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4篇“ 电针针刺“的相关文章
电针针刺对成年弱视小鼠眼优势可塑性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电针针刺对成年弱视小鼠眼优势可塑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实验进行。实验一将10只8周龄成年小鼠对右眼进行单眼缝合,连续干预4 d后,随机分为电针组(EA)和假电针组(Sham),每组5只。EA组小鼠选取百会、哑门和双侧合谷进行电针针刺,Sham组小鼠仅做浅刺处理。实验二将15只3周龄小鼠对右眼进行单眼缝合,干预至小鼠成年(8周龄),使右眼成为弱视眼,随机分为模型组(MG)、遮盖组(OG)、电针+遮盖组(EAOG),另设空白组(BG)小鼠,每组5只。BG组、MG组小鼠不进行特殊干预;OG组小鼠8周龄时拆除右眼缝合线,然后反向对优势眼(左眼)进行缝合处理,连续干预7 d;EAOG组小鼠在OG组基础上,参照实验一EA组的方法进行电针干预,连续干预7 d。对实验一、实验二小鼠使用在体电生理检测视皮层可塑性,将数据根据对侧眼反应值(C)、同侧眼反应值(I)计算C/I值进行细胞分类,并计算对侧偏移指数(CBI)。计算实验一每个细胞的眼优势指数,比较2组的眼优势指数累积分布曲线。结果(1)实验一细胞类型分布:2组细胞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2,P=0.000)。(2)实验一CBI:EA组小鼠CBI低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9,P=0.001)。(3)实验一眼优势指数累积分布:EA组相较于Sham组眼优势更偏向同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0.857,P=0.000)。(4)实验二细胞类型分布:BG组与MG组细胞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360,P=0.000);MG组与OG组、EAOG组细胞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OG=36.210、χ^(2)EAOG=98.750,均P=0.000);OG组与EAOG组细胞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00,P=0.000)。(5)实验二CBI:MG组CBI低于BG组(t=12.580,P=0.000),OG组、EAOG组CBI高于MG组(t_(OG)=4.713,P=0.008;t_(EAOG)=9.021,P=0.000),EAOG组CBI高于OG组(t=4.903,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针刺可提高成年弱视小鼠的视皮�
汪佳佳肖洪波汪林英王雅
关键词:针刺电针弱视
电针针刺膀胱募穴穴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电针针刺膀胱募穴穴组对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SUI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在盆底肌训练(PFMT)基础上,观察组取中极、关元、大赫(双侧)穴进行电针治疗,对照组取穴同观察组,施以安慰电针治疗;两组治疗均为每周3次,疗程6周。比较两组1h尿垫试验漏尿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平均24h尿失禁次数、漏尿程度变化情况以及主观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最终完成试验者73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36例。②治疗2、4、6周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观察组1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降低(P<0.05),对照组在治疗4、6周时降低(P<0.05);组间治疗2、4、6周后比较,观察组1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2、4、6周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观察组平均24h尿失禁次数均减少(P<0.05),对照组在治疗4、6周时减少(P<0.05);组间治疗2、4、6周后比较,观察组平均24h尿失禁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6周后,两组ICI-Q-SF总分、漏尿程度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以PFMT为基础治疗的情况下,电针针刺膀胱募穴穴组能降低SUI患者漏尿量、漏尿程度,患者主观疗效评价高,可见本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宋秀玲刘璐慜明树人关立欣王茜胡俊威陈跃来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电针疗法盆底肌训练
电针针刺用于自然分娩镇痛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穴位电针针刺用于自然分娩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自然分娩不采用任何镇痛措施,观察组自然分娩过程中给予电针刺激合谷、三阴交、足三里镇痛。结果:观察组分娩过程中各个时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宫口全开时观察组β-内啡肽、强啡肽(DNY)、皮质醇(co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第1、第2、第3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针刺能提高自然分娩产妇β-内啡肽、强啡肽(DNY)、皮质醇(cor)水平,减轻疼痛,缩短产程。
刘国红元媛杨永艳靳竺桢
关键词:自然分娩电针针刺镇痛效果
电针针刺椎间孔与经椎间孔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2024年
目的:观察对比电针针刺腰椎间孔与经椎间孔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针刺腰椎间孔,配合局部取穴和经络取穴,对照组采用经椎间孔硬膜外阻滞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临床疗效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2组VAS评分、腰椎JOA评分、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腰椎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临床治愈15例,显效16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临床治愈16例,显效14例,好转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治愈14例,显效15例,好转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37%;对照组临床治愈8例,显效10例,好转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针刺腰椎间孔与经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均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但电针针刺腰椎间孔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效果更佳。
董胜军郭中华李朝阳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电针针刺深度
电针针刺结合智能电刺激运动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电针针刺结合智能电刺激运动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根据患者情况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电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智能电刺激运动系统训练,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4周后的下肢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2周和4周后,两组FMA-LE、BBS、FA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同时段内观察组FMA-LE、BBS、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4周后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针刺结合智能电刺激运动可提高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行走能力,且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胡以慧朱双成黄翌普舒琪
关键词:急性期偏瘫下肢功能电针针刺
一种电针针刺麻醉仪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针针刺麻醉仪,包括上端开口的盒体,盒体内设置有电针放置槽及单元摆放区,电针放置槽内转动连接有存放桩,存放桩的自由端向内开设有多条存放插孔,每一存放插孔均插设有电针电针的一端设置有接电柄;单元摆放区的下...
冯红坤张成功许兵岳俊林黄雅玲何恋董开磊林桂兰范丽娜邓文芸
疏密波电针针刺下肢关键肌及神经干穴位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的效果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疏密波电针针刺下肢关键肌及神经干穴位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应用连续波电针,采用传统普通针灸取穴,观察组应用疏密波电针针刺下肢关键肌及神经干穴位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4周后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下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心理应激、血清学指标、肌电图指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29%,25/38)高于对照组(64.29%,18/38)(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2组下肢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功能、Berg平衡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Cortical波、Lsp波波幅,均方根值(RMS)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Cortical波、Lsp波的潜伏期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2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低(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密波电针针刺下肢关键肌及神经干穴位,可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心理应激,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可能与调节血清学及肌电图指标有关。
刘付龙张鑫陈罗西刘岩任玲梁俊豪
关键词:疏密波电针血清学指标肌电图
穴位电针针刺镇痛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观察穴位电针针刺镇痛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孝感市中医医院行自然分娩的足月产妇100例,依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予药物镇痛,电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取三阴交、太溪两穴行电针针刺镇痛。记录电针组产妇留针10 min、30 min及1 h共3个时间点疼痛度,以此评估镇痛效果,并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记录2组第一产程延长、产后出血≥500 ml,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以及转剖宫产例数占比。结果电针组产妇10 min、30 min及1 h时镇痛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电针组第一产程延长、产后出血≥500 ml、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及转剖宫产例数占比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三阴交、太溪电针针刺镇痛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理想,操作安全易行,可有效缓解产妇痛感,缩短产程并改善相关指标与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彭亚文
关键词:自然分娩电针针刺镇痛三阴交穴
电针针刺眼部经筋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针刺眼部经筋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方法:此次研究共纳入6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均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治疗组电针眼部经筋,对照组电针常规针刺...
贺梓真
关键词:电针动眼神经麻痹
电针针刺八髎穴结合百笑灸灸命门治疗肾阳虚衰证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电针针刺八髎穴结合百笑灸灸命门治疗肾阳虚衰证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证实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72例肾阳虚衰证BPH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非那雄胺片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结合口服非那雄胺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RV)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前,一般资料、前列腺症状及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4周后,两组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前列腺症状及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7.78%。结论:观察电针针刺八髎穴结合百笑灸灸命门治疗肾阳虚衰证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肯定,对于改善患者尿频、尿急、排尿不尽等症状上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
吴伟斌范群张帆赵冉高静
关键词:电针良性前列腺增生

相关作者

肖蕾
作品数:46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电针 便秘 偏头痛 治疗偏头痛 痰热腑实型
王立新
作品数:45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4医院
研究主题:偏头痛 电针 针刺 治疗偏头痛 针灸疗法
盛国滨
作品数:112被引量:674H指数:14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电针 经筋结点 针刺 临床疗效观察 中风
王会生
作品数:44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研究主题:晶体结构 电针 电刺激 循经感传 单分子磁体
郭新奎
作品数:53被引量:189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儿童 小儿 电针 小儿围手术期 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