将样品处理后进行固定...
- 柳意樊刘清华李军徐世宏王彦丰
- 文献传递
- 从江香猪生精上皮周期及睾丸发育的形态学分析被引量:16
- 2019年
- 试验旨在探究初情期前后生精上皮周期差异及睾丸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通过测定15、30、60和90 d睾丸相关指数,结合睾丸组织形态学特征,判断香猪初情期,划分从江香猪生精上皮周期。结果显示,30 d的睾丸指数较15 d极显著升高(P<0.01),睾丸重、长轴及短轴的增长率分别为298.05%、66.42%和65.45%,60和90 d两个阶段睾丸重增长率相对稳定。形态学观察表明,从江香猪30 d时生精小管出现游离精子,完成第一次生精并进入初情期;与15 d相比,30 d生精小管面积和生精上皮厚度极显著增加(P<0.01),增长率分别为136.12%和40.19%,在60和90 d均处于稳定增长状态。睾丸细胞数统计显示,日龄增加不影响支持细胞(setoli cells,SC)数量(P>0.05),而30 d生殖细胞数(germ cells,GC)较15 d极显著增加(P<0.01)。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生殖细胞数量增加与生精小管面积增大、生精上皮厚度变化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994;0.96)。根据生殖细胞组合形式差异,将初情期前后生精上皮分为3和8个阶段。初情期前生殖细胞以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为主,A、B型精原细胞、SC、初级精母细胞(primary spermatocyte,Ps)、前细线期(preleptotene,PI)、细线期(leptotene,L)等生殖细胞在初情期前后生精上皮中均存在,而圆形精子(round spermatids,R)、延伸精子(elongating spermatid,E)、精子细胞(spermatozoa,S)仅存在于初情期后的生精上皮。本研究结果表明,从江香猪30 d初情,睾丸发育以生殖细胞和生精小管面积的迅速增加为主,该结果对从江香猪早熟性状挖掘、种猪选育及开发利用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王维勇龚婷王婷婷徐永健蒙利洁
- 关键词:从江香猪睾丸初情期
- 大菱鲆生精上皮不同发育时期生殖细胞及体细胞的标记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大菱鲆生精上皮不同发育时期生殖细胞及体细胞的标记方法及应用,从大菱鲆精巢cDNA中扩增Amh/Sox9/Gsdf片段,经克隆并择优后提取质粒,以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质粒,回收质粒后制备探针,将样品处理后进行固定...
- 柳意樊刘清华李军徐世宏王彦丰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李旭良

- 作品数:237被引量:872H指数:16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小儿 睾丸 环磷酰胺 肾积水
- 何大维

- 作品数:303被引量:1,029H指数:16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隐睾 腹腔镜 尿道下裂 睾丸
- 魏光辉

- 作品数:405被引量:1,410H指数:19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尿道下裂 隐睾 睾丸 肾母细胞瘤
- 林涛

- 作品数:285被引量:1,005H指数:16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儿童 腹腔镜 小儿 隐睾 睾丸
- 郑新民

- 作品数:337被引量:927H指数:1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研究主题:大鼠睾丸 复位后 单侧隐睾 隐睾 生殖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