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7篇“ 白质纤维束“的相关文章
- 一种白质纤维束追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质纤维束追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采集脑部DWI图像,对脑部DWI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白质纤维束的信号特征向量,白质纤维束信号特征向量为起始点信号特征向量和/或信号特征向量序列,将白质...
- 张鑫媛杨怡琼吴烨冯衍秋冯前进陈武凡
- 基于DTI的脑肿瘤术前脑白质纤维束融合神经导航系统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DTI的脑肿瘤术前脑白质纤维束融合神经导航系统,通过数据采集模块通过获取影像学数据及图像,并将获取的图像由DTI数据处理模块进行DTI处理,得到DTI处理后的脑白质纤维束,同时将数据由同步模拟模块进行...
- 郑军
- 基于T1加权图像的白质纤维束分割方法
- 2024年
- 白质纤维束分割方法通过识别连接不同脑区的白质通路,为脑连接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神经通路参考信息。然而,传统的白质纤维束分割方法主要依赖于弥散磁共振图像(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MRI),由于获取弥散磁共振图像比较耗时,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1加权图像的白质纤维束分割方法,通过计算T1加权图像的结构张量来提示可能的纤维走向,进而提高白质纤维束的分割精度。此外,本文在模型训练期间引入弥散磁共振图像的特权信息来指导模型学习,从而提升白质束分割模型性能,具有挑战性的束分割效果提升明显,其中左穹窿(Left fornix,FX_left)的Dice得分提高了5%,右穹窿(Right fornix,FX_right)的Dice得分提高了6%。。本研究弥补了在缺少弥散磁共振图像的场景下无法进行神经通路分析的不足,扩展了神经通路分析的应用场景。
- 焦瑞柯张小凤叶初阳
- 关键词:医学图像分割白质纤维束
- 弥散磁共振成像脑白质纤维束语义分割网络的研究
- 大脑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白质作为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连接大脑中的各个区域,在促进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协调与整合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弥散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MRI,d MRI)作为一种独特的非侵入...
- 徐鹏博
- 关键词:弥散磁共振成像
- 融合解剖先验的脑白质纤维束自动分割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解剖先验的脑白质纤维束自动分割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全脑纤维点坐标和结构T1磁共振图像,基于全脑纤维点坐标确定浅层白质纤维和深层白质纤维,基于所述结构T1磁共振图像生成解剖脑分区图;基于浅层白质...
- 宗芳荣张迪
- 基于扩散频谱成像的卒中后基底节失语的语言相关白质纤维束微结构改变的研究
- 研究背景及目的: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语言功能不仅限于大脑皮层层面,还涉及皮层下结构(灰质核团+白质纤维)。基底节失语作为临床常见的失语症类型,与皮层性失语相比,症状较轻且不典型,持续时间较短,恢复期也较短,预后较好,这...
- 李雪薇
- 关键词:白质纤维束
-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联合白质纤维束成像技术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联合白质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各项参数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例接受手术的CSM患者(CSM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接受颈椎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及DTI扫描,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DTI和DTT参数值,主要指标包括分数各向异性(FA)、平均弥散系数(DC-avg)及白质纤维束密度(DTT-density)值,并记录每位CSM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脊髓受压程度,同时根据JOA评分对CSM患者进行分级,以脊髓受压程度与JOA评分分为影像学典型表现组及影像学非典型表现组。比较CSM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DTI、DTT参数的差异,通过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影像学典型表现组及非典型表现组CSM患者DTI、DTT参数与JOA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CSM组患者(除C1/2的FA、DTT-density值及C7/T1的DC-avg、DTT-density值外)FA及DTT-density值较对照组健康志愿者明显降低,DC-avg较对照组健康志愿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M组患者(除C3/4、C6/7的DTT-density值外)受压迫节段的FA、DC-avg、DTT-density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典型表现组脊髓受压程度与患者JOA评分相关(P<0.05),而影像学非典型表现组脊髓受压程度与JOA评分不具有相关性(P>0.05)。影像学典型表现组患者及非典型表现组患者的FA、DC-avg、DTT-density值与患者JOA评分相关(P<0.05)。结论 在CSM患者的术前诊断中,FA、DC-avg、DTT-density值与患者的JOA评分密切相关,可有效判断患者的实际神经损伤。
- 谢思民樊淋胡亦劼唐可权正学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
- 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大脑白质纤维束微结构异常的扩散峰度成像研究
- 2024年
- 目的使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评估全面性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GDD)患儿大脑白质纤维束微结构的改变。材料与方法这项前瞻性研究纳入了37例GDD儿童作为试验组和32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DKI序列扫描,经过后处理得到扩散张量和峰度张量参数。使用基于束的空间统计学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比较了这些参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将组间有显著差异纤维束内的参数值与GDD儿童的神经发育得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DD组右侧皮质脊髓束和右侧丘脑前辐射的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均显著升高(P均<0.05);双侧丘脑前辐射、双侧皮质脊髓束和右侧上纵束的径向扩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RD)也显著升高(P均<0.05)。此外,GDD组的径向峰度(radial kurtosis,RK)则显著降低(P均<0.05),包括双侧丘脑前辐射、双侧皮质脊髓束、双侧下额枕束、双侧上纵束、双侧下纵束、小钳、左侧钩状束和右侧扣带回。相关性分析发现,左侧下纵束和左侧钩状束的平均RK值与适应性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349、0.486,P均<0.05);左侧钩状束的平均RK值与精细动作得分和个人-社交行为得分均呈正相关(r=0.365、0.590,P均<0.05)。结论DKI技术能够检测到GDD儿童大脑白质纤维束微结构的异常,为探索GDD潜在病理机制提供了有用的价值。
- 张晓雪赵鑫沈艳勇程美英程美英杨喆璇冯占起张小安
- 关键词:白质
- 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特异性脑白质纤维束改变-基于白质骨架的弥散定量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FD)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特异性改变。方法 选取25例儿童SCIWOFD患者(SCIWOFD组)及27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发育儿童(对照组)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利用基于白质纤维骨架的空间统计学方法(TBSS)分析两组之间脑白质纤维束的差异,并进一步量化分析儿童SCIWOFD患者脑白质纤维束改变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利用TBSS进行儿童SCIWOFD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与HCs相比,儿童SCIWOFD患者右侧上纵束、左侧胼胝体压部和右侧内囊后肢的各向异性分数(FA)显著增加,平均扩散率(MD)、纵向弥散率(RD)显著减低,未发现DTI相关指标与感觉运动评分、患者年龄、病程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在使用右侧上纵束的FA值作为两组样本的分类指标时,其曲线下面积(AUC)达到了0.903。结论 儿童SCIWOFD患者存在显著的脑白质纤维束改变,同时TBSS作为儿童SCIWOFD筛查工具具有一定的潜力,并为未来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视角。
- 郑卫敏王玲杨贝宁李坤成卢洁陈楠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一种脑白质纤维束标本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人脑标本保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白质纤维束标本的制备方法。该脑白质纤维束标本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颅脑标本制备;(2)脑白质纤维束标本制备:①对颅脑标本,在其颅骨的钻孔处及颈部置管处注入流动自来水反...
- 李陈江晓春
相关作者
- 张海捷

- 作品数:20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主题:PET/CT 视通路 发射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 刘继欣

- 作品数:18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纤维束 白质纤维 白质纤维束 大脑功能 大脑白质
- 冯华

- 作品数:780被引量:1,880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神经内镜 手术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显微手术 脊髓损伤
- 田俊

- 作品数:45被引量:126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 CE-MRA MR成像 全泪道
- 孙国臣

- 作品数:56被引量:28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术中磁共振 神经导航 胶质瘤 弥散张量成像 高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