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0篇“ 甲状腺转录因子“的相关文章
- 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达联合超声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的预测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的表达情况,评价TTF-1结合超声特征预测PTC侵袭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行PTC术前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穿刺(FNA)并接受手术治疗、有病理结果的3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及周边软组织转移分为转移组228例和未转移组116例。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其与TTF-1、病灶与甲状腺被膜关系、病灶钙化、病灶血流分布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危险因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的预测价值。结果:TTF-1表达、病灶内微钙化及病灶血流信号呈周边分布均与PTC伴CLNM及周边软组织转移独立相关(均P<0.05)。结论:TTF-1是预测PTC侵袭性的潜在分子标志物。TTF-1结合超声特征对预测PTC的侵袭性非常有价值。
- 王彪马媛媛牟洋翟虹徐秀梅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超声检查甲状腺转录因子-1
- 术中快速免疫组化-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术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23年
- 术中冰冻切片HE染色是临床病理检测的基本方法之一,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切片质量及染色状态往往对形态诊断产生一定影响,若病变组织较小,冰冻切片可出现取样不全,导致诊断准确性大大降低,而炎性病变可导致肺泡腔内产生较多渗出液,正常组织细胞与病变细胞相混,进而仅凭常规冰冻切片难以鉴别诊断^([1])。术中快速免疫组化(Rapid immunoshistochemisty,RIHC)是目前较为新兴的辅助检测手段之一,其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特定抗体进行免疫标记,快速染色,以达到辅助病理诊断,明确检测结果的目的^([2-3])。
- 云海龙罗艳田强廖丹丹陈易华
- 关键词:术中冰冻切片肺腺癌TTF-1
- 共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和p40的非小细胞肺癌3例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共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p4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改变。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例共表达TTF1和p40的NSCLC, 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中例1、例2为男性, 例3为女性;年龄分别为75、85、70岁;例1、例2有吸烟史;2例为外周型, 1例为中央型。显微镜下观察:3例均呈实性巢状结构, 伴片状坏死, 无腺样结构, 无角化珠及细胞间桥;瘤细胞卵圆形、短梭形或多角形, 胞质透明或嗜酸性, 核分裂象多见。例1、例3肿瘤细胞与细支气管黏膜上皮有移行, 背景伴炎性细胞浸润。免疫表型:3例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7、广谱细胞角蛋白、TTF1、p63、p40、CK5/6及波形蛋白;3例均为同一群肿瘤细胞弥漫性共表达TTF1和p40;例1表达CK20;Ki-67均高表达(阳性指数60%~80%)。分子改变:例1检测到TP53、Notch2及STK11突变;例2检测到TP53突变, AKT1拷贝数扩增;例3检测到ERBB2突变。结论共表达TTF1和p40的NSCLC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及分子改变, 临床进展快, 预后差, 可能是一种新的肿瘤实体。
- 郭兴美许海敏陈晓炎
- 关键词:医院病理科P40分子病理P63
- CT特征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达状态的价值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CT特征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达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甲状腺转录因子1免疫组化结果的1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胸部CT图像,共评估了6个定量参数及17个定性参数,定量变量采用正态分布检验、偏态分布描述性统计、非参数方法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TTF-1的多参数模型,通过ROC曲线比较各单因素及多参数模型预测值的诊断效能。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测观察者间定量测量的一致性。结果定量参数中平均CT值、最小CT值、SD、长径、短径及定性参数中成分、支气管“充气”征、结节型/肿块型、胸膜增厚、阻塞性肺气肿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示平均CT值、最小CT值、SD、长径及短径在预测TTF-1表达中诊断效能较好,其AUC值分别为0.682、0.696、0.728、0.764、0.745,多参数模型预测概率值AUC值为0.840,诊断效能最高。观察者间全部定量特征的测量一致性尚可(ICC0.40~0.75)或较高(ICC>0.75)。结论CT特征可以评估非小细胞肺癌TTF-1的表达状态,多参数模型诊断效能较单因素分析更高。
- 闻敏李红刘松陈文萍周正扬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转录因子1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甲状腺转录因子1和p40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共表达1例被引量:2
- 2022年
- 本文报道1例非小细胞肺癌,其肿瘤细胞罕见的共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p40,描述其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检索到文献报道此类病例共6例(含本例在内),组织学均为高级别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共同弥漫表达TTF1、p40,并且显示p53的突变或多态性,具有不良的生物学行为。肿瘤细胞共表达TTF1、p40且具有TP53改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可能是一种尚未被完全认识的具有侵袭性的独立肿瘤,这对改善肺癌的分类、评估预后以及可能的靶向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陈冰成娜
- 关键词:甲状腺转录因子1P40非小细胞肺癌TP53肿瘤细胞共表达
- 癌胚抗原、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肺腺癌疗效和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肺腺癌疗效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58例肺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EGFR-TKI治疗。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肺腺癌患者的CEA、TTF-1水平,比较治疗后疾病控制与疾病进展肺腺癌患者的CEA、TTF-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GFR-TKI治疗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EGFR-TKI治疗后4周,完全缓解4例(2.53%),部分缓解36例(22.78%),疾病稳定69例(43.67%),疾病进展49例(31.01%),客观缓解率为25.32%(40/158),疾病控制率为68.99%(109/158)。治疗后肺腺癌患者的CEA、TTF-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疾病控制肺腺癌患者的CEA、TTF-1水平均明显低于疾病进展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58例患者均未失访,预后良好107例,预后不良51例。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转移情况、CEA水平、TTF-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为Ⅳ期、肿瘤转移、CEA水平≥3.4 ng/ml、TTF-1水平≥13.6μg/L均是EGFR-TKI治疗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EA、TTF-1与肺腺癌患者EGFR-TK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有关,有可能成为判断疗效及预后的标志物。
- 豆亚伟陈耀华田伟王宏涛吕珊珊
- 关键词:癌胚抗原甲状腺转录因子-1肺腺癌预后
- 甲状腺转录因子1细胞角蛋白7细胞角蛋白20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肺腺癌和转移性肺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 2022年
- 肺,因血供丰富,常常是其它脏器恶性肿瘤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之一,其中腺癌可能来自胃肠道、乳腺等,未知原发部位的转移性肺腺癌占所有肺癌的3%~5%[1]。一些腺癌转移至肺脏时仍然表达“原发组织器官特征”的标志物,借助有效的抗体组合可以进行鉴别诊断。最近的研究显示免疫组化标志物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胞角蛋白(CK)7、CK20在鉴别诊断中有价值。
- 解立武王晶
- 关键词:甲状腺转录因子1恶性肿瘤转移原发部位原发性肺腺癌细胞角蛋白20细胞角蛋白7
- 甲状腺转录因子-1和细胞角蛋白7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及p63蛋白在支气管针吸活检确诊肺癌标本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 2022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和细胞角蛋白7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及p63蛋白在支气管针吸活检确诊肺癌标本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行支气管针吸活检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肺癌患者标本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细胞角蛋白7、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及p63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甲状腺转录因子-1、细胞角蛋白7、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及p63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中的阳性表达率,分析甲状腺转录因子-1、细胞角蛋白7、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诊断小细胞肺癌、腺癌和p63蛋白诊断鳞癌的价值。结果不同病理类型中,小细胞肺癌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阳性表达率高于腺癌和鳞癌,且腺癌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阳性表达率高于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中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阳性表达率高于腺癌和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中细胞角蛋白7阳性表达率高于小细胞肺癌和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中p6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腺癌和小细胞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转录因子-1单项检测小细胞肺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低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转录因子-1、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小细胞肺癌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转录因子-1单项检测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低于细胞角蛋白7和联合检测,且细胞角蛋白7单项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低于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63蛋白诊断鳞癌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86.00%,阳性预测值为70.42%,阴性预测值为100.00%。结论肺癌患者支气管针吸活检标本的甲状腺转录因子-1、�
- 熊云刚成克伦陈秀婵
- 关键词:甲状腺转录因子-1细胞角蛋白7P63蛋白组织分型
-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细胞黏附分子CD56、甲状腺转录因子⁃1水平与肺癌组织分型关系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细胞黏附分子(CD56)、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水平与肺癌组织分型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63例肺癌行手术治疗患者,分别采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及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立肺癌组织分型,对比不同分型患者的TBNA标本中的CD56、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水平差异,经Spearman相关分析确定CD56、TTF⁃1水平与患者分型间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CD56、TTF⁃1水平用于肺癌组织分型的诊断效能加以计算。结果小细胞癌患者CD56、TTF⁃1阳性率为88.89%,腺癌患者CD56、TTF⁃1阳性率分别为2.33%、88.37%,鳞癌患者无CD56、TTF⁃1阳性病例。不同组织分型患者CD56、TTF⁃1、并联诊断的阳性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值=31.950、27.803、31.727,P<0.01);CD56、TTF⁃1、并联诊断与组织分型间呈负相关(r=-0.669、-0.674、-0.744,P<0.001)。经ROC曲线分析,用于与小细胞肺癌鉴别过程,CD56的灵敏度为97.70%,并联诊断的特异性为100.00%;曲线下面积(AUC)比较,CD56>并联诊断>TTF⁃1;用于与鳞癌的鉴别过程,CD56、TTF⁃1、并联诊断的灵敏度均为100%,特异性自高到低依次为并联诊断、TTF⁃1、CD56,AUC比较,并联诊断>TTF⁃1>CD56。结论免疫组化法筛查TBNA标本中CD56、TTF⁃1水平与肺癌组织分型关系密切,术前可应用CD56、TTF⁃1单独及并联诊断方式明确肺癌组织分型。
- 高雪松刘慧慧张习巨
- 关键词:支气管肺癌组织分型
- 甲状腺转录因子1免疫组织化学联合弹力纤维双重染色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免疫组织化学联合弹力纤维双重染色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TTF1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的现有方法,改良及修正原有方案,开发出双重染色方法的流程。观察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及邻近脏层胸膜的肺腺癌在双重染色及独立染色下的区别。结果与独立染色相对比,双重染色能直观反映肿瘤的形态和细节,特别在形态较复杂的肺浸润性腺癌和累及脏层胸膜的病例中效果更明显,有助于评价弹力纤维在肺腺癌中的表达。结论双重染色能清晰显示肺腺癌的组织形态,解决阅片带来的困难,直观地反映病变的微小细节,便于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
- 蒋汉文陈水莲张小鹰陈忠生万里燕于倩梁春燕郭明星
- 关键词:脏层胸膜甲状腺转录因子1弹力纤维双重染色免疫组织化学肺腺癌
相关作者
- 吴西雅

- 作品数:39被引量:54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肺癌 影像学表现 甲状腺转录因子-1 甲状腺转录因子 恶性胸腔积液
- 邹霜梅

- 作品数:5被引量:4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甲状腺转录因子-1 表达率 TTF-1 性腺
- 魏玉磊

- 作品数:74被引量:364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 新辅助化疗 柴胡皂苷D 黄芩苷
- 高永山

- 作品数:58被引量:287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 操作孔 食管肿瘤 肺癌
- 刘瑞青

- 作品数:25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肺腺癌 TTF-1 肺腺癌组织 甲状腺转录因子 瘢痕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