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11篇“ 疗效对比研究“的相关文章
- 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疗效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4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3,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观察组(n=51,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第3天的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率、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3.20±1.04)d vs.(4.32±1.35)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75±1.08)d vs.(4.50±1.12)d]、住院时间[(8.25±2.01)d vs.(11.42±3.27)d]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前列腺素E2[(211.05±23.22)pg/mL vs.(327.65±39.32)pg/mL]、5-羟色胺[(95.64±11.48)mg/L vs.(127.35±19.10)mg/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安全性、效果较好,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对术后疼痛因子的影响较小,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案。
- 王永光王悦韩道正陈涛周明银
- 关键词:胰头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检查剖腹术疗效比较研究
- 宫腹腔镜联合肌瓣填充缝合术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的疗效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与宫腹腔镜联合肌瓣填充缝合术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6月手术治疗的68例子宫瘢痕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n=38)行宫腔镜电切术,B组(n=30)行宫腹腔镜联合肌瓣填充缝合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子宫前壁下端肌层厚度等。结果:两组术后经期均缩短,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子宫前壁下端肌层厚度,A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由术前的(2.09±0.48)mm增加至术后的(6.52±0.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能明显改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症状。宫腔镜电切术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适于无生育要求、月经期延长影响生活质量、术前子宫憩室残存子宫肌层厚度≥3 mm的患者;宫腹腔镜联合肌瓣填充术不破坏子宫的完整性,术后避孕时间短,可增加术后子宫前壁肌层厚度,适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宫憩室患者。
- 李开芹林立波邵晓彤娄琰琰许宗兰田永会曹佃霞
- 关键词:电切术疗效比较研究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非热点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化疗的疗效对比研究
- 2024年
-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是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案之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然而不同类型EGFR的突变对EGFR-TKIs治疗的反应不同。目的比较EGFR非热点突变型NSCLC一线应用EGFR-TKIs及化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9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术后复发或晚期NSCLC患者,并确认为EGFR非热点突变型患者共90例。以患者一线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一线EGFR-TKIs治疗组和一线化疗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EGFR基因突变情况。所有患者通过电话进行随访或复查住院及门诊病例获得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24-03-31。观察并比较患者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90例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52例,一线化疗组38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16例,初诊分期为ⅢB~Ⅳ期患者74例。EGFR非热点突变患者中,单基因突变51例,复合突变39例。一线EGFR-TKIs治疗进展后二线EGFR-TKIs治疗患者8例,二线化疗患者9例。一线化疗进展后二线EGFR-TKIs治疗患者8例,二线化疗患者16例,免疫治疗患者1例。EGFR非热点突变不同亚型接受一线EGFR-TKIs治疗的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6,P<0.001)。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突变亚型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合位点突变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线化疗进展后的患者中,二线EGFR-TKIs治疗(8例)与化疗(16例)的中位PFS分别为11.3个月和5.6个月,二线EGFR-TKIs治疗与化疗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7,P=0.006)。结�
- 檀紫瑞申青刘俊英陈砚凝姚继方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比较研究
- 短正中切口入路和迷你切口入路行内侧单髁关节置换的疗效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比较短正中切口入路和迷你切口入路行内侧单髁关节置换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纳入解放军九六〇医院2012年4月至2016年7月应用Oxford第三代人工单髁关节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65例,其中采用迷你切口入路患者31例,采用短正中切口入路患者34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和随访情况;统计两种切口入路的手术操作时间,运用Gross方程计算术中及术后的失血总量。统计术后下地时间,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术后3例既往糖尿病患者切口延迟愈合;迷你切口组术后6个月1例患者衬垫脱位,术后3年内3例患者因其他内科疾病死亡,假体5年生存率为93.85%。迷你切口组术前股四头肌肌力平均为(3.10±0.60)级,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为(1.32±0.35)d;短正中切口组术前股四头肌肌力平均为(3.18±0.63)级,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为(1.37±0.41)d。2组患者术后下地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失血总量、VAS评分及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正中切口入路和迷你切口入路行内侧单髁关节置换手术的近远期临床疗效相当;短正中切口入路术中暴露更清晰,可以更好地处理髌股关节,为更改手术提供了条件;迷你切口入路患者接受度高,尽可能避免了软组织的损伤,两者各有优势。
- 张宁鞠晓聪王冰孙海宁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聚集超声与温控射频治疗外阴硬化苔藓的疗效对比研究
- 2024年
- 探究针对于外阴硬化苔藓患者采取聚集超声和温控射频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门诊和盆底中心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42例(2022.4—2023.4),随机分组方式,两组均21例,对照组温控射频治疗,治疗组聚集超声治疗,对比治疗情况。结果 患者疾病症状、体征治疗前对比(P>0.05),治疗后治疗组效果较好(P<0.05)。治疗组疗效较高(P<0.05)。治疗组Cattaneo评分治疗后低(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复发率治疗组较低(P<0.05)。结论 针对于外阴硬化苔藓患者可采取聚集超声和温控射频进行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评估为中、重度的考虑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轻症者可考虑温控射频治疗,温控射频操作简便,无疼痛无需麻醉,治疗后无需护理,无不良反应,可反复操作。
- 阳玫晏晓红喻霞彭盈王冉
- 关键词:疗效
- 多发肋骨骨折保守治疗与环抱器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和环抱器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和治疗后3d,手术组患者的续期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保守组(P<0.05),保守组VA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保守组(P<0.05),手术组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显著低于保守组,但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显著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通过环抱器固定术进行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康复。
- 宋猛戴冬阳夏万青
- 关键词:多发肋骨骨折保守治疗
- 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作用于牙体缺损修复的疗效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对比观察使用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作用于牙体缺损修复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40)采用铸造金属桩,观察组(n=40)采用玻璃纤维桩.对比统计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治疗满意度、治疗前后龈沟出血指数(SBD)及牙龈指数(GI).结果观察组修复成功率高达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修复效果、舒适度、咀嚼能力、外观效果满意度分值分别为(7.20±1.40)分、(8.35±1.00)分、(8.45±0.68)分、(8.35±0.6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55±1.16)分、(6.75±1.10)分、(7.02±0.56)分、(7.07±0.5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SBI及GI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BI及GI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牙齿颜色接受度、边缘适应性接受度分别为92.50%、90.00%,均高于对照组的72.50%、7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体缺损患者在应用玻璃纤维桩实施治疗时修复效果优于铸造金属桩,可获得较高满意度,降低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 张凤萍
- 关键词:玻璃纤维桩铸造金属桩牙体缺损修复疗效
- 二羟丙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二羟丙茶碱与氨茶碱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共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依照单双数抽签法分为两组,双数为参照组(n=50,予以氨茶碱治疗),单数为实验组(n=5...
- 李云鹏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二羟丙茶碱氨茶碱疗效
- 蓖麻油及厚朴排气合剂在不完全性肠梗阻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药物对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疗效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2018~2022年收治的120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蓖麻油组、厚朴排气合剂组,蓖麻油组62例,厚朴排气合剂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首次通气排便时间、首次进全流食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中转手术率以及住院时间;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对结果进行分析,明确影响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住院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蓖麻油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全流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厚朴排气合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是否服用蓖麻油、白细胞计数、白蛋白计数为影响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住院时间的因素(P < 0.05)。结论:入院行蓖麻油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相较于厚朴排气合剂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卢超付熙王敏娟
- 关键词:不完全性肠梗阻蓖麻油厚朴排气合剂疗效
- 毫针深刺、浅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 观察并比较毫针深刺与常规浅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深刺组和浅刺组,各31例。深刺组选取C_(1~7)双侧夹脊穴为主穴,行毫针深刺,深度35~40 mm,得气后行捻转、提插补法操作;选取双侧肝俞、肾俞、风池,患侧肩井、曲垣、曲池、外关、合谷、后溪等穴为配穴,施以常规浅刺,深度20~30 mm。浅刺组取穴同深刺组,均行常规浅刺,深度20~30 mm。2组均每日针刺1次,每次留针30 min,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 d。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明显降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评分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深刺组作用更明显,与浅刺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刺组总有效率为93.55%(29/31),浅刺组为83.87%(26/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毫针深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提高其生活、工作能力,且对深层组织基本无损伤,疗效优于常规浅刺治疗,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张欣悦秦小永韩聪郑伟莉
- 关键词:颈夹脊穴深刺浅刺
相关作者
- 宋永兴

- 作品数:93被引量:360H指数:14
- 供职机构:武警部队
- 研究主题:肌间隙入路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
- 金才益

- 作品数:127被引量:783H指数:16
- 供职机构:武警浙江省总队
- 研究主题:腰椎 椎弓根螺钉 胸椎 下腰椎 胸腰椎骨折
- 吴鹏

- 作品数:82被引量:416H指数:14
- 供职机构:武警浙江省总队
- 研究主题:椎弓根螺钉 腰椎 椎间融合 脊柱融合术 椎板关节突
- 王伯胤

- 作品数:175被引量:638H指数:14
-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 磁共振成像 MRI
- 傅和亮

- 作品数:56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人尿激肽原酶 药物组合物 药物 注射液 人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