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7篇“ 病理性近视“的相关文章
- 病理性近视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其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2025年
- 病理性近视是世界范围内导致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包括眼轴病理性延长所致的后巩膜葡萄肿、近视性黄斑病变及高度近视性视神经病变等。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病理性近视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遗传。随着基因学的创新发展,基于基因水平预测、防控及治疗病理性近视成为可能。文章对病理性近视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其相关基因进行综述,以期为病理性近视的病因和治疗干预的潜在靶点提供依据,为从基因水平治疗病理性近视及其并发症提供参考,探究控制病理性近视发展新的有效途径。
- 孔静温莹
- 关键词:病理性近视基因
- 病理性近视性血管旁异常和黄斑劈裂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 2025年
- 目的观察并分析病理性近视性血管旁异常(PVA)和黄斑劈裂(MRS)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病理性近视伴PVA和(或)MRS患者224例37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8例74只眼,女性176例297只眼;年龄54(49,61)岁;等效球镜度(SE)−13.375(−18.00,−10.00)D;眼轴长度(AL)29.84(28.27,31.24)mm。根据超广角扫频源光相干断层图像特征,将PVA形态分为血管和血管旁微皱襞、血管旁视网膜囊肿、血管旁视网膜劈裂、血管旁板层黄斑裂孔;根据劈裂层次将MRS分为内层、外层、混合MRS,并据此分组。记录是否存在圆顶状黄斑(DSM)、内外板层黄斑裂孔及全层黄斑裂孔(FTMH)等合并症。依据PVA是否合并MRS,将患眼分为单纯PVA组、PVA合并MRS组;依据MRS是否累及中心小凹,将患眼分为MRS未累及中心小凹组、累及中心小凹组。不同组别患者年龄、SE、AL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371只眼中,单纯PVA组120只眼;MRS 251只眼,其中PVA合并MRS组208只眼。内板层、外板层黄斑裂孔以及FTMH伴或不伴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DSM、视网膜前膜、单纯神经上皮层浅脱离分别为33、27、3、14、12、56、28、7只眼。PVA 328只眼中,血管和血管旁微皱襞、血管旁视网膜囊肿、血管旁视网膜劈裂、血管旁板层黄斑裂孔分别为151、236、202、72只眼。其中,单一病变者142只眼(43.29%,142/328);2种及以上病变者186只眼(56.71%,186/328)。MRS 251只眼中,内层MRS组、外层MRS组、混合MRS组分别为34、92、125只眼。累及中心小凹组155只眼;未累及中心小凹组96只眼。外层MRS组与内层MRS组和混合MRS组合并PVA眼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614、28.379,P<0.001)。与单纯PVA组比较,PVA合并MRS组更容易合并2种及以上PVA病变,差异有统计学�
- 安广琪张敏张敏路晨雨高文娜金学民金学民
- 关键词:近视视网膜劈裂症光相干断层扫描
-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 2025年
-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是导致病理性近视患者视力丧失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涉及机械牵拉、缺氧和炎症等诸多因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法是治疗PM-CNV的有效方法,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经临床试验证实均能改善PM-CNV患者视力,但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本文综述了PM-CNV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 张宁晖解孝锋田庆梅毕宏生
-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效比较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病理性近视的视盘影像标记物
- 2024年
- 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PM)所致的视觉障碍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视盘区域形态特征的改变,可预警病理性近视的发生与进展,其中视盘倾斜、视盘及周围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视盘旁脉络膜空腔等改变与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M中视盘病变常与PM相关黄斑病变共存,视盘及周围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区域的发展与扩大可提示近视性黄斑病变的发生与发展.视盘区及周围的血流灌注不足,可能是PM形态与功能改变的原因.及时、准确地识别此类特征性影像标记物有助于PM的防治.
- 卢子兴严棽棽田蓓
- 关键词:病理性近视视盘
- 病理性近视并发症遗传学研究进展
- 2024年
- 病理性近视以眼轴过度增长为特征,并伴有眼球后极部结构改变,在临床上应区别于高度近视。相比高度近视,病理性近视人群往往有更大概率并发白内障、青光眼及一系列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迄今为止,大量的遗传学研究结果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家系研究及病例报道等诸多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与高度近视及诸多眼部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基因位点,其中部分基因在眼轴的过度增长及相关并发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病理性近视在临床表现及预后方面均有别于单纯的高度近视,具有特征性的遗传背景,本研究基于已知的高度近视致病基因,对病理性近视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归纳整理:在病理性近视并发早发快速进展的核性白内障人群中存在胶原、抗氧化、眼底病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在病理性近视并发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则存在升压基因及胶原相关基因的变异;此外,胶原和生长因子相关基因变异与诸多病理性近视并发眼底病变有关。对病理性近视并发症遗传背景的进一步了解,有助于为日后探讨病理性近视特征性遗传学改变奠定基础,对病理性近视的临床诊断及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手段。
- 陆强(综述)竺向佳卢奕(审校)
- 关键词:病理性近视开角型青光眼眼底病变
- 病理性近视眼眼底改变 第2版
- 近年来,我国近视总患病率居高不下,现有近视总人数近5亿,且近视人群呈现出“低龄化、进展快、重度化”的趋势,当下已成为危害我国青少年眼健康的首要公共卫生问题。全书共12章,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按照编写团队进一步拓展深...
- 方严
-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是病理性近视严重的继发性损害之一,研究显示,MCNV是由机械牵引机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遗传等多种机制作用,不良生活习惯、环境、全身性疾病等多因素相互促进所致。目前MCNV的治疗手段包括光动力疗法、中医药疗法以及新兴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其中抗VEGF药物能够精准作用于VEGF靶点,显著降低眼内VEGF表达,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诱导新生血管消退,是消除MCNV的一线用药。临床常用的玻璃体腔内抗VEGF药物包括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这些抗VEGF药物短期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难以维持,辅助中药以及光动力疗法可获得更好的疗效。目前,一些更为强效、持久针对MCNV的新药如DCZ19931、EV11、法瑞西单抗等正在进行基础研究与临床试验,有望为MCNV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 石东叶亲颖陈丹娜杨柳刘彬泉
- 关键词: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病理性近视多模式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病理性近视(PM)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同时并发的一系列眼底病变,是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PM主要眼底表现包括近视性黄斑病变和后巩膜葡萄肿等。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诊治中帮助医师更全面认识PM及严重程度分级,多模式影像技术的应用为PM的精确诊断、进展监测、拟定治疗策略及疗效评估提供了有力依据。因此,本文就PM的多模式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 于丹阳李昊儒何晴魏瑞华
- 关键词:病理性近视后巩膜葡萄肿
- 炎症与病理性近视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炎症因素与病理性近视(PM)眼部特征性改变的相关性,为阐明炎症在病理性近视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1.病例对照研究,观察PM患者血常规炎症细胞参数(NLR、MLR、PLR)的变化及其与PM眼部特征...
- 郝壮
- 关键词:病理性近视高度近视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
- 用于预测病理性近视发病风险的方法及相关产品
- 本披露公开了一种用于预测病理性近视发病风险的方法及相关产品。其中,用于预测病理性近视发病风险的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存储有用于预测病理性近视发病风险的程序指令,当程序指令由处理器运行时,使得装置执行以下操作:获...
- 李文雪马彤董力琚烈魏文斌王斌戈宗元张大磊
相关作者
- 薛安全

- 作品数:169被引量:241H指数:11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高度近视 后巩膜加固术 病理性近视 高度近视眼 有晶状体眼
- 王勤美

- 作品数:666被引量:1,976H指数:19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近视 高度近视 角膜 LASIK LASIK术后
- 褚仁远

- 作品数:445被引量:2,281H指数:2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研究主题:近视 试题 高度近视 角膜 LASIK
- 樊莹

- 作品数:104被引量:29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 退行性 近视 视网膜脱离
- 王树林

- 作品数:41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 研究主题: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 有晶状体眼 后巩膜加固术 高度近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