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173篇“ 白细胞介素-1B“的相关文章
白细胞介素-1B-511C/T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联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评估白细胞介素-1B(interleukin-1B,IL-1B)-511C/T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和Embase数据库中已公开发表的关于IL-1B-511C/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6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提取的数据包括第一作者姓名、发表年份、研究对象的种族、匹配因素、对照组来源、基因分型方法、样本量、基因型计数、等位基因计数、是否满足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2190例冠心病患者和2385例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IL-1B-511C/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生风险间无明显统计学相关(T vs C:OR=1.21,95%CI 0.91~1.61;TT+CT vs CC:OR=1.24,95%CI 0.88~1.75;CC+CT vs TT:OR=1.28,95%CI 0.86~1.9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人群中与携带C等位基因和CC基因型的个体相比,携带T等位基因和TT+CT基因型的个体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分别增加了85%和116%(T vs C:OR=1.85,95%CI 1.02~3.36;TT+CT vs CC:OR=2.16,95%CI 1.10~4.24)。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中,与携带CC+CT基因型的人群相比,携带TT基因型的人群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了59%(OR=1.59,95%CI 1.03~2.47)。结论·IL-1B-511C/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生风险间无明显关联。在中国人群中,携带T等位基因和TT+TC基因型的个体的冠心病发生风险较高。
谭颖超杨珺玥王莉娜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META分析
白细胞介素-1B基因连锁不平衡分析与骨性关节炎发病率的关系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B基因中3个基因位点的连锁不平衡与骨性关节炎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300例青岛地区骨性关节炎患者和30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对IL-lB基因的-511C/T(rsl6944)、+3954C/T(rsll4363)和-31C/T(rsll43627)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分析,并测序验证酶切结果,通过连锁不平衡分析软件分析骨性关节炎组和对照组中3个IL-1B基因位点的连锁不平衡状态。结果在骨性关节炎患者和对照组中,杂合子组中差异有统计-511CT、+3954CT基因型与骨性关节炎高风险发病率相关,IL-1B基因3个位点间存在基因连锁不平衡,其中rsll43627与其他2个位点之间连锁不平衡程度在正常人群组和骨性关节炎学意义(P=0.016)。结论相对于其他位点,rsll43627位点与其他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在骨性关节炎发生中是一个易感因素。
申成凯赵海军孙代同赵希春朱卫洁赵军强吕成昱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B骨性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b10、13和干扰素-γ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血清学转换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初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b、IL-10及IL-13)和干扰素(IFN-γ)在预测自发HBsAg血清学转换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37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检测并记录{1}介素及干扰素(IL-1b,IL-10,IL-13和IFN-γ等)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通过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HBsAg滴度;LightCycler荧光定量PCR仪测定血清HBV D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干扰素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离及体外培养检测细胞{1}介素和干扰素的分泌,统计分析{1}介素和干扰素在预测自发HBsAg血清学转换的价值。结果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显示,IL-10 SNP rs1800872和IL-13 SNP rs1800925基因型在不同治疗结果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0 SNP rs1800872位点在HBV恢复组中A等位基因携带者(97.3%)高于HBsAg血清学未转换组(90%;P=0.002),但与HBsAg血清学转换组相比(94.1%;P=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携带IL-10 rs1800872 A等位基因的患者相比于携带C等位基因,HBsAg滴度下降率更低(0.09±0.01与0.05±0.08 log10IU/mL;P=0.03)。但IL-13 rs1800925基因型的患者在HBsAg滴度下降率(0.09±0.02与0.09±0.01 log10IU/mL;P=0.60)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10 SNP rs1800872携带A等位基因血清IL-10水平比C/C基因型携带者更高。体外携带A等位基因的IL-10 SNP rs1800872基因型患者分离出的PBMC(n=55)比C/C基因型携带者(n=8)分泌更多的IL-10(672.65±107.43和269.1133.09 pg/mL;P=0.02)。结论 IL-10 SNP rs1800872的A基因型与血清高含量的IL-10有关,可预测自发的血清学转换和HBV恢复。自发的血清学转换与HBV基因型无关;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HBsAg血清学转换的时长与血清IL-10的水平有关,并可预测是否发生自发HBsAg血清学转换和HBV恢复。
王芳谢梅
关键词:白介素干扰素IL-10
白细胞介素-1B多态性与神经胶质瘤的关联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B(IL-1B)多态性与神经胶质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152例神经胶质瘤患者和201例正常对照组IL-1B-511C/T和-31T/C多态性。结果 IL-1B-511C/T位点:与CC基因型相比,TT基因型显著增加了神经胶质瘤的发病风险(χ2=5.61,P=0.021)。与C等位基因相比,T等位基因显著增加了神经胶质瘤的发病风险(χ2=5.71,P=0.019)。未发现IL-1 B-31 T/C多态性频率分布在对照组和神经胶质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IL-1B-511C/T和-31T/C两位点单倍型分析显示,-511C/-31T单倍型显著降低了神经胶质瘤的发病风险(χ2=4.89,P=0.03),-511 T/-31 C单倍型显著增加了神经胶质瘤的发病风险(χ2=18.55,P<0.001)。结论 IL-1B可能是中国人群神经胶质瘤发病的易感基因。
岩亮舒云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B多态性神经胶质瘤
白细胞介素-1B基因多态性及其蛋{1}表达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目的:1.探讨白细胞介素-1B基因的-511C/T、-31T/C、+3954C/T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单倍型对COPD易感性的影响.2.观察血浆中IL-1β水平在COPD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的变化,并研究白细胞介素-1B基...
梅静静杜毅鹏房娟沈宁贺蓓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白细胞介素-1B基因多态性蛋白表达
文献传递
白细胞介素-1B-51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易感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B-511(IL-1B-51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收集关于IL-1B-511基因多态性与CP易感性相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110月。纳入文章均为病例对照试验,要求研究方法相似,必须包括研究目的、设计、具体统计方法 ,其研究结果均可提供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或可以换算成OR值及95%CI的基础数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采用基于非随机对照研究的评价量表进行质量评价,Meta分析IL-1B-511基因型的分布采用RevMan 5.1.2软件。合并效应采用ORs和95%CIs进行评价。发表偏倚通过绘制漏斗图直观判断。敏感性分析依次排除单个文献后重新进行Meta分析,估计综合效应大小。结果共10项研究纳入Meta分析,涉及病例组938名和对照组947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IL-1B-511基因多态性与CP相关性而言,等位基因遗传模型基因型C等位基因与T等位基因(OR=0.98,95%CI为0.78~1.24,P=0.87)、加性遗传模型基因型C/C与T/T(OR=1.10,95%CI为0.70~1.71,P=0.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显性遗传模型基因型C/T+C/C与T/T(OR=1.10,95%CI为0.89~1.35,P=0.39)、隐性遗传模型基因型C/C与C/T+T/T(OR=1.13,95%CI为0.91~1.39,P=0.2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基于人种的亚组分析显示IL-1B-511基因多态性与{1}种人CP易感性相关,而没有证据显示与亚洲人种相关;基于目前研究结果,IL-1B-51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P的易感性无关,但与{1}种人CP易感性相关联。结论 IL-1B-511基因多态性与CP联系可能存在地域性和种族性差异,IL-1B-511基因多态性作为欧美{1}种人CP易感性的影响因素较为明显。
李晓霞杜跃华邓嘉姝秦朴岳世超王睿
关键词:牙周炎疾病遗传易感性白细胞介素1META分析
白细胞介素-1B基因+3954C/T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B(IL-1B)基因+3954C/T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实验设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基因分析方法,比较173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168例牙周健康者IL-1B基因+3954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特点。结果IL-1B基因+3954位点CC、CT基因型检出率为96.5%和3.5%,无TT基因型,两种基因型和C、T等位基因频率在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B基因+3954位点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变异率低,+3954位点的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的易感性无关。
范卫华柳大烈章锦才肖立明谢成婕孙书昱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白细胞介素-1B基因多态性
白细胞介素-1B-511白细胞介素-1RN基因多态性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B-511(IL-1B-511)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N)基因多态性是否与消化性溃疡的易感性有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21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15例、胃溃疡患者102例)和110例正常对照组基因多态性。结果十二指肠溃疡患者IL-1RN*2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8.7%vs9.5%,P=0.005),IL-1RNL/2和2/2基因型的OR为1.93,95%CI为1.04~3.58,在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阳性的人群中,这种基因多态性的影响表现更为明显,OR为2.18(95%CI=1.01~4.68)。十二指肠溃疡组和胃溃疡组IL-1B-511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RN*2等位基因及H.pylori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分别为3.04(95%CI=1.44~6.40)和15.27(95%CI=5.42~43.00)。结论IL-1RN*2等位基因与十二指肠溃疡的易感性有关,IL-1RN*2与H.pylori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发挥着协同作用。
李球森张磊梅俏胡咏梅许建明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螺旋杆菌白细胞介素1多态现象
白细胞介素-1B和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胃溃疡、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人群中白细胞介素-1B(IL-1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与胃溃疡、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阳性的39例胃溃疡患者、35例胃癌患者和7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该人群中IL-1B-511、TNF-A-308和TNF-A-857基因多态性。结果疾病组与对照组中IL-1B-511各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胃溃疡组TNF-A-308各基因型的频率分布、TNF-A-857各基因型的频率分布以及胃癌组TNF-A-308各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与携带TNF-A-308G/G者比较,携带TNF-A-308A/A者发生胃溃疡的危险性为OR=21.62(95%CI:2.07~226.13);与携带TNF-A-857C/C者比较,携带TNF-A-857T/T者发生胃溃疡的危险性为OR=5.37(95%CI:1.28~22.50);与携带TNF-A-308G/G者比较,携带TNF-A-308A/A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为OR=16.41(95%CI:1.62~116.55)。结论TNF-α基因多态性与胃溃疡、胃癌的易感性相关。
向瑜杨致邦陈瀑苏善平郭丽媛石海波周汛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B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胃溃疡胃癌幽门螺杆菌
白细胞介素-1B基因启动子-31T/C和外显子5+3953C/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B(interleukin-1B,IL-1B)基因启动子-31T/C和外显子5+3953C/T多态性与成都汉族地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成都汉族地区100例CHD患者(CHD组)和144名健康人(对照组)的,L-1B基因启动子-31T/C和外显子5+3953C/T的基因型。结果在成都汉族地区JL-1B基因外显子5+3953位点发现了CC和CT两种基因型,同时在IL-1B基因启动子-31位点发现了CC、TC、TT3种基因型。IL-1B基因外显子5+3953位点C/T多态性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B基因启动子-31位点T/C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CHD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2.12倍(相对比值比(OR)=2.12,95%可信区间(CI):1.45~3.093。结论IL-1B基因启动子-31位点T/C多态性可能是成都汉族地区CHD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
朱银华徐永春周斌梁伟波王艳云高林波张林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冠心病

相关作者

田锋
作品数:3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
研究主题:白细胞介素-1B 基因多态性 胃癌发生 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
房娟
作品数:15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蛋白表达 发病机制 肺功能 戒烟
姚育红
作品数:18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肝纤维化 内镜 幽门螺杆菌感染 白细胞介素-1B
杜毅鹏
作品数:31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诱导痰 COPD患者 发病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廖爱军
作品数:100被引量:374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肿瘤 肿瘤 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