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7 篇“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的相关文章
从肝肾论治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2025年 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为本虚标实之证,病势缠绵,以虚实夹杂者为著。其证以肾虚为本,髓亏、肝郁为标,其病位在脑,多由于年老肾虚及情志不遂引起脑萎髓空,脑神及脏腑功能失调,故见神智减退、反应呆钝,兼见情志活动异常。肾虚精亏是病机关键所在,该病皆由此作,并贯穿疾病始终。除肾虚外,肝郁气滞亦不容轻视。临证当谨守病机,把握主线,治疗上应益肾疏肝,补脑充髓,使肝气得疏,脑髓得充,神机得俱。 贾晴晴 康林林 杨亚平 葛玲玲 李霞 董宁关键词: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从肝肾论治 肾虚精亏 益气活血通窍汤用于气虚血瘀型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的疗效研究 2024年 目的 研究气虚血瘀型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应用益气活血通窍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与观察组(益气活血通窍汤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管性 痴呆辨证量表评分、临床痴呆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性 痴呆辨证量表评分、临床痴呆评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气虚血瘀型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应用益气活血通窍汤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可以提高治疗效率,改善症状。 赵文华 王锋关键词:气虚血瘀型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进展危险因素分析2023年 目的分析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SAE)进展程度与肾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SAE患者68例设为SAE组,同期行头颅MRI、神经系统查体及智能评分均正常者50例设为对照组。根据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患者的自我评分情况将SAE组患者分为SAE轻度组(31例)、SAE中度组(29例)、SAE重度组(8例)。检测相关肾脏功能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E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E组高血压病、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 性 心脏病、糖尿病、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E重度亚组及轻度亚组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高血压、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 性 心脏病及肾小球滤过率水平为SA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轻度SAE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肾小球滤过率(P<0.05);中度SAE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GFR(P<0.05)。与SAE轻度亚组比较,SAE重度亚组GFR水显著降低(P<0.05)。结论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等是SAE和中度SAE的独立危险因素。 施萌婧 刘新华 李霞 周喜燕 王振华 臧运华关键词: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肾小球滤过率 血肌酐 胱抑素C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治疗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的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治疗在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三科某院2021年3月~2023年2月80例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治疗。评估治疗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生化指标、智力评分、血液流变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60 d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60 d后观察组的长谷川智力量表(H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智力。 王晓霞 王瑞先 吴圣贤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 针灸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益气活血通窍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中药自拟方益气活血通窍汤(通窍活血汤加减组成)治疗气虚血瘀型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气虚血瘀型SA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疾病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通窍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疗程为20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性 痴呆辨证量表(SDSVD)评分、临床痴呆评价量表(CDR)评分、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20 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10%(33/34),对照组为61.76%(21/34);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χ^(2)检验)和总体疗效(秩和检验)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量表评分方面,治疗20 d后,2组患者的SDSVD评分和CD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H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对SDSVD评分和CDR评分的降低作用及对HDS评分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安全性 方面,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和终止试验病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通窍汤治疗气虚血瘀型SAE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患者认知、记忆及情感等各方面功能的衰退,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陈曼逸 蔡艺贞 周嘉澄 郭红关键词:通窍活血汤 气虚血瘀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临床疗效 安全性 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2023年 目的 研究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SAE)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符合SAE诊断标准的患者200例,采用血管性 痴呆辨证量表(SDSVD)对纳入病例进行分型,根据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肌酐(Scr)、尿酸(UA)、胱抑素C(Cys C)水平,探讨SAE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上述肾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肾精亏虚型的GFR、UA、Scr、Cyc C水平与其他各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阳上亢型的UA水平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窍型的Scr水平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FR、Scr、UA、Cyc C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SAE诊断及辨证分型上可起到提示作用,GFR、UA、Scr水平与SAE疾病进展有相关性 。 施萌婧 臧运华 刘新华 李霞 周喜燕 王振华关键词:痴呆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中医辨证分型 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SAE)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为SAE患者更好的中医辨证提供依据,为中医治疗SAE提供依据和新思路。 方法:选取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以及青岛市黄岛区第二... 施萌婧关键词: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中医辨证分型 文献传递 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CT诊断2019年 目的:探讨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 分析53例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CT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53例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CT影像中,根据病灶分布情况诊断I型4例,Ⅱ型34例,Ⅲ型15例,其中52例伴脑萎缩,5例伴脑出血,3例伴大面积脑梗死。结论: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临床出现典型痴呆较晚,CT检查能及时发现大脑白质区脱髓鞘病灶,在临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有重要鉴别价值,为临床早诊断、提前进行综合干预治疗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 温华昌 李德志 汪世花关键词: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脑白质 疏松 CT 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的影像学诊断研究2019年 目的:探讨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的影像学诊断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治疗的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患者58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检测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检测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结果: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测后,发现观察组CT征象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并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痴呆状况、语言不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影像学诊断应用在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的检测,临床效果好,患者症状缓解较快,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高血压、痴呆状况、语言不清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徐娜 李军 孟庆涛 王娟关键词:影像学 CT 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的CT和MRI诊断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分析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的C T和M R I表现,提升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是分别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对本组患者的CT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的50例患者病灶主要分布在脑室的周围,呈现出扇形对称性 或者是不对称性 的分布,其边缘较模糊,在CT检查中表现为低密度区,MRI检查中表现为相等或是稍长的T1与长T2的改变,FLAIR表现为高信号且伴有单发或者多发的软化灶、脑萎缩、脑梗死、脑出血等。结论: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在CT检查或MRI检查上具有着特征性 的表现。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CT检查尤其是MRI检查能够为皮层 下 动脉硬化 性 脑病 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周洁 朱益幡关键词: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CT检查 MRI检查 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