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6篇“ 皮质骨螺钉“的相关文章
Renaissance机器人辅助下皮质骨螺钉质疏松患者腰椎固定中对照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皮质骨螺钉质疏松患者腰椎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3年9月手术的24例质疏松腰椎后路固定患者(密度测量T值均<-2.5)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1例患者,采用Renaissance机器人植入皮质骨螺钉;B组13例患者采用C臂X线机透视徒手植入。比较两组术后皮质骨螺钉置入效果,以及术后、末次随访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三维CT提示A组近端小关节侵犯率及螺钉准确性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6~1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7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提示所有患者椎间融合良好,未发现螺钉松动或断裂。术后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和JOA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组间不同时相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质疏松患者,Renaissance机器人辅助下进行腰椎皮质骨螺钉置入更为安全。
杨露露段永超郝定均刘团江宋宗让尹新华杨明陈旭旭刘世长
关键词:机器人辅助骨质疏松腰椎皮质骨螺钉螺钉松动
一种用于断钉取出的皮质骨螺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断钉取出的皮质骨螺钉,涉及皮质骨螺钉领域。包括螺钉主体,螺钉主体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螺帽,螺帽的顶面开设有六角槽,六角槽内壁下侧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插槽,两个插槽内壁的四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凸形弹片,六角槽...
陆国海
缝线环抱Nice结弹性固定下胫腓与皮质骨螺钉固定在治疗踝关节折下胫腓损伤的疗效对比
2024年
目的 对比缝线环抱Nice结弹性固定与皮质骨螺钉固定(CBT)在踝关节折伴下胫腓损伤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踝关节折伴下胫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保证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缝线环抱Nice结弹性固定)和对照组40例(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美国足踝学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及踝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内侧关节间隙(MCS)、下胫腓关节间隙(TFCS)、胫腓重叠(TFO)、钙素(BGP)、碱性磷酸酶(BALP)、β-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β-CTX)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及康复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MCS、TFCS较术前明显降低,TFO较术前明显升高,而两组患者术后MCS、TFCS、TFO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BGP、BALP较术前明显升高,β-CTX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BGP、BALP高于对照组,β-CTX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CBT,缝线环抱Nice结弹性固定应用于踝关节折伴下胫腓损伤中效果更为显著,可通过提高维持下胫腓稳定性,有效促进踝关节功能康复,改善代谢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耿洋寿好阁席俊伟高山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
机器人辅助皮质骨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合并质疏松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下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CBTS)固定和传统椎弓根螺钉(traditional pedicle screw,TPS)固定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合并质疏松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机器人辅助下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13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55例采用CBTS固定的患者纳入CBTS组,58例采用TPS固定的患者纳入TPS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比、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髋关节密度]、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围术期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螺钉松动率、邻近椎小关节侵犯率、术前及术后血糖)以及术前和术后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身高、体重、BMI和髋关节密度均无统计学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前VAS评分和ODI、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的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BTS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和术后6个月时的VAS评分均显著小于TPS组(500mL vs 600mL,P=0.007;8cm vs 10cm,P=0.006;2分vs 3分,P<0.001)。两组间术前血糖及术后1d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CBTS组显著低于TPS组(4.75mmol/L vs 5.57mmol/L,P=0.041)。末次随访时CBTS组螺钉松动率和邻近椎小关节侵犯率均显著低于TPS组(1.68%vs 4.52%,P=0.044和13.83%vs 26.53%,P=0.029)。结论:对于合并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机器人辅助下CBTS固定PLIF比TPS固定PLIF的创伤更小,术后早期康复更快,螺钉相关并发症更少。
赵瑞昭吕鑫垚乔军杰丁立祥方秀统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骨科机器人椎弓根螺钉骨质疏松
皮质骨螺钉固定与带袢钢板弹性固定在老年踝关节折下胫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皮质骨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固定与带袢钢板弹性固定在老年踝关节折(fracture of ankle joint,FAJ)下胫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菏泽伤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FAJ下胫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CBT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带袢钢板弹性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中与术后情况、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Ankle Hindfoot Scale,AHS)、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部分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AOFAS-AHS评分为(90.02±2.65)分,高于对照组的(85.02±2.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80,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BT相比,带袢钢板弹性固定可以有效缩短老年FAJ下胫腓损伤患者的部分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谢先杏谢鹤展
关键词:老年踝关节骨折
锁扣带袢钛板与单枚皮质骨螺钉治疗下胫腓损伤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锁扣带袢钛板和单枚皮质骨螺钉治疗踝关节折中下胫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治疗的61例踝关节折伴下胫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下胫腓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锁扣带袢钛板组(A组)与单枚皮质骨螺钉组(B组)。其中A组28例,B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早、中远期功能结果,下胫腓联合影像学变化,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分析影响早期踝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个月A组踝关节活动度评分(17.2±1.2)分高于B组(15.8±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术后3个月A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为91(80~98)分,高于B组80(68~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6个月、12个月时两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下胫腓间隙和下胫腓重叠距离与出院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固定是术后1个月踝关节活动度<15分(P=0.011)和术后3个月踝关节AOFAS评分<90分(P=0.03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锁扣带袢钛板治疗踝关节折中下胫腓联合损伤与单枚皮质骨螺钉同样安全有效,但早期功能结果优于螺钉固定,中长期结果相当,螺钉固定是影响早期功能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林张浩陈楚鹰陈晓鹏何久盛
关键词:踝关节下胫腓联合损伤
一种抗拔出皮质骨螺钉组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拔出皮质骨螺钉组件,包括螺钉本体,所述螺钉本体的端部具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球冠,所述螺钉本体的侧面开设有第一长孔,所述螺钉本体的顶端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内底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
许国华鲍小刚申偲伯刘佳齐军强王浩田肖冰
一种新型腰椎皮质骨螺钉置入导向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腰椎皮质骨螺钉置入导向器,包括:两个夹持臂、连接轴和复位机构,两个夹持臂的中部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两个夹持臂的尾部之间连接复位机构,所述的夹持臂侧面连接定位件,所述的定位件呈圆柱设计,所述的定位件...
余将明叶晓健周怡
皮质骨螺钉与椎弓根螺钉融合结构在不同密度下腰椎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常见于L4-L5节段,目前针对该疾病,临床上多通过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双侧螺钉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普遍采用传...
赵蒙蒙
关键词:腰椎疾病内固定系统
皮质骨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创伤性胸腰椎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对比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索比较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CBT)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在创伤性胸腰椎折患者后路脊柱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九五八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行后路皮质骨螺钉固定融合术(CBT组)及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PS组)的不稳定创伤性胸腰椎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共纳入50例患者,其中CBT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57.45岁;PS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55.11岁,随访时间为(1.36±0.27)年。记录并分析对比CBT组和PS组患者临床与影像学参数。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AO分型、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住院日、术后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影像学资料包括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过程中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固定节段随访期间Cobb角变化。对纳入患者进行组间与组内前后自身对照。结果:CBT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78.64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39.55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05 d;PS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91.79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04 d,均显著高于CBT组(均P<0.01)。随访期间2组患者固定节段局部后凸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术后较术前显著改善,而末次随访较术后无显著变化,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VAS评分与ODI评分术后较术前、末次随访较术后均显著改善,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而导致翻修手术,影像学资料未见明显内固定松动及内固定失败征象。结论:CBT可以有效对折节段进行固定,患者可获得明显的临床改善,在成人创伤性胸腰椎折的固定手术中,CBT内固定是传统PS的一种安全、�
韦继刚益小平
关键词:皮质骨螺钉椎弓根螺钉

相关作者

海涌
作品数:361被引量:1,040H指数:1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 脊柱侧凸 脊柱 COFLEX 脊柱畸形
帕尔哈提·热西提
作品数:43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皮质骨 腰椎 脊柱 螺钉 螺纹
刘玉增
作品数:143被引量:561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 皮质骨 脊柱 螺钉 脊柱融合术
关立
作品数:116被引量:464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 皮质骨 脊柱 椎弓根螺钉 COFLEX
张希诺
作品数:59被引量:214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主题:皮质骨 长节段 脊柱侧凸 螺钉 退变性脊柱侧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