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8篇“ 田间分布型“的相关文章
- 春小麦白粉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 2023年
- 在春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采用不同抽样方法调查小麦白粉病的病株率,运用4种空间分布型聚集指标和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法则对春小麦白粉病病株的田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棋盘式取样法更适用于发病初期春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调查,准确度更高。春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的田间分布型为均匀分布,田间分布的基本成分为相互排斥的个体。根据平均拥挤度(M*)与发病级别均值(m)之间的Iwao回归关系,建立春小麦白粉病田间最适抽样模型为N=t^(2)(0.836/m-0.018)/D^(2)及序贯抽样模型T(1,2)=0.8 n±1.589√n。
- 韩勐扬胡耀龙申昊韩永金路金博高龙任斌
-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田间分布型
- 蓟马在大葱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 2021年
-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调查研究了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大葱田间蓟马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在甘肃省金昌武威地区,大葱田间蓟马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蓟马聚集受环境影响较大。建立了若虫与成虫的理论抽样模型。
- 李平
- 关键词:大葱田空间分布型
- 苹果树腐烂病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调查被引量:5
- 2021年
-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武威市凉州区苹果树腐烂病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方法。结果表明,苹果树腐烂病田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受栽培环境影响较大。建立了其理论抽样模型。
- 李平
- 关键词:苹果树腐烂病空间分布型
- “海沃德”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田间分布型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本研究利用经典的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该病害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探明猕猴桃溃疡病的田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猕猴桃溃疡病病株在大田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形式为个体群。分别计算了猕猴桃溃疡病大田抽样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数,确定了该病害抽样的最佳样方大小,通过上述研究有效提高调查抽样的效率,为提高该病害田间调查的准确性和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王茹琳刘原罗家栋文刚王明田李庆
- 关键词:猕猴桃溃疡病空间分布型抽样技术
- 猕猴桃溃疡病田间分布型分析——以‘徐香’为例被引量:4
- 2019年
- 利用经典的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猕猴桃溃疡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以探明该病害的田间分布情况。聚集度指标计算结果为C>1、I>0、m*/m>1、CA>0、K>0,说明猕猴桃溃疡病病株在大田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形式为个体群。根据Iwao抽样模型,获得不同病情等级情形下猕猴桃溃疡病大田抽样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大田抽样数量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加而递减。‘徐香’猕猴桃大田溃疡病的序贯抽样模型为T_0(n),T_1(n)=1.25n±3.07 n,并由此确定了该病害抽样的最佳样方大小。上述研究可有效提高调查抽样的效率,为提高该病害的田间调查的准确性和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王茹琳文刚刘原罗家栋李庆王明田林姗
- 关键词:猕猴桃溃疡病空间分布型抽样技术
- 冬小麦田多花黑麦草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为探索多花黑麦草在冬小麦田的发生分布特点,对其进行田间分布型及取样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是由多花黑麦草自身落种特点所致.田间抽样方法为棋盘式或“Z”字形.在允许误差为0.3时,多花黑麦草田间密度5~15茎·0.33 m^-2时,抽样点数为24个以上;田间密度15~ 35茎·0.33m^-2时,抽样点数为10个以上;田间密度约35茎·0.33 m^-2以上时,抽样点数6 ~10个即可.
- 曹瑛金平涛杨非张宝强陈小平
- 关键词:多花黑麦草田间分布型抽样方法
- 红阳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利用经典的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在大田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猕猴桃溃疡病病株在大田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形式为个体群;该病害在一些田块的聚集是由其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所致的,而在其它田块则仅由某些环境因素所致;大田调查所需的最适理论抽样数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加而减少。根据防治指标等建立了序贯抽样表,确定了该病害抽样调查的最佳样方大小。
- 王茹琳刘原王明田罗家栋文刚李庆
- 关键词:猕猴桃溃疡病空间分布型抽样技术
- 辽宁稻区稻曲病田间分布型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调查发现稻曲病是危害辽宁省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明确了稻曲病的空间分布型符合聚集分布,为稻曲病的测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聚集原因分析,得出稻曲病的分布特性与气象因素和田间病情等因素密切相关。
- 朱秋云傅俊范周如军张振平
- 关键词:稻曲病空间分布型模型建立气象因素
- 香蕉枯萎病田间分布型及病原菌在植株上的分布被引量:11
- 2015年
- 为探讨香蕉枯萎病大田病株及其体内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porum f.sp.cubense)的分布情况,首先对大田病株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分布频次检验、聚集指标测定、Taylor幂法则、Iwao m*-m模型等对田间病株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检验聚集均数λ,分析其聚集原因。同时,在香蕉植株不同部位取样,检测病原菌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香蕉枯萎病大田病株的理论分布符合聚集类型,各项聚集度指标均满足C>1、I>0、m*/m>1、CA>0、K>0。大田病株的空间图式也趋于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升高,病株间互相吸引,以病株群为单元在蕉地分布均匀,其相对聚集度随种群密度变化的速率为(11.0962+0.1752)m,密度越高,相对聚集度随密度变化速率越大。这种聚集分布是环境作用导致。建立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后,根据一定置信水平下的允许误差值可估测相应发病情况时所配套的最适理论抽样数,且随着病情加重,配套抽样数随之减少。在进行序贯抽样时,假如累计病情等级高于判据上限即可视为防治蕉地,若累计病情等级低于判据下限可视为安全蕉地,如果累计病情等级在判据上限和下限之间,需增加抽样量,但可以理论抽样模型中的最大抽样量终止抽样。最适宜的抽样方法为棋盘式取样法和单、双对角线取样法。此外,枯萎病菌在香蕉植株体内的分布因样地发病程度和植株部位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植株球茎的平均含菌量显著高于其它部位。
- 刘磊梁昌聪曾迪杨腊英覃和业王国芬郭立佳黄俊生
-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枯萎病菌抽样技术
- 辣椒白粉病病株田间分布型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辣椒白粉病是由辣椒拟粉孢[Oidium taurica(Lév.)E.S.Salman]危害引起的,利用6种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和Lwao M*-m回归法对辣椒白粉病空间分布型、不同发病程度与空间分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白粉病发生期病株垂直分布下,病株在所有调查田块均属于聚集分布;植株中部、下部叶片水平分布规律,表明3个田块属于聚集分布,其他7个田块属于均匀分布;病情指数(DI)与频次检验垂直分布型的关系,表明DI无论为何值时,垂直方向上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表现为点片发生;DI与频次检验下部叶片水平分布型的关系,表明DI在0.1827~,0.5160间,呈负二项分布、NeymanA型分布,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表现为点片发生;DI从大于0.5160至等于0.9951时,呈波松分布、二项分布或Poisson-二项分布,分布型为均匀分布,表现为连片发生;病情指数与频次检验中部叶片水平分布型的关系,表明病情指数在0.0623~0.5086间,呈负二项分布、Neyman(n)型分布,分布型为聚集型分布,表现为点片发生;病情指数从大于0.5086至等于0.9858时呈二项分布、波松分布或Poisson-二项分布,分布型为均匀分布,表现为连片发生.
- 王萌范咏梅李璐柳志强张宇杨叶
- 关键词:辣椒白粉病病情指数田间分布型
相关作者
- 王芙兰

- 作品数:28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古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研究主题:抽样技术 田间分布型 栽培技术 分布型 甜菜
- 张春梅

- 作品数:15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古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研究主题:抽样技术 土壤耕层 田间分布型 铁含量 有效锌
- 辛建荣

- 作品数:9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古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研究主题:抽样技术 分布型 田间分布型 空间分布型 根病
- 范咏梅

- 作品数:105被引量:278H指数:9
-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
- 研究主题:大蓟 葡萄斑叶蝉 哈密瓜 葡萄 霜霉病
- 甘国君

- 作品数:5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古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研究主题:抽样技术 田间分布型 甜菜 麦田 胡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