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9篇“ 白花泡桐“的相关文章
闽东沿海茶园套种白花泡桐生长与温湿效应
2024年
在罗源县鉴江镇进行茶园套种白花泡桐试验,以单作茶园为对照,对不同处理的茶树生长、新梢长度、发芽密度、茶叶鲜重以及白花泡桐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生物量积累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茶园套种白花泡桐可以形成复合林分,树冠层次明显;茶树新梢长度增加28.19%,发芽密度增加16.72%,茶叶产量增加20.79%;7年生白花泡桐生长状况良好,单株立木材积可达0.1643 m^(3),单位面积立木材积可达25.6258 m^(3)/hm^(2),单位面积地上部分生物量达9595.56 kg/hm^(2);单株生物量中干材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64.17%,枝叶较稀疏;在最热月7月的8:00—16:00测定期间,套种林平均降温率8.90%,平均增湿率12.43%,套种白花泡桐具有明显的降温增湿效果。
魏清鹏
关键词:茶树白花泡桐套种生物量
白花泡桐叶片提取物的抗皮肤光老化作用研究
2024年
考察白花泡桐叶片提取物(Paulownia fortunei leaf extract,PFLE)对紫外线B(UVB)诱导的皮肤光老化小鼠的影响。将小鼠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组(M)、低剂量PFLE组(L-PFLE)、中剂量PFLE组(M-PFLE)、高剂量PFLE组(H-PFLE)。NC组小鼠不照射。其他组小鼠使用紫外线光疗仪进行UVB照射。UVB照射当天,NC组和M组小鼠背部涂抹雪花膏,L-PFLE组、M-PFLE组和H-PFLE组小鼠分别涂抹50,100和200 mg/kg的PFLE乳膏。UVB照射和给药周期均为6周。检测了小鼠的体重、皮肤含水量、皮肤氧化应激指标、HYP和HA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皮肤形态。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了小鼠皮肤中Nrf2(细胞核)、Keap1和HO-1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RT-qPCR检测了小鼠皮肤中MMP-1、MMP-3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M组比较,L-PFLE组、M-PFLE组和H-PFLE组小鼠皮肤含水量升高,皮肤形态明显改善,SOD、CAT和GSH-Px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Nrf2(细胞核)和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Keap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HYP和HA水平升高,MMP-1和MMP-3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表明PELE经皮给药具有良好的抗皮肤光老化作用。
孙琳张曼
关键词:皮肤光老化抗氧化羟脯氨酸透明质酸
切根贴膜对豫东平原农田防护林白花泡桐光合能力的影响
2024年
农田防护林是豫东平原“中原粮仓”的重要生态屏障;切根贴膜在高效缓解林带胁地效应的同时,亦对其自身成长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以豫东平原农田防护林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为对象,探究不同距离(1、2和3 m)切根贴膜处理对泡桐林带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试图从光合生理角度揭示泡桐防护林切根贴膜的生长效应与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切根贴膜处理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近距离(1 m)处理降低作用最明显,其通过造成P_(n)和蒸腾速率(T_(r))显著下降,实现对叶片光合能力的负向效应;(2)远距离(3 m)主要造成P_(n)显著下降,对T_(r)影响不大,造成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iWUE)显著降低,不利于植物生长;(3)随机森林分析进一步发现,叶片P_(n)和iWUE是响应不同距离的切根贴膜处理的主要指标。综合比较,距树干2 m处切根贴膜白花泡桐叶片光合能力最强,叶片iWUE最好。
陈本学李雁冰张慧斌张慧斌李文博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断根泡桐光合特性
一种白花泡桐叶的HPLC质量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花泡桐叶的HPLC检测方法,包括(1)配制毛蕊花糖苷的标准溶液;(2)对白花泡桐叶进行完全提取,提取液用0.45μm滤膜过滤;(3)进行HPLC检测:先将对照品溶液进样检测,再将供试品溶液进样检测,通过...
魏华韩玉茹郭洪伟
一种提高白花泡桐组培生根苗抗逆能力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林木种苗繁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白花泡桐组培生根苗抗逆能力的方法。本发明方法使用的生根培养基中含有0.2~0.4mg/L水杨酸(SA)。将白花泡桐无根芽苗接种于上述生根培养基中,可以抑制白花泡桐在生根培养...
黄宁珍冼康华何金祥苏江付传明 刘宝骏 桑瑾涵
白花泡桐叶片和细根对干旱胁迫的协同响应
2024年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下白花泡桐叶片与细根协同响应的规律和机制。【方法】以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幼苗为试验材料,选取若干盆栽苗,采取控水法,设置正常供水、轻度干旱、重度干旱3个水分处理,研究干旱胁迫下白花泡桐幼苗叶片和细根协同响应的机制。【结果】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白花泡桐叶脉直径保持不变,而叶脉密度持续降低,叶片氮含量升高。叶脉密度与根呼吸速率、比叶面积和叶片氮含量负相关,与叶片厚度正相关;根呼吸速率与叶片厚度负相关,与比叶面积和叶片氮含量正相关。【结论】叶脉所表征的碳运输特征驱动了白花泡桐地上和地下器官对干旱的协同响应,未来对白花泡桐进行种质改良和利用时可以考虑优化叶脉性状特征。
刘新宇李湘郭冰林孔德良范国强赵振利
关键词:干旱胁迫
一种提高白花泡桐在重金属污染地定植成活率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白花泡桐在重金属污染地定植成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制0.4‑0.6mg/L的Na<Sub>2</Sub>SeO<Sub>3</Sub>水溶液;在白花泡桐小苗定植到重金属污染地的前2‑4天,每10...
黄宁珍何金祥苏江 洗康华付传明 刘宝骏 桑瑾涵
白花泡桐果皮和花芽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白花泡桐果皮和花芽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ODS等柱色谱层析方法对白花泡桐果皮和花蕾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分析(MS,CD,^(1)HNMR与^(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花泡桐果皮中分离纯化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aulownione A(Ⅰ),(2R,3R)-4’,5’,5,7-tetrahydroxy-3’-methoxy-6-[6-hydroxy-3,7-dimethyl-2(E),7-octadienyl]flavanone(Ⅱ),tanariflavanone D(Ⅲ),isopaucatalinone B(Ⅳ),prokinawan(Ⅴ),洋芹素(Ⅵ)。从其花芽中分离纯化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diplacone(Ⅶ),3’-O-methyl-5’-methoxy-diplacol(Ⅷ),diplacol(Ⅸ),异槲皮苷(Ⅹ),金圣草黄素(Ⅺ),dihydrotricin(Ⅻ),(-)-芝麻素(ⅩⅢ),(+)-松脂素(ⅩⅣ),(erythro)-longifloroside B(ⅩⅤ),(threo)-longifloroside B(ⅩⅥ),毛蕊花糖苷(ⅩⅦ),异毛蕊花糖苷(ⅩⅧ)。结论其中化合物ⅩⅤ和ⅩⅥ为首次从泡桐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Ⅲ、Ⅳ、Ⅴ、Ⅷ、Ⅸ、Ⅺ、Ⅻ和ⅩⅣ为首次从白花泡桐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白花泡桐的花芽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可作为该类化合物(毛蕊花糖苷)的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张文超吴素英张梦蛟贾献慧唐文照
关键词:泡桐属白花泡桐化学成分苯乙醇苷
白花泡桐PfLAC对泡桐丛枝植原体的响应
郎雅琴
白花泡桐幼苗在不同干旱胁迫和昼夜之间的应对策略
植物通过改变自身的形态特征、生理活性和招募不同的根系微生物来应对环境变化。干旱是分布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危害性最大的自然灾害,针对植物的抗旱性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泡桐是一种适应性强,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的速生树...
王豪杰
关键词:白花泡桐干旱胁迫昼夜节律丛枝菌根真菌

相关作者

范国强
作品数:211被引量:638H指数:18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泡桐 泡桐丛枝病 丛枝病 白花泡桐 四倍体
赵振利
作品数:127被引量:276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泡桐 白花泡桐 四倍体 二倍体 泡桐丛枝病
翟晓巧
作品数:238被引量:681H指数:16
供职机构: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泡桐 泡桐丛枝病 构树 丛枝病 花椒
乔杰
作品数:64被引量:43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泡桐 白花泡桐 聚类分析 优树 楸叶泡桐
李芳东
作品数:181被引量:83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杏李 种间杂交 杜仲胶 白花泡桐 泡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