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3篇“ 留针时间“的相关文章
- 头针不同留针时间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和血清C反应蛋白、血糖、血脂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头针不同留针时间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糖、血脂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各40例。3组患者均采取头针、体针及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头针留针30 min,观察1组头针留针1 h,观察2组头针留针2 h,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2周。比较3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外周血CR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改善程度,并评价3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1)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3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FMA、BB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治疗后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2组对NIHSS评分的降低幅度及对FMA、BBS、MBI评分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观察1组(P<0.01),观察1组对FMA评分的改善幅度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NIHSS、BBS、MBI评分的改善幅度均有优于对照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头针运动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头针留针时长呈正向时效关系。(2)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后,3组患者的外周血CRP、FPG水平和两观察组的TG、LDL-C水平以及观察2组的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后3组间的外周血CRP、T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观察2组对CRP、TG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CRP水平的改善幅度又明显优于观察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3组患者的TC水平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方面,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晕针、断针、血肿等不良�
- 钟琪蔡海燕金炳旭霍湛新罗慧艺钟秋霞郭浩讯陈嘉雯邹舒惠
- 关键词:运动功能障碍头针疗法留针时间C反应蛋白(CRP)
- 针刺留针时间与疗效关系研究进展与启示
- 2024年
- 针刺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每种疾病的留针时间并不完全相同。临床上留针时间与疗效的关系一直尚无定论,而不同医生针刺治疗不同病症的最佳留针时间也是各有心得。文章回顾了既往专门以留针时间与疗效关系为核心进行的临床试验,内容涉及小儿脑瘫、颈肩腰腿痛、肥胖、中风后遗症、面瘫病、神经痛、失眠、消化不良、痛经等病症,梳理并分析了不同病症留针时间的研究设计、方法、结果和结论,总结出不同类型疾病的留针时间研究进展,以及这些研究给予临床的启示,以期为临床实践与科研思路提供参考。
- 张艳宏王兵杨金洪
- 关键词:针刺留针时间疗效循证医学量-效关系
- 《内经》结合现代文献谈颈椎病针刺深度、频次、留针时间及排布
- 2024年
- 从《素问·痹论》及《素问·举痛论》两篇分析颈椎病病因病机,并根据颈椎病病因病机、相关经脉、患病人群特点等,从《内经》内容及现代相关文献,总结出颈椎病治疗应当重视浅刺针法,重视留针治疗,还应注意不宜连续针刺次数过多,且应灵活运用针刺排布,以增强疗效。
- 赵一平林睿莫亚茹黄亮亮贺煜竣张卉范郁山
- 关键词:颈椎病针刺深度留针时间《黄帝内经》
- 不同留针时间对心肾不交型高血压合并失眠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心肾不交型高血压合并失眠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肾不交型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针刺联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留针60 min,对照组留针30 min。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各项评分、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 anxiety disorder-7,GAD-7)评分及不同时间点血压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总分、GAD-7评分及收缩压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PSQI总分、GAD-7评分、收缩压及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中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的单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可改善心肾不交型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焦虑,降低收缩压;且留针60 min可更好地延长睡眠时间和提高睡眠效率。
- 黄富军贺彩林何梅
- 关键词:针刺疗法针药并用失眠心肾不交
- 温针灸不同留针时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观察温针灸不同留针时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患者疼痛程度与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60例均分为两组,均行温针灸治疗,研究组留针时间30min,对照组留针时间15min。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与治疗后3个月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HS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而ADL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留针30min较留针15min疗效更好。
- 代云霞张魁王继伟张娟靳华
-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温针灸留针时间
- 补肾祛瘀针法不同留针时间治疗肾虚血瘀缺血性中风软瘫期的观察研究
- 目的本研究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肾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软瘫期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补肾祛瘀针法不同留针时间治疗肾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软瘫期疗效的差异性,从而...
- 石越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 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不同留针时间对结肠慢波及血清cAMP、cGMP、SP的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针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结肠慢波和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酸(cGMP)、P物质(SP)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针刺一组、针刺二组和针刺三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它组采用应激避水法(WAS)造模,腹部回撤反射(AWR)半定量评分和稀便率对模型评价。从造模成功的大鼠中每组随机选取6只,针刺治疗组选用双侧“天枢”“上巨虚”电针治疗,分别留针3min、10min、20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14d。空白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仅抓取、捆绑20min。采用Po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记录腹直肌肌电及2h的结肠肠电信号,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cAMP、cGMP、SP水平。结果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结肠慢波频率显著降低,慢波幅值显著升高(P<0.01),血清cAMP、cGMP、SP浓度均显著升高(P<0.001);②与模型组比较,针刺一组结肠慢波频率显著升高,慢波幅值显著降低(P<0.01),血清cAMP、cGMP浓度显著降低(P<0.001),血清SP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③与针刺一组比较,针刺二组结肠慢波频率显著升高,慢波幅值显著降低(P<0.01),血清cGMP、SP浓度明显降低(P<0.05,P<0.001),血清cAMP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④与针刺二组比较,针刺三组结肠慢波频率显著升高(P<0.01),血清cAMP、cGMP、SP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P<0.01,P<0.05),结肠慢波幅值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针刺可治疗IBS-D,提高内脏敏感性,改善结肠运动功能,且留针20min时效果较好,这可能与结肠慢波频率加快,幅值降低,血清cAMP、cGMP、SP浓度降低有关。
- 厉文凤陈碧玮陈少宗
-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CGMPSP
- 不同留针时间对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的影响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15 min组、30 min组和1 h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相同的针灸处方并于内膝眼和犊鼻穴行温针灸,但留针时间不同,分别为15 min、30 min和1 h。比较3组治疗前后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各单项评分(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及总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结果治疗后,3组WOMAC各单项评分和总分、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治疗后3个月,3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3组WOMAC疼痛和功能障碍单项评分以及总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30 min组和1 h组以上评分均低于15 min组(P<0.01),而30 min组与1 h组以上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3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30 min组和1 h组VAS评分均低于15 min组(P<0.01);30 min组与1 h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min组和1 h组总有效率均优于15 min组(P<0.05);30 min组与1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留针30 min和1 h的疗效均优于留针15 min,但留针30 min和留针1 h疗效相当,留针30 min更节约时间成本。
- 林怡哲吴悦李璐田鸿芳张奇文陈晓军
- 关键词:温针疗法视觉模拟量表
- 不同留针时间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风寒湿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每组30例,观察1组针刺后留针时间60 min,观察2组针刺后留针时间45 min,观察3组针刺后留针时间30 min。分别观察3组治疗后VAS评分、田中靖久颈椎病量化表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变化情况,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1组有效率为96.7%,观察2组有效率为93.3%,观察3组有效率为80.0%,观察1组、观察2组有效率均高于观察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治疗后VAS评分、NDI评分低于观察3组,田中靖久颈椎病量化表评分高于观察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留针时间60 min、45 min和30 min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均能起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留针时间60 min、45 min临床疗效基本相同,并且优于留针时间30 min。临证时,留针时间以45 min为佳。
- 何胜洋
- 关键词:颈椎病针刺疗法留针时间
- 眼针不同留针时间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眼针不同留针时间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的差异性,利用观察结果优化治疗方案,为指导临床优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材料与方...
- 石焕杰
- 关键词:眼针不同留针时间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相关作者
- 陈少宗

- 作品数:270被引量:1,373H指数:20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现代针灸学 针刺 取穴规律 针灸 针灸学
- 何扬子

- 作品数:61被引量:494H指数:14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针灸疗法 缺血性中风 留针时间 针刺 项针
- 郭珊珊

- 作品数:28被引量:162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 研究主题:针刺 止痛作用 痛经患者 慢性胆囊炎 低张力
- 白鹏

- 作品数:57被引量:482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 研究主题:针刺 针刺治疗 针刺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
- 袁青

- 作品数:92被引量:819H指数:18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靳三针 针刺 针灸疗法 儿童自闭症 针刺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