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5篇“ 电极脱位“的相关文章
- 安置了单腔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电极脱位至心房致误放电一例
- 2024年
- 患者男性,61岁,因扩张型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安置单腔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术后3个月因频繁放电,常规心电图发现心房起搏心律、胸部X线显示电极脱位至心房,程控确认为感知心房颤动波而导致频繁误电击治疗。经行原电极拔除,重置一新电极后患者症状消失。
- 阳贻红陈信光黄琴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电极脱位电击治疗
- 左束支区域起搏电极脱位1例
- 2023年
- 电极脱位是指电极顶端部分或完全离开与心内膜接触的位置,心电图表现为间歇性/持续性不感知、不起搏。若既往存在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当心室电极脱位后,可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严重的起搏器依赖患者可能会有黑矇、眩晕、胸痛、晕厥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猝死的风险。本文报道2021年3月14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左束支区域起搏电极脱位1例,供临床诊治参考。
- 韩思洁何方田吕钽叶苗汤朱雯
- 关键词:起搏器电极脱位感知房室传导阻滞
- 起搏器自动夺获功能误诊为心房电极脱位1例
- 2023年
- 患者男性,76岁,因“腰痛1周入院”。患者有雅培-圣犹达双腔起搏器(具体不详)植入史。患者入院行术前常规心电图检查可见单脉冲信号及双脉冲信号不规则出现,且第1个信号后均可见到形态一致的宽大畸形的QRS波,又已知患者安装的为双腔起搏器,同时没有见到明确的心房波,所以最初认为第1个信号为心房脉冲信号,其后出现了宽大畸形的QRS波,考虑为心房电极脱落至心室继而起搏心室所致,间歇性出现的双脉冲时限约110ms,考虑为“心室安全备用”功能运作,有时QRS波正好在交叉感知窗外被感知,所以没有触发,初步诊断为“人工起搏器心律(DDDR),考虑可能为心房电极移位起搏心室,触发VSS所致(图1)”。
- 王婷
- 关键词:起搏自动夺获功能心电图
- 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心房电极脱位一例
- 2021年
- 患者男性,48岁,因病窦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半月,2天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夜间呼吸困难入院。入院后动态心电图显示心房电极感知和起搏功能间歇性不良,起搏后P波形态提示为心房下部起搏;胸片检查发现心房电极脱落于三尖瓣口处。重新植入心房电极后起搏器工作恢复正常。
- 寇艳刘翔谢明丽章雨阳万勇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电图程控
- 埋藏式起搏器术后预防囊袋出血与电极脱位的护理干预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随着起搏器植入新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开发,起搏器的应用探索从单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扩展到快速性心律失常、晚期心力衰竭及心肌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美国一项调查显示,1993-2009年,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已达290万人[1],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有2万人接受起搏器治疗,并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2],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约1周内)可能出现如囊袋出血、感染、起搏器综合征、电极导线脱落、脑梗死、静脉血栓或静脉狭窄等并发症,因此术后有效干预在促进患者康复,增进舒适,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 蒋红燕
- 关键词:埋藏式起搏器囊袋出血电极脱位护理干预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电极脱位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是否能降低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电极脱位的发生率。方法:对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65例患者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调查护理人员对植入永久起搏器术中、术后的护理知识掌握情况,针对导致电极脱位的可能性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对策,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医护患的沟通,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等。统计品管圈活动活动前后的电极脱位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及患者的知识掌握率。结果:65例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中,2例出现电极脱位,发生率为3.1%,与品管圈活动前相比,发生率下降,目标达成率为95.7%,进步率为65.1%。采用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的知识掌握率由原来的32.5%增加至85.0%(P<0.05);患者的知识掌握率由原来的10.8%增加至95.0%(P<0.05)。结论:对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运用质量控制,可有效降低术后电极脱位的发生率,且能提升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知识和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 麦爱欢江丽嫚邝炎辉李慧敏
-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电极脱位护理
- 不同电极或入路床旁置入临时起搏器电极脱位对比被引量:1
- 2014年
- 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是临床上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肺复苏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急救措施,因需要临时起搏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多不稳定,故多是在床旁无X线光条件下进行,预防电极脱位是保证起搏器正常工作的关键。
- 郭曙军赵建全武新民董巧玲高雯
-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临时起搏器电极脱位床旁缓慢型心律失常入路
- 心脏起搏器起搏电极脱位7例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随着心脏起搏器植入的广泛开展,各种并发症也随之而来,起搏电极脱位是常见并发症之一,这不单增加患者的病苦,也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同时因再次手术增加感染机会而影响预后[1]。本文结合本院近几年起搏电极脱位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原因。
- 陈国方江隆福蔡小婕
-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起搏电极脱位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迟发性左室电极脱位一例报道
- 2014年
-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至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目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已成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具有CRT适应证的心力衰竭患者,在选择了合适的心脏靶静脉(如心脏的侧静脉、侧后静脉等)植入三腔起搏器后,能使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而CRT术中左室电极的植入则成为手术成败的关键。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导引钢丝保留在左室电极中作为支撑,可起到减少电极脱位、增加手术成功率的作用,但是如果导引钢丝断裂,则电极会因此而脱位。本文报道了1例我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术中以此法植入左室电极,术后发生了迟发性左室电极脱位,以引起临床上对此类CRT术后患者长期随访的重视。
- 袁敏郭航远彭放杨彪裘宇芳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 心室电极脱位致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误放电一例
- 2014年
- 患者女,70岁,因"发作性胸闷气短3年,再发加重10天"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于2013年9月17日安置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RT-D)出院后2个月,患者无诱因出现胸部电击感,发作前无心悸感,3天内共电击11次。经透视证明为右室电极脱位。分析发作时腔内图考虑为感知心房信号导致误放电。
- 史东段文涛韩丽张峰任自文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电极脱位
相关作者
- 徐耕

- 作品数:285被引量:967H指数:1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心脏再同步治疗 基因多态性 冠状动脉疾病 心力衰竭
- 郭航远

- 作品数:563被引量:1,710H指数:18
- 供职机构: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
- 研究主题:黄酒 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 射频消融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
- 王西利

- 作品数:16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计时器 临时起搏器 连接套 吸氧 起搏器
- 徐晓红

- 作品数:9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左室 心脏再同步治疗 导线 回顾性分析 主动固定电极
- 袁敏

- 作品数:32被引量:120H指数:5
-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参麦注射液 脑钠肽 焦虑状态 急性心肌梗死 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