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7篇“ 皮棉产量“的相关文章
- 南疆陆地棉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性状的遗传贡献及决策系数分析
- 2024年
- 研究陆地棉亲本及F1组合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性状的遗传,为育种工作者对某些性状的选择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130个陆地棉品种(系)及其206个F1组合的4个农艺性状和4个产量性状的观察结果进行了遗传贡献分析和决策系数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亲本的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5.54%~50.83%之间, F1组合则在3.96%~55.87%之间。农艺性状(除第一果枝节位对衣分外)对产量性状的加性贡献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贡献率在4%~100%),五瓣铃率和株高对单株铃数和铃重的加性贡献率和显性×环境互作贡献率均达0.01以上的正向极显著水平。遗传效应中受加性效应控制有第一果枝高度、株高、五瓣铃率、铃重和衣分,其中衣分为最大。株高除加性效应较小外,其显性效应、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和互作广义遗传率均为最大。确定了提高陆地棉杂交种后代单株皮棉产量的主要决策性状和限制性状。陆地棉变异系数幅度较大;五瓣铃率和株高对提高单株铃数和铃重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是提高单株皮棉产量的主要决策性状。
- 李长喜董占鹏关永虎刘金伟李航梅拥军
- 关键词:陆地棉产量性状农艺性状
- 陆地棉正反交F_(2:3)家系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研究棉花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为丰富棉花育种的基础材料和培育优良杂交种提供依据。【方法】以陆地棉徐州142和系9的正反交组配合衍生的90和78份F_(2:3)家系,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组合的株高、果枝数、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单铃重和衣分等指标和棉花单株皮棉产量的关系。【结果】F_(2:3)家系具有丰富的变异,大部分性状表现出典型数量遗传特点,普遍存在超亲分离现象,各个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明显。单株籽棉产量和单株皮棉产量与株高、果枝数、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和单铃重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提取了两类主成分,PC_(1)代表棉铃生长因子;PC_(2)代表衣分和铃重综合选择因子。有效铃数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对棉花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结论】有效铃数对棉花产量贡献最大,选择有效铃数多的棉花品种是高产品种选育重要途径,但也要考虑单铃重、衣分和有效果枝数,有利于培育棉花新杂交系。
- 赵康任丹梁维维庞博马尚洁张梦媛高文伟
- 关键词:陆地棉
- 适宜施氮量提高棉花氮磷钾养分积累和皮棉产量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棉花是喜磷喜钾作物,适宜的施氮量不仅可以保证棉花的营养生长,还会促进磷、钾的吸收。为此我们研究了中熟和中早熟棉花品种的适宜施氮量。【方法】田间试验于2019—2020年在河南安阳开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7个施氮量:0、60、120、180、240、300、360 kg/hm^(2),依次记为N0、N60、N120、N180、N240、N300、N360;副区为黄河流域两个主栽棉花品种冀棉228(中熟)和鲁棉研28号(中早熟)。在棉花采收期,测定了棉花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氮、磷、钾含量,计算氮、磷、钾累积量和皮棉生产效率。【结果】与N0相比,中熟品种冀棉228地上部生物量在施氮0~24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施氮量超过240 kg/hm^(2)后生物量不再显著增加;而中早熟品种鲁棉研28号地上部生物量在施氮量超过180 kg/hm^(2)后,就不再显著增加。施氮显著增加了冀棉228和鲁棉研28号地上部的氮、磷、钾累积量,冀棉228分别增加了37.5%、23.5%、29.2%,鲁棉研28号分别增加了47.2%、34.0%、35.5%。鲁棉研28号提高的幅度大于冀棉228。棉花氮、磷、钾积累量的增加65.9%~82.4%是由于地上部生物量的增加,17.6%~34.1%是由于地上部氮、磷、钾含量的增加。冀棉228的单株成铃数和鲁棉研28号的单铃重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通过线性加平台模拟得到的两个品种的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180和188 kg/hm^(2),对应的皮棉产量分别为1661和1538 kg/hm^(2)。氮、磷、钾皮棉生产效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磷素、钾素皮棉生产效率与氮素皮棉生产效率呈正相关。产量收获指数与氮、磷、钾的累积量显著负相关,而与氮、磷、钾收获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肥料利用效率的间接选择指标。【结论】适宜的施氮量可有效提高棉花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磷、钾含量,二者的增加共同提高了棉铃�
- 冯卫娜郑苍松李小飞孙淼邵晶晶李鹏程董合林
- 关键词:施氮量养分含量
- 不同生态环境下陆地棉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下陆地棉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可以为通过株型选择实现棉花的生态穿梭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百棉1号和TM-1形成的陆地棉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山西运城(环境Ⅰ)和河南新乡(环境Ⅱ)2个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对陆地棉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了变异、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相比株型性状,皮棉产量更易受环境影响;不同环境下总果枝数和有效果枝数与皮棉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环境下株高和有效果枝数对皮棉产量均具有正向直接通径作用,在环境Ⅰ株高的贡献最大,在环境Ⅱ有效果枝数的贡献最大;回归分析进一步证明不同环境下有效果枝数对皮棉产量均有正向显著影响,在环境Ⅰ可通过选择总果枝数和有效果枝数促进高产,在环境Ⅱ可通过选择株高和有效果枝数促进高产。【结论】株高、总果枝数和有效果枝数对皮棉产量的贡献较大,但在不同环境中要注意选择的偏重性。
- 刘巧王园园张雪敏王清连李成奇
- 关键词:陆地棉株型皮棉产量通径
- 杂交棉皮棉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为明确杂交棉皮棉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以2016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11个杂交棉品种为材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杂交棉皮棉产量的11个主要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衣分(ri=0.52)>单株铃数(ri=0.49)>铃重(ri=0.44)>黄萎病抗性指数(ri=0.41)>始果枝着生节位=霜前花率=比强度(ri=0.36)>生育期(ri=0.32)>枯萎病抗性指数(ri=0.31)>马克隆值(ri=0.27)>纤维长度(ri=0.26),说明对杂交棉皮棉产量影响最大因素为衣分,其次为单株铃数、铃重;影响较小的因素为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在杂交棉组合的选育和高产栽培实践时,主攻方向为高衣分和结铃性强的品种,同时注重黄萎病抗性。
- 黄晓莉戴宝生李蔚闫振华张华崇赵树琪
- 关键词: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农艺性状
-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棉花“三桃”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被引量:5
- 2017年
- 以172份陆地棉骨干品种(系)为材料,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南新乡和西北内陆棉区的新疆石河子2个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对棉花"三桃"(伏前桃、伏桃、秋桃)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了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环境条件下"三桃"性状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程度存在差别。河南新乡伏桃、秋桃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伏前桃与皮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新疆石河子伏桃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伏前桃、秋桃与皮棉产量呈微弱正相关。不同环境条件下"三桃"性状对皮棉产量的贡献不尽一致。2个生态环境中伏桃对皮棉产量的正向直接作用均最大,伏前桃对皮棉产量均为正向直接作用,但差别较大,秋桃对皮棉产量的作用最小。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河南新乡可以通过增加伏桃提高皮棉产量,新疆石河子可以通过增加伏桃和伏前桃提高皮棉产量。研究结果为协调棉花早熟性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指导棉花生态穿梭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 徐新娟宋丽冯国礼艾尼江
- 关键词:棉花皮棉产量通径分析
- 10个棉花两系材料的主要性状与皮棉产量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对利用核雄性不育系(两系)配制的10个组合进行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对皮棉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是单株铃数,各个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单株铃数(r=0.8372)>果枝始节(r=0.7446)>单铃重(r=0.7423)>霜前花率(0.7179)>衣分(0.7142)>果枝数(0.6719)>籽指(0.6487)>株高(0.6434)>生育期(0.6269)。通过对各材料的皮棉产量与对照优势分析表明,10个组合中的5个组合有对照优势,且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双达30以上的组合有5个,D、E、F组合综合性状较好。
- 朱协飞司占峰
- 关键词:棉花灰色关联分析
- 陆地棉品种(系)资源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6年
- 以我国近年来育成或引进的172份陆地棉骨干品种(系)为材料,对2年棉花株高、主茎长度、主茎节间长度、总果枝数、有效果枝数、果枝长度、果枝节间长度和果枝夹角等8个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了变异、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株型性状和皮棉产量的变异年度间差别不大;除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其它株型性状均与皮棉产量呈不显著或显著正相关;2年除株高和主茎长度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方向相反,其它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均方向一致;对皮棉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性状是有效果枝数,其次是果枝节间长度;回归与相关、通径结果吻合,表明可以通过提高有效果枝数和果枝节间长度,降低总果枝数或果枝长度促进皮棉产量。研究结果为棉花株型育种的性状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 付远志李鹏云王浩丽王清连李成奇
- 关键词:株型性状皮棉产量通径
- 多环境下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及F_1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的表型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以1套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亲本材料,采用株系间随机成对杂交组配F1,在5个环境下鉴定片段代换系亲本及F1的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与轮回亲本(中棉所36)相比,F1在铃重与皮棉产量性状上具有一定的对照优势,亲本与F1的纤维长度与比强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对照优势,且环境间表现一致。F1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在各个环境下的中亲优势均值全部为正,且相对较大。除个别环境外,纤维长度、马克隆值与比强度的中亲优势均值也全部为正,但数值相对较小。片段代换系及F1的遗传变异丰富,部分亲本与F1在多个环境下的综合表现优异,其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得到同步提高,群体材料的遗传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 黎波涛石玉真龚举武李俊文刘爱英王涛商海红巩万奎陈婷婷葛群张金凤王永波胡玉枢袁有禄
- 关键词: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皮棉产量纤维品质表型分析
- 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及F_1皮棉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探讨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皮棉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明确其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以1套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及F1为材料,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的方法,对5种环境条件下代换系亲本及F1的皮棉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以铃数最大,铃重次之,衣分最小,且F1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在所有环境下均比代换系亲本要小。铃数、衣分及铃重与皮棉产量均呈正相关,除个别环境外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其与皮棉产量的相关和偏相关系数在代换系亲本中以铃数最大,而F1中则以衣分最大。衣分、铃数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程度受环境影响小,而铃重受环境影响较大。除一种环境外,代换系亲本的直接通径系数以铃数最大,衣分次之,铃重最小,而F1中则以衣分最大,铃数次之,铃重最小;代换系亲本中各因素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而F1中铃数与铃重相互之间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材料类型和环境条件不同,其产量构成因素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程度及贡献大小也存在较大差异。代换系亲本产量育种的主攻目标前期应该重在衣分,后期重在铃数,而F1则始终以提高衣分为主。
- 黎波涛石玉真龚举武李俊文刘爱英王涛商海红巩万奎陈婷婷葛群王永波贾琳胡玉枢袁有禄
- 关键词: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皮棉产量通径分析
相关作者
- 庞保印

- 作品数:117被引量:31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研究主题:棉花 陆地棉 分子标记 彩色棉 亚洲棉
- 孙君灵

- 作品数:157被引量:622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研究主题:棉花 陆地棉 彩色棉 棉花种质资源 SSR
- 杜雄明

- 作品数:258被引量:1,155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研究主题:棉花 陆地棉 彩色棉 种质资源 亚洲棉
- 周忠丽

- 作品数:167被引量:536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研究主题:棉花 彩色棉 半野生 野生棉 陆地棉
- 潘兆娥

- 作品数:152被引量:456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研究主题:陆地棉 棉花 分子标记 亚洲棉 彩色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