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92篇“ 甲状腺转录因子1“的相关文章
- 共表达甲状腺{1}因子1与p4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共表达甲状腺{1}因子1(TTF-1)和p4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7例共表达TTF-1和p40的NSCLC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8岁,多为男性且吸烟者;影像显示为外周型肿块。肿瘤细胞呈实性巢状排列,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胞质透明或嗜酸性,核分裂象>10个/10HPF;3例可见脉管内癌栓。同一群肿瘤细胞同时表达TTF-1和p40,CK7、p63、CK5/6和napsinA呈灶性或弥漫表达,增殖指数Ki-67阳性10%~90%。2例采用ARMS-PCR法分别检测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18号外显子G719A/S/C突变和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1例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到TPM3-ROS1融合突变和ROS1(G2032R)突变。随访1~46个月,2例患者分别于22、46个月死亡,3例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或脑转移。结论共表达TTF-1和p40的NSCLC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临床进展快,预后差,可能是一种新的肿瘤实体。
- 陈慧萍张瑞珍章纳任景丽冯怡锟胡桂明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转录因子-1P40共表达
- p40和甲状腺{1}因子1共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p40和甲状腺{1}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 1,TTF1)共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学、分子病理和预后等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诊断的6例p40和TTF1共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共表达p40和TTF1的非小细胞肺癌常见于吸烟男性,确诊时已处于Ⅲ~Ⅳ期。镜下观察:细胞呈实性巢片状分布,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可见,无明显角化和腺样结构证据。肿瘤分化差,肿瘤细胞弥漫p40和TTF1共表达,具有鳞状细胞癌与腺癌的双向免疫表型。本组中4例p40和TTF1共表达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子检测结果,除了常见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还检测出NRAS基因突变(突变比例2.09%)、EML4与ALK发生融合基因变异(变异比例24.77%),PIK3CA基因突变(外显子10 c.1658 G>C p.S553t,突变比例4.32%)。另外这6例肿瘤均为低分化癌,易侵袭,预后较差。其中4例患者于确诊或治疗后7~30个月出现肿瘤全身扩散死亡。结论:p40和TTF1共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和临床预后,病程进展快、患者预后差。病理医师应提高对其认识,避免误诊及漏诊。
- 刘红胜张艳杰黄斌葛海燕蔡路兵陈苗苗
- 关键词:DNA突变分析P40甲状腺转录因子1
- 共表达甲状腺{1}因子1和p40的非小细胞肺癌3例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共表达甲状腺{1}因子1(TTF1)和p4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改变。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例共表达TTF1和p40的NSCLC, 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中例1、例2为男性, 例3为女性;年龄分别为75、85、70岁;例1、例2有吸烟史;2例为外周型, 1例为中央型。显微镜下观察:3例均呈实性巢状结构, 伴片状坏死, 无腺样结构, 无角化珠及细胞间桥;瘤细胞卵圆形、短梭形或多角形, 胞质透明或嗜酸性, 核分裂象多见。例1、例3肿瘤细胞与细支气管黏膜上皮有移行, 背景伴炎性细胞浸润。免疫表型:3例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7、广谱细胞角蛋白、TTF1、p63、p40、CK5/6及波形蛋白;3例均为同一群肿瘤细胞弥漫性共表达TTF1和p40;例1表达CK20;Ki-67均高表达(阳性指数60%~80%)。分子改变:例1检测到TP53、Notch2及STK11突变;例2检测到TP53突变, AKT1拷贝数扩增;例3检测到ERBB2突变。结论共表达TTF1和p40的NSCLC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及分子改变, 临床进展快, 预后差, 可能是一种新的肿瘤实体。
- 郭兴美许海敏陈晓炎
- 关键词:医院病理科P40分子病理P63
- CT特征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中甲状腺{1}因子1表达状态的价值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CT特征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1}因子1表达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甲状腺{1}因子1免疫组化结果的1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胸部CT图像,共评估了6个定量参数及17个定性参数,定量变量采用正态分布检验、偏态分布描述性统计、非参数方法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TTF-1的多参数模型,通过ROC曲线比较各单因素及多参数模型预测值的诊断效能。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测观察者间定量测量的一致性。结果定量参数中平均CT值、最小CT值、SD、长径、短径及定性参数中成分、支气管“充气”征、结节型/肿块型、胸膜增厚、阻塞性肺气肿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示平均CT值、最小CT值、SD、长径及短径在预测TTF-1表达中诊断效能较好,其AUC值分别为0.682、0.696、0.728、0.764、0.745,多参数模型预测概率值AUC值为0.840,诊断效能最高。观察者间全部定量特征的测量一致性尚可(ICC0.40~0.75)或较高(ICC>0.75)。结论CT特征可以评估非小细胞肺癌TTF-1的表达状态,多参数模型诊断效能较单因素分析更高。
- 闻敏李红刘松陈文萍周正扬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转录因子1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甲状腺{1}因子1和p40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共表达1例被引量:4
- 2022年
- 本文报道1例非小细胞肺癌,其肿瘤细胞罕见的共表达甲状腺{1}因子1(TTF1)和p40,描述其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检索到文献报道此类病例共6例(含本例在内),组织学均为高级别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共同弥漫表达TTF1、p40,并且显示p53的突变或多态性,具有不良的生物学行为。肿瘤细胞共表达TTF1、p40且具有TP53改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可能是一种尚未被完全认识的具有侵袭性的独立肿瘤,这对改善肺癌的分类、评估预后以及可能的靶向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陈冰成娜
- 关键词:甲状腺转录因子1P40非小细胞肺癌TP53肿瘤细胞共表达
- 甲状腺{1}因子1细胞角蛋白7细胞角蛋白20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肺腺癌和转移性肺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 2022年
- 肺,因血供丰富,常常是其它脏器恶性肿瘤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之一,其中腺癌可能来自胃肠道、乳腺等,未知原发部位的转移性肺腺癌占所有肺癌的3%~5%[1]。一些腺癌转移至肺脏时仍然表达“原发组织器官特征”的标志物,借助有效的抗体组合可以进行鉴别诊断。最近的研究显示免疫组化标志物甲状腺{1}因子1(TTF-1)、细胞角蛋白(CK)7、CK20在鉴别诊断中有价值。
- 解立武王晶
- 关键词:甲状腺转录因子1恶性肿瘤转移原发部位原发性肺腺癌细胞角蛋白20细胞角蛋白7
- 甲状腺{1}因子1免疫组织化学联合弹力纤维双重染色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1}因子1(TTF1)免疫组织化学联合弹力纤维双重染色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TTF1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的现有方法,改良及修正原有方案,开发出双重染色方法的流程。观察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及邻近脏层胸膜的肺腺癌在双重染色及独立染色下的区别。结果与独立染色相对比,双重染色能直观反映肿瘤的形态和细节,特别在形态较复杂的肺浸润性腺癌和累及脏层胸膜的病例中效果更明显,有助于评价弹力纤维在肺腺癌中的表达。结论双重染色能清晰显示肺腺癌的组织形态,解决阅片带来的困难,直观地反映病变的微小细节,便于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
- 蒋汉文陈水莲张小鹰陈忠生万里燕于倩梁春燕郭明星
- 关键词:脏层胸膜甲状腺转录因子1弹力纤维双重染色免疫组织化学肺腺癌
- 细胞角蛋白5/6、P63蛋白、细胞角蛋白7、甲状腺{1}因子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细胞角蛋白5/6、P63蛋白、细胞角蛋白7、甲状腺{1}因子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指标检测方式对病情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江西省胸科医院治疗后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部病变组织支气管镜活检切片,各40例,再抽取上述肺病患者的肺部正常组织支气管镜活检切片40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三组研究对象的细胞角蛋白5/6、P63蛋白、细胞角蛋白7、甲状腺{1}因子1四项指标的阳性表达情况进行测定,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细胞角蛋白5/6、P63蛋白、细胞角蛋白7、甲状腺{1}因子1四项指标水平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1组研究对象的细胞角蛋白5/6、P63蛋白、细胞角蛋白7、甲状腺{1}因子1四项指标阳性表达率高于研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的细胞角蛋白5/6、P63蛋白、细胞角蛋白7、甲状腺{1}因子1四项指标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细胞角蛋白5/6、P63蛋白、细胞角蛋白7、甲状腺{1}因子1四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指标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健康人群,临床中可以将其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情筛查和诊断的重要依据。
- 李飞妹王武明赵龙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P63蛋白细胞角蛋白7甲状腺转录因子1
- 血清甲状腺{1}因子1水平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肺腺癌效果的评估价值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研究血清甲状腺{1}因子1(TTF-1)水平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行EGFR-TKIs一线治疗肺腺癌晚期患者95例为肺腺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5例为正常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治疗前血清TTF-1水平。Kaplan-Meier法分析血清TTF-1水平对患者3年总生存率的影响;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肺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TTF-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6±5)μg/L比(11±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4,P <0.001)。完全缓解者、部分缓解者治疗前血清TTF-1水平低于疾病稳定者和疾病进展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前血清TTF-1水平与脑转移、胸膜转移、肿瘤TNM分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血清TTF-1高表达者3年总生存率为5.3%(2/38),显著低于TTF-1低表达患者[50.9%(29/57)](χ2=19.554,P <0.001)。COX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TNM分期高、脑转移、血清TTF-1水平高是影响肺腺癌患者EGFR-TKIs治疗后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治疗前血清TTF-1水平高与肺腺癌患者EGFR-TKIs治疗后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及不良结局有关,可能对肺腺癌EGFR-TKIs疗效有一定评估价值。
- 杨燕君张晓丽董跃华姜伟华王贵刚魏玉磊周义高永山
- 关键词:肺腺癌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甲状腺{1}因子1与胃酶样天冬氨酸蛋白酶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19年
- 目前,临床对于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并无统一方法,也无明确指标。胸膜针刺活检、胸腔积液细胞学及生化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尽管有着良好的效果,但仍有相当多的病例难以明确病[1]。研究表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1}转录因子1(TTF-1)与胃酶样天冬氨酸蛋白酶(napsinA)应用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价值[2]。为此,本研究针对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21例进行研究,分析RT-PCR法检测TTF-1与NapsinA应用的效果,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王何刚解婷
-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甲状腺转录因子1针刺活检天冬氨酸蛋白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生化检查
相关作者
- 高献争

- 作品数:40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肺肿瘤 预后 肺腺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临床病理学分析
- 韩静

- 作品数:22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肺肿瘤 预后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临床病理学分析 临床病理学观察
- 蒋冰

- 作品数:2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肺癌患者 胸水 甲状腺转录因子1 HBME-1 TTF-1
- 李晟磊

- 作品数:164被引量:527H指数:10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食管鳞癌 鳞状细胞癌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 食管鳞癌组织 原位杂交
- 吴广平

- 作品数:64被引量:32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肺癌患者 肺肿瘤 胸腔积液 胸水 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