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28篇“ 症状性“的相关文章
- 全膝置换术后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 2024年
-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症状性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018年—2023年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行TKA治疗的926例患者纳入研究。观察血栓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探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26例患者中,76例术后临床与超声检查确诊为症状性DVT,发生率为8.2%(76/926);1例肺动脉CTA检查确诊为肺动脉栓塞,发生率为0.1%(1/926)。血栓组患者男性占比[男/女,(23/53)vs(147/703),P=0.006]、吸烟者占比[是/否,(14/62)vs(75/775),P=0.008]、合并高血压[是/否,(50/26)vs(413/437),P=0.004]、心率失常[是/否,(7/69)vs(33/817),P=0.029]及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否,(57/19)vs(488/362),P=0.004]的比率、术中失血量[(151.4±77.9)ml vs(136.0±62.3)ml,P=0.045]、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168.5±96.3)vs(135.5±59.7),P=0.04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2.9±2.0)vs(2.3±1.7),P=0.010]、ESR[(20.6±19.2)mm/h vs(15.7±11.7)mm/h,P=0.002]、PT[(11.5±1.3)s vs(11.3±0.8)s,P=0.007]、Fbg[(3.6±2.2)g/L vs(3.0±0.7)g/L,P<0.001]、CRP[(21.8±27.4)mg/L vs(12.6±7.4)mg/L,P<0.001]显著高于无症状组,而INR[(1.0±0.1)%vs(1.1±0.1)%,P=0.007]、TT[(16.6±2.0)s vs(17.0±1.1)s,P=0.030]显著低于无症状组。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330,P=0.008)、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OR=2.230,P=0.027)、PLR(OR=1.840,P<0.001)、高血压(OR=1.240,P<0.001)、CRP(OR=1.040,P=0.031)为TKA术后症状性DVT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吸烟、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LR、高血压、CRP为TKA术后症状性DVT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 陈仕达万喻杨治航骆艳飞邓江
-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
- 中青年无症状性脑梗死颈动脉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是一种易被忽视的脑梗死类型,发病率高,误诊率较高。目前缺乏对中青年SBI患者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研究。本研究分析中青年SBI患者颈动脉超声特征,并进一步探索及其与SB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无神经缺损症状且完善头部磁共振检查的中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是否存在脑梗死病灶分为SBI组及非SBI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硬化,颈动脉斑块类型)、实验室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以SBI发病为因变量,以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6例(50.5%)SBI患者存在颈动脉硬化,其中低回声斑块15例(32.6%),强回声斑块8例(17.4%),混合回声23例(50.0%)。中青年SBI组患者与非SBI组患者比较,年龄及颈动脉硬化比例高于非SB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对中青年SBI发生有促进作用(OR=1.08,OR95%CI:0.078-0.0.634,P<0.05),颈动脉硬化对中青年SBI发生有促进作用(OR=2.275,OR95%CI:1.122-4.613,P<0.05)。结论年龄、本次研究发现颈动脉硬化对中青年SBI发生有促进作用,是中青年SBI发病的危险因素。
- 张微罗庆玲尹运佳
-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中青年影响因素颈动脉硬化
- 无躯体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睡眠障碍有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无躯体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的有关因素。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SCI患者126例,依据1年随访情况分为并发睡眠障碍组、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确定SCI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判定各独立影响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126例患者1年随访显示,并发睡眠障碍37例(29.37%)。两组年龄、高血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AMD、HAMA、ADL评分均为SCI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59、1.307、1.526、1.141)(~均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HAMD、HAMA、ADL评分)均对SCI患者并发睡眠障碍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4、0.685、0.688、0.652(~均P<0.05)。结论SCI患者并发睡眠障碍发生率高,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抑郁、焦虑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可能是降低睡眠障碍发生率的重要途径。
- 吴粼粼周园园
-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睡眠障碍影响因素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冠心病的诊断效果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冠心病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00例,均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依据,比较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效能。结果常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741,P<0.001),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923,P<0.001)。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冠心病具有更高的效能,可降低误诊、漏诊风险。
- 杨淇惠郭华金峰
- 关键词:无症状性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
-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SMI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SMI检出率,并以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二者对冠心病SMI的诊断效能。结果在135例疑似冠心病SMI患者中,冠脉造影确诊107例;常规心电图检查检出92例,阳性检出率85.98%(92/107);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102例,阳性检出率为95.33%(102/107)。24 h动态心电图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χ^(2)=5.515,P=0.019)。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敏感性、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9%、94.81%、81.82%,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分别为84.11%、85.93%、60.47%,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能提高SMI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
- 张晓晨许丹丹尚一楠
- 关键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常规心电图
- 无症状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心肌炎并高淀粉酶血症1例报告
- 2024年
-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免疫疗法体现出巨大优势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式[1]。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免疫疗法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癌症人群中使用率高达43.6%[2]。
- 吴锋舒华欧阳征张淼金爱林王昌美上官发辉陈春高渝君杨辉
- 从脾肾两虚夹瘀与铁死亡的相关性探讨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的发病
- 2024年
- 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是一类症状、体征表现不明显或无症状、体征的不育症,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难以做到精准分证论治。铁死亡是一种以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蓄积为特征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被认为是新发现的弱精子不育症病因。脾肾两虚夹瘀是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发病的核心病机。脾虚运化无力在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铁死亡发病中起主导作用,生理状态下的铁为清,属水谷精微,受脾胃调控;病理状态下的铁为浊,为病理产物,致男性不育。脾生脂膏可导致脂质过氧化,这触发了铁死亡的关键环节。“脾-线粒体-铁死亡”与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关系密切。此外,肾虚不抵浊毒、久病血瘀入络可促进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铁死亡发病,致病情复杂难治。探讨脾肾两虚夹瘀与铁死亡的相关性及其在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发病中的作用,有助于丰富脾肾两虚夹瘀理论的科学内涵,也有助于中医药调控铁死亡以破解无症状性弱精子不育症无证可辨的临床辨治困局。
- 徐磊史孟华陈雪松王绍年马天宇李泓莹林煦垚秦国政
- 关键词:症状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的效果及检出率分析
- 2024年
- 对比分析讨论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于检出率结果的影响及其他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分析对象为经确诊6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心律失常患者,参与诊断讨论中。先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后实施连续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两种心电图对病症的检出率数据、单纯心律失常检出率及心肌缺血持续时间等多项指标为考量检查价值的指标。结果 动态心电图的检查优势更明显,其检出率高,其余多项指标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心律失常疾病的临床检查中,建议首选动态心电图,提高疾病的确诊率。
- 周好文
- 关键词: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检出率
-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 2024年
- 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23年1月~2024年2月58例疑似冠心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观察诊断结果。结果 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更优(P<0.05)。两种诊断ST段下移情况差值明显(P<0.05)。各项指标(P<0.05),结论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较为精准。
- 何丽江媛媛
-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
-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采取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动态心电图连续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分析动态心电图的诊断结果。结果 20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显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113例,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87例。动态心电图诊断显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105例,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95例。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漏诊率为14.2%(16/113),误诊率为9.2%(8/87),灵敏度为85.8%(97/113),特异度为90.8%(79/87)。20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诊断,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95例、占比47.5%(95/200),24 h内共发作182次心肌缺血,其中0:00~5:00发作67次、占比36.8%,6:00~24:00发作115次、占比63.2%。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105例、占比52.5%(105/200),24 h内共发作278次心肌缺血,其中0:00~5:00发作63次、占比22.7%,6:00~24:00发作215次、占比77.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移持续时间为(13.5±4.6)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移持续时间为(30.1±10.9)min/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移持续时间短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采取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高,可以显著提升检出率,对于评估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存在非常重要的意义。
- 曹秋叶
- 关键词: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
相关作者
- 缪中荣

- 作品数:369被引量:3,339H指数:2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血管内治疗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急性缺血性卒中 介入治疗
- 李天晓

- 作品数:426被引量:1,577H指数:16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栓塞 动脉瘤
- 王子亮

- 作品数:157被引量:533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 栓塞 血管内治疗 血管成形术
- 王拥军

- 作品数:1,823被引量:25,155H指数:5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卒中 缺血性卒中 脑血管病 脑卒中 脑梗死
- 贺宝荣

- 作品数:557被引量:2,352H指数:26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胸椎 腰椎 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