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3篇“ 盆地沉积物“的相关文章
泥河湾盆地沉积物的岩石磁学特征及其与大同火山活动的关系探究
2023年
泥河湾盆地沉积物中具有丰富的古人类遗址和哺乳动群,因此在盆地内开展地层年代学和古气候学研究对于研究人类演化和哺乳动群落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而岩石磁学能够识别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种类、含量和颗粒大小,因此是开展磁性地层学定年和利用环境磁学进行环境演化研究的基础.因此本文依托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CZ01科研钻孔(孔深305.83 m),开展了详细的实验室测试和系统的岩石磁学研究工作,通过等温剩磁获得曲线、磁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磁滞回线、FORC图、低温剩磁和磁化率等岩石磁学实验以及XRF,多参数扫描仪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大同盆地火山活动历史及沉积物磁性质来源.结果表明:泥河湾沉积物中磁性矿主要以低矫顽力的磁铁矿为主,部分层位含有高矫顽力赤铁矿,地层沉积后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较小;根据磁化率异常高层位和黄土沉积剖面中的高磁化率-低Rb/Sr比值层位,推断泥河湾盆地第四纪以来至少经历了十数次火山活跃期.最后证实大同火山活动远多于前人研究的4个火山活跃期,另外通过火山灰地层对比,认为CZ01钻孔中钻孔中120 m左右层位大概对应其认为的第一活跃期,即0.9 Ma.
张帆张鹏李斌贺茂勇金章东金章东敖红程原原强小科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岩石磁学磁铁矿
青藏高原东北缘武威盆地沉积物记录的古近纪气候变化研究
研究亚洲内陆地区始新世-渐新世干旱化记录以及详尽的气候演变对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隆升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在我国西北地区陆续发现风成沉积,但目前湖相沉积中是否存在风成沉积还没有明确的报道。武威盆地位于青藏高...
方艳秋
关键词:气候变化古近纪沉积物青藏高原
西太平洋海山盆地沉积物黏土矿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2023年
深海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组合特征能反映源区古气候与古环境的变化。前人已有较多关于马里亚纳海沟以西太平洋沉积物黏土矿组合特征方面的研究,但对马里亚纳海沟以东黏土矿组合特征的研究较少,从而限制了对亚洲大陆风尘输入与太平洋深海沉积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入认识。本文以2019年大洋54航次在西太平洋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采集到的31个表层样和1个柱状样为研究对象,结合收集到的西太平洋海域及附近地区的数据,开展了黏土矿组成与分布特征、质来源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类型以伊利石为主,含量平均值为69%;绿泥石和高岭石次之,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6%与11%;蒙脱石最少,含量平均值为3%。柱状样黏土矿组合与表层沉积物基本一致,但在250 cm深度以下,蒙脱石含量明显增高,伊利石含量相对减少。源分析表明,亚洲风尘是研究区伊利石的主要源,高岭石和绿泥石的主要源可能也是亚洲风尘,东亚冬季风是这些风尘质的主要搬运营力。沉积物中的蒙脱石则主要由海底火山质风化形成。P04柱上部伊利石含量增加而蒙脱石含量降低的变化响应了中更新世以来亚洲风尘输入量增加的过程。
邓韬许冬肖婷露叶黎明章伟艳
关键词:西太平洋黏土矿物风尘沉积
内蒙古额济纳盆地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被引量:5
2021年
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对于分析区域沉积动力环境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额济纳盆地为研究区,以戈壁、河床和沙丘3个主要地貌单元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样本的粒度测量结果为数据源,基于粒度参数分析和端元建模分析,研究了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端元构成和反映的沉积动力环境。结果表明:(1)额济纳盆地表层沉积物粒度曲线具有单峰和多峰分布,其中戈壁和沙丘沉积物组成上以砂质为主,河床沉积物组成上以砂质和粉砂质为主。(2)表层沉积物可分解出4个主要端元,端元1到端元4的主要质依次为粗粉砂、细砂、中砂和细砂混合以及粗砂和中砂混合。(3)区域环境特点分析表明,表层沉积物端元1主要代表了以流水为主的动力过程,端元2主要代表了风力作用和局部地形环境复合的过程,端元3和端元4主要是风力主导下的多外营力复合以及局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谢轲尹辉
关键词:额济纳盆地粒度特征沉积环境
西北大西洋纽芬兰盆地沉积物输入和冰山排放的变化及其对海面特征的影响
冰漂流运动是古海洋环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伦泰德冰盖(LIS)是更新世晚期最大的冰盖之一,覆盖了北美北部大部分地区,定期脱落冰山并向拉布拉多海供应融水,后经拉布拉多洋流(LC)向南输送并向西南延伸。这些冰山漂...
路倩倩
文献传递
西北太平洋山间盆地沉积物有机碳质量累积速率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1年
海洋碳汇作用是大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仅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也是元素循环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以中国大洋48航次采集自西北太平洋典型海山区海盆的沉积物样品和资料为基础,对西北太平洋山间盆地沉积物有机碳质量累积速率(F_(orgc))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山间盆地有机碳质量累积速率变化范围为1.41~1.73 g/(m^(2)·ka),均值为1.60 g/(m^(2)·ka),以中部偏西海区的有机碳质量累积速率最高;全区平均净初级生产力转移效率约为0.0031%。西北太平洋山间盆地有机碳质量累积速率和净初级生产力转移效率均低于东太平洋海区和赤道太平洋海区。本区有机碳质量累积速率受水层和沉积层的生地球化学循环驱动因素,如海洋净初级生产力、沉积物质量累积速率、有机碳含量、氧化还原电位等的综合影响,同时也受距海山距离、水深等地形因子的影响。
李继东孙栋王春生王春生
关键词:沉积物净初级生产力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沉积物波成因及地震特征
2020年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地都有沉积物波的研究,由于其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特征,其成因至今仍有争议。根据大量高分辨率地震剖面和两个钻孔资料,对琼东南盆地东部深水区的沉积物波进行了识别,描述了沉积物波的分布和地震特征。结合多波束测量资料,讨论了这些沉积物波的潜在成因。在中央峡谷的钻探表明,河道充填中由一些顺坡的细粒浊积体组成,是良好的油气藏。沉积物波分布于中央峡谷两边,其地震特征表明,大部分是由峡谷沿岸的浊流溢出引起的。尽管之前对这些沉积物波的研究表明它们是向西流动的等深流成因的沉积物波,但从地震资料的海底反射层得到的地形显示,在沉积物波区的东部有一个N-S向的山脊,可以阻断和使底流变向。根据沉积物波的几何形态,计算出整个沉积物波的厚度为280〜560 m,流速在30-130 cm/s,这将有利于细粒沉积物形成,并可能是一个良好的储层,因为浊流的分选性好于等深线或其他重力流沉积的分选性。
Tao JiangXinong XieZhenfeng Wang杜文波聂鑫(校对)熊量丽(校对)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沉积物波浊流等深流
青藏高原东北缘尖扎盆地沉积物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5
2020年
应用X射线衍射对青藏髙原东北缘尖扎盆地加让剖面11.8~5.8 Ma的地层沉积物进行矿分析,结果表明加让剖面沉积物组分主要包括碎屑矿、碳酸盐矿和黏土矿。其中,以碎屑矿居多,主要是石英、斜长石、云母类矿(白云母、黑云母),及少量尖晶石、辉石类矿(普通辉石、锰钙辉石及顽火辉石等)、金红石、刚玉、磁铁矿、钛磁铁矿、榍石、霞石,偶见锆石、石榴子石、锐钛矿;碳酸盐矿以方解石居为主,白云石占比较少;黏土矿中,绿泥石占比最高,还有少量赤铁矿、蛭石和沸石。以全岩矿指标研究为主,结合加让剖面沉积相演化特点,并以磁化率变化为参考,进行系统的矿学研究,获得了尖扎盆地在11.8~5.8 Ma蕴含的古气候环境演化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1.8~10.0 Ma,气候干冷期;10.0~8.6 Ma,气候暖湿波动期;8.6~6.2 Ma,气候温暖湿润期;6.2~5.8 Ma,气候干冷期。在约10.0、8.6、7.2 Ma附近,主要矿占比及组合特征有明显改变,当时的古环境状况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揭示青藏高原东北缘在10~8 Ma期间广泛发生了一系列较强烈的构造运动,来源于周边山脉的剥蚀使得研究区沉积的近源质增多,约7.2 Ma之后的古环境演化过程主要受青藏高原构造隆升以及全球气候变冷协同影响。
王祎符超峰宋友桂杨彦峰
关键词:轻矿物重矿物矿物特征古环境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东北缘尖扎盆地沉积物磁学参数和色度记录的晚中新世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处现代亚洲季风影响区域和中国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此地沉积物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记录了气候演化的重要信息,是研究青藏高原新生代冬夏季风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理想地点。研究区尖扎盆地地理位置特殊,不仅受...
杨黄亮
关键词:古气候晚中新世环境磁学色度
文献传递
白垩纪胶莱盆地沉积物源及古气候变化对中国东部海岸山脉的响应
早白垩世以来,东亚地区经历了两期区域性伸展事件:早白垩世伸展事件(华北克拉通破坏事件)和新生代伸展事件。但是在两期伸展事件之间,即晚白垩世早期,发生了短期的区域性造山隆升事件。尽管这一事件己被发现很长时间,但并没有受到很...
谭结
关键词:海岸山脉胶莱盆地物源分析古气候黏土矿物

相关作者

林舸
作品数:140被引量:1,751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河台金矿 数值模拟 中生代 盆地 预应力锚索
闫义
作品数:41被引量:43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混杂岩 数值模拟 区域构造演化 海岸山脉 盆地沉积物
李华梅
作品数:34被引量:41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沉积物 磁化率 泥河湾盆地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
李自安
作品数:26被引量:31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松辽盆地 中生代 储层 区域构造演化 盆地沉积物
王岳军
作品数:157被引量:3,203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 中生代 岩石成因 年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