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931篇“ 病理特点分析“的相关文章
- 椎管内色素性神经鞘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与文献复习
- 2024年
-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于枣庄市立医院治疗的椎管内色素性神经鞘瘤(melanotic schwannoma,M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包括临床病史、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肿瘤组织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并对患者转移和复发情况进行随访,随访结果显示该10例患者均无肿瘤转移及复发的情况。复习相关文献,基于相关文献报道,MS有转移及复发病例存在。本研究结果可能与研究病例有限及随诊时间较短有关。因此,应该重视增加MS患者远期随诊时间,并及时干预及治疗,进而减少患者的转移率及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提高临床对MS的诊断及治疗的认识。
- 王兆辉张妍
- 关键词:椎管神经鞘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文献复习
- 单纯淤胆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生化及病理特点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单纯淤胆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转归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石家庄市第五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38例单纯淤胆型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用药种类、病程、肝生化指标及变化趋势及病理形态特点,分析不同病理形态特点与病程及肝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0岁以下年龄段以男性患者更多见,但40岁以上女性患者更多见。在引起单纯淤胆型DILI的药物种类中,以中药及中成药类最多见(36.8%),其次为抗生素类(13.2%)及解热镇痛类药物(13.2%)。R值绝大多数<2(均值为1.5)。肝生化指标达峰及恢复时间具有不同变化特点;毛细胆管淤胆评分与TBil值呈中等强度相关性(r=0.545,P=0.016);小胆管变性评分与GGT峰值呈中等强度相关(r=0.538,P=0.021);其他病理形态学评分与肝生化指标峰值之间无相关性(P>0.05);病程与毛细胆管淤胆及肝细胞淤胆呈正相关(r=0.528,P=0.024;r=0.500,P=0.041);TBil达峰时间与毛细胆管淤胆呈正相关(r=0.672,P=0.002);GGT恢复正常时间与小胆管变性呈正相关(r=0.551,P=0.018);其他病理形态学评分与肝生化指标达峰及恢复时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单纯淤胆型DILI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肝生化学变化特点及病程演变。
- 白欢欢冯惠君郭立杰张海丛何晓燕孟爽张向娥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病理特点
- 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病理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探索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特点、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例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结合病理形态特点、免疫表型及与其他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类似的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形态学特点与普通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类似,免疫表型表现为部分T细胞标记阳性、CD56、细胞毒标记物、EBER ISH阳性、CD20弱-中等阳性,其余B细胞标记物CD79a、PAX-5均为阴性。其中2例肿瘤细胞阳性表达CD8。结论异常表达CD2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免疫表型的NK细胞源性淋巴瘤,需要综合分析抗体表达情况及和其他淋巴瘤进行鉴别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模式以及多抗体联合应用对于明确诊断有重要作用。
- 王红王红任新瑜
- 关键词:NK/T细胞淋巴瘤CD20免疫组化
- 胃息肉的临床、内镜特征和病理特点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胃息肉的临床、内镜特征和病理特点,为临床胃息肉诊断提供理论参考,以提高胃息肉的治疗水平。方法纳入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确诊的胃息肉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内镜以及病理等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息肉部位:胃体息肉25例(25.00%)、贲门息肉5例(5.00%)、胃底息肉50例(50.00%)、胃窦息肉18例(18.00%)、幽门息肉2例(2.00%)。病理类型:增生性息肉32例(32.00%)、胃底腺息肉60例(60.00%)、炎性息肉6例(6.00%)、腺瘤性息肉2例(2.00%)。息肉大小:息肉80例(80.00%)<1cm、息肉14例(14.00%)1~1.9cm、息肉6例(6.00%)≥2cm。其他情况:检出异型增生例6例(6.00%),其中发生在胃窦4例(4.00%),发生在胃体2例(2.00%)。结论针对胃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对临床胃息肉的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胃息肉的诊治水平。
- 延丽雅邓结儿简东梅唐荣芳
- 关键词:胃息肉内镜病理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特点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符合率,以及不同萎缩程度及不同年龄组的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34例,统计一般资料、胃镜及病理报告、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情况。结果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534例,经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370例,其内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69.29%。慢性萎缩性胃炎好发于老年人,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窦的萎缩、肠化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高于胃角和胃体及其他部位,而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方面,胃底及贲门检出率较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萎缩的程度与肠化、上皮内瘤变程度密切相关。重度萎缩组中的重度肠化和上皮内瘤变比轻度及中度萎缩组发生率高。在不同年龄组中比较,老年组的肠化及上皮内瘤变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胃镜与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偏低,胃窦是萎缩、肠化的好发部位;肠化及上皮内瘤变的发生与萎缩程度呈正相关,老年人的萎缩、肠化及上皮内瘤变发生率高。
- 汤进芝石嫦娥周娟燕唐敏汪文生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病理肠化上皮内瘤变
- 70例慢性肝炎型DILI患者临床血清学特征及病理特点分析
- 2024年
- 目的:观察慢性肝炎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血清学特征及病理损伤程度。方法:回顾性观察70例经肝穿刺组织病理明确诊断为慢性肝炎型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用药史、合并基础病、血清学指标、影像特征及病理损伤程度等资料。结果:慢性肝炎型DILI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以45~60岁多见,平均(52.6±11.4)岁。最常见用药是中药或中成药(27.1%),其次是抗生素类(21.4%),联合用药占比32.9%;前三位并发症分别是高血压(22.9%)、糖尿病(17.1%)、甲状腺功能亢进(8.6%);17.1%患者存在过敏史;反复发作的有患者41例(58.6%),平均反复发作次数2.1次。血清学指标以ALT、AST、TBil、LY%轻度升高为主,有45例(64.3%)患者伴自身抗体阳性,以抗核抗体最常见(41.4%),炎症活动以中或重度为主,纤维化程度以轻或中度为主。结论:慢性肝炎型DILI患者多见于中年女性,易反复发作,中药或中成药是最常见用药类型,常伴有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炎症与纤维化程度常不同步。
- 李健刘云燕孙扬李俊卿董金红王翀奎
- 关键词: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
- 乳腺颗粒细胞瘤超声表现与临床病理特点分析1例报道
- 2024年
- 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发现右乳肿物10余年,近期自觉肿块较前增大于2023年3月在本院就诊。查体:右乳10点距乳头约30mm处可扪及直径约40×40mm质地偏硬、活动差、边界不清、无压痛性肿物,乳头无凹陷、溢液,皮肤无橘皮样改变。双腋下未扪及明显肿大的淋巴结。二维超声显示:右乳外上象限距乳头约30mm、距皮肤5mm见大小42×40×26mm的实性极低回声团块,边界不清、边缘模糊、呈细分叶、可见“成角、毛刺”改变;Cooper s韧带受牵拉,团块内回声不均,以极低回声为主;未见强回声及液性区,后方回声衰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团块内见丰富、紊乱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Pulsed wave doppler,PW):动脉峰值流速(Peak arterial flow rate,PSV)10.4cm/s,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0.81。超声诊断:右乳外上象限实性占位病变,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5类,见图1。乳腺X线检查:右乳外上象限见团块状高密度影,大小45×34mm,边缘呈毛刺状(BI-RADS 4C类),见图2。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无特殊。
- 何翠云周宏伟张艳华任明俊李娅萍
- 关键词:乳腺颗粒细胞瘤超声病理
- 46例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
- 2023年
- 目的通过分析46例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TLD)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提高医生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PTLD患者资料,复习其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入组男女比例1∶1。实体器官移植(SOT)40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HSCT)6例。中位年龄3岁,移植后至确诊中位时间12.5个月,HSCT患者发病明显早于SOT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14,P=0.005)。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淋巴结肿大。23例为非结构破坏性,10例为多形性,12例为单形性,1例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型。EBER检测阳性41例,阴性5例。结论PTLD是SOT或HSCT严重的并发症,多于移植后早期发生,HSCT患者术后发病明显早于SOT患者。对PTLD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
- 王琳陈光勇岳冰苏才丽张燕林
- 关键词: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临床病理特点
-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损伤患者100例病历资料,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导致肝损伤的患者为观察组(n=21),其他药物导致肝损伤的患者为对照组(n=79)。详细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肝组织病理检验结果,进而分析2组临床表现、分型、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查内容、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病理学表现。结果2组临床表现(厌食、乏力、黄疸、腹胀、恶心呕吐、厌油腻、皮肤瘙痒、皮疹)、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严重程度分级(1级、2级、3级、4级、5级)、实验室检查内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嗜酸粒细胞、血红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汇管区炎性反应、汇管区细胆管增生、肝细胞脂肪变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蜡质样细胞沉积、界面炎、胆色素沉积、毛细胆栓、凋亡小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药物导致的肝损伤患者大致相同,汇管区炎性反应、汇管区细胆管增生、肝细胞脂肪变性是两类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的主要鉴别依据。
- 覃小艳高蔚黄芳
-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肝损伤临床病理特点
- 冷球蛋白血症性肾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 2023年
- 对冷球蛋白血症肾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以此提高冷球蛋白血症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022年1月-2021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5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冷球蛋白血症肾炎患者,全部采用肾活检实验室检查、免疫荧光、肾病理学检查,以此来确定患者患病的典型特征。结果 经过对这些患者的病理诊断,能够发现在所有的患病患者中,全部病例都伴有系统性损伤的症状,约五十例病人的对冷球蛋白的血清冷凝集实验结果呈阳性。十五例并发HBV感染者,十三例并发HCV感染者。结论:由于冷球蛋白血症性肾炎有其自身的肾脏疾病特点,通过肾脏活检就可以增加对冷球蛋白血症性肾炎的诊断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医师对本病的了解,尽早实施更规范的诊断。
- 热依汗·阿不都力提甫
- 关键词:冷球蛋白血症肾炎临床病理特点
相关作者
- 戚晓昆

- 作品数:797被引量:1,726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多系统萎缩 影像 视神经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中枢神经系统
- 姚生

- 作品数:213被引量:478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影像 电生理 病理特点 影像学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 吴正成

- 作品数:7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病理特点分析 神经梅毒 影像 病理特点 影像学
- 夏德雨

- 作品数:85被引量:16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影像 视神经脊髓炎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淋巴瘤 谱系
- 洪道俊

- 作品数:134被引量:1,32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
- 研究主题:家系 骨骼肌 基因 结蛋白 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