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篇“ 电离层吸收“的相关文章
- 电离层吸收衰减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本文对比分析了利用ITU半经验模型和3种电子碰撞模型预测天波链路电离层吸收衰减的方法.利用中国参考电离层模型和质谱仪非相干散射大气模型构建背景电离层和背景大气,在构建的背景环境中利用三维射线追踪方法仿真分析由半经验模型和3种电子碰撞模型计算得到的电离层吸收衰减与电波频率、出射仰角、大圆距离的关系.并进行了大圆距离100 km、200 km、400 km的短波通信测试试验,分析了各预测方法的准确度.从试验结果来看:日间两类模型性能差异不大,而日落期利用电子碰撞模型预测得到的电离层吸收衰减优于以往采用的ITU半经验模型;在可用频段的较大频率处,实测值更接近电子碰撞模型.仿真与试验均证实3种电子碰撞模型预测值相近,根据实际可获得大气中性成分数据.
- 王严李雪尹文禄蔚娜娄鹏
- 关键词:电子碰撞短波射线追踪电离层
- 2003年10月底太阳风暴期间中山站电离层吸收效应的观测与分析被引量:5
- 2005年
- 本文介绍了成像式宇宙噪声接收机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对南极中山站成像式宇宙噪声接收机在2003年10月底太阳风暴期间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相应的极区电离层的吸收效应,它们主要是强度为2. 7dB的宇宙噪声突然吸收和强度高达31dB持续4d的极盖吸收。
- 邓忠新刘瑞源赵正予杨惠根胡红桥
- 关键词:太阳风暴电离层
- 太阳耀斑和相关电离层吸收事件被引量:9
- 2000年
- 利用23周太阳峰期期间南极中山站(不变磁纬74.5°S)成像式宇宙噪声接收机的观测结果, 对由太阳质子和X射线耀斑引起的日侧电离层吸收事件进行了分析, 定量地给出电离层吸收和X射线耀斑强度的对应关系, 同时还利用北极Ny-Alesund(不变磁纬76.08癗)站的观测数据对此关系进行对比研究, 得出了在理论和观测上都较为一致的结论. 同时, 认为M级以上的X射线耀斑才能引起日侧电离层较为明显的吸收.
- 贺龙松M. Nishino张北辰刘勇华刘瑞源刘顺林胡红桥N.SatoH. Yamagishi
- 关键词:太阳耀斑
- 1998年5月初磁暴期间南极中山站的电离层吸收
- <正>最近发展的成像式宇宙噪声接收机技术由于它同时具有足够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能够对极区电离层复杂的动力学过程进行细致地观测和得到很多有意义的结果.1997年1月,中国极地研究所和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在南极中山站成功地安...
- 刘瑞源贺龙松胡红桥刘勇华
- 文献传递
- 地面VLF波穿透电离层的能量衰减变化被引量:12
- 2017年
- 地面VLF人工源可以导致辐射带高能粒子沉降.为研究辐射带粒子加速和沉降机制,乃至实现对辐射带电子"人工控制"的设想,需要在精确计算得到VLF人工源在电离层激发电磁场能量分布的基础上,计算哨声波对辐射带电子的调制作用.以往计算VLF人工源在电离层中激发的电磁场能量分布多基于Cary给出的波导中VLF波衰减率和Helliwell提出的经典电离层吸收曲线,但近期研究表明,这些模型结果存在较为明显的误差.本研究建立了地面VLF信号穿透电离层传播的全波计算模型,将计算结果与DEMETER卫星记录的NWC通讯台激发的电磁响应进行对比.虽然模型没有考虑电离层参数水平不均匀性,但模型计算结果与卫星观测值也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经过验证的全波模型计算了不同地磁参数、电离层参数情况下,不同辐射特性的地面VLF辐射在波导中的衰减和穿透电离层时D/E区的吸收值,探讨了上述参数对电磁波能量在波导和D/E区中衰减的影响规律.
- 赵庶凡廖力张学民
- 关键词:DEMETER卫星电离层吸收
- 地面甚低频辐射渗透进电离层的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利用全波解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研究了具有不同辐射源参数(辐射频率和功率)的地面甚低频(Very Low Frequency,VLF)辐射源在不同地磁场参数(地磁场强度和倾角)和电离层参数(电子密度和碰撞频率)条件下激发的地球-电离层波导和电离层中的电磁场能量空间分布,并重点研究了电离层D/E区对电磁辐射能量的吸收.模拟结果发现:VLF辐射在波导中衰减只受辐射源频率的影响,不受辐射功率、地磁场参数和电离层参数变化影响,波导中的衰减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而电离层D/E区吸收随频率增大而增大,两者总衰减量随频率增大而增大.辐射源功率对电离层D/E区的吸收也无影响.地磁强度和地磁倾角越大,电离层D/E区吸收越小;电离层碰撞频率和电子密度越大,电离层中能量衰减越大.
- 赵庶凡廖力张学民申旭辉
- 关键词:VLF人工源电离层吸收
- 短波监测覆盖范围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短波通信具有其他通信方式无法替代的优势,一直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短波电台拥挤,相互干扰严重,利用短波监测站对干扰信号进行监测和定位在维护短波通信秩序中极为重要。本文研究了短波监测站的天波监测覆盖范围的影响因素,通过仿真分析了短波监测站在多种情况下的天波监测能力。
- 郝才勇彭忠宝
- 关键词:短波电台短波通信天波传播发射机功率电离层吸收
- 2011年2月15日太阳耀斑的电离层特征分析
- 太阳耀斑是最为剧烈的空间天气事件。太阳耀斑爆发时,伴随的X射线和远紫外辐射会使向日面电离层状态发生突然变化,而较大级别的耀斑还会引起电波突然衰减、宇宙噪声突然吸收、突然相位异常、突然频率偏移、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突然增强...
- 王云冈余涛毛田王劲松张立多向帆王海东党永娟潘家友
- 关键词:太阳耀斑电离层测高仪电离层吸收
- 文献传递
- 2011年2月15日太阳耀斑的电离层特征分析
- 太阳耀斑是最为剧烈的空间天气事件。太阳耀斑爆发时,伴随的X 射线和远紫外辐射会使向日面电 离层状态发生突然变化,而较大级别的耀斑还会引起电波突然衰减、宇宙噪声突然吸收、突然相位异常、 突然频率偏移、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突...
- 关键词:太阳耀斑电离层测高仪电离层吸收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中山站电离层尖峰脉冲型吸收统计特性被引量:5
- 2006年
- 通过对南极中山站成像式宇宙噪声接收机2000至2001年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189例电离层尖峰脉冲型吸收事件,按其发生时间可分为夜侧吸收事件(69例)和日侧吸收事件(120例).对这两类吸收事件进行对比统计研究,得到了其吸收发生时间、吸收持续时间、吸收强度、吸收区域形状和空间尺度、运动状况以及吸收事件与地磁Kp指数关系等特性,并对电离层尖峰脉冲型吸收的可能产生机制进行了讨论.
- 邓忠新刘瑞源赵正予杨惠根徐中华
- 关键词:极区电离层电离层吸收
相关作者
- 邓忠新

- 作品数:43被引量:11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电离层 电离层TEC 电离层闪烁 总电子含量 电离层暴
- 张学民

- 作品数:159被引量:802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电离层 地震 DEMETER卫星 地震前 地电阻率
- 廖力

- 作品数:28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VLF 电离层 库仑破裂应力 数值模拟研究 强震
- 赵庶凡

- 作品数:40被引量:188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电离层 VLF DEMETER卫星 DEMETER 地震前
- 赵正予

- 作品数:354被引量:523H指数:11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 研究主题:电离层 射线追踪 数值模拟 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系统 电离层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