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2 篇“ 直背综合征 “的相关文章
心脏磁共振追踪技术在直 背 综合征 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及其特征 追踪技术(feature-tracking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FT-CMR)评价直 背 综合征 (straight back syndrome,SBS)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患者右心室功能及心肌应变的改变,为两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6年8月至2022年12月接受CMR检查的病例,包括以胸8椎体中部水平胸腔前后径/通过右膈顶最高点胸廓左右横径(antero-posterior diameter/thoracic transverse diameter,APD/TTD)比值<0.33为标准诊断的直 背 综合征 (straight back syndrome,SBS)患者48例(SBS组),以201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修订版ARVC诊断标准筛选的ARVC患者31例(ARVC组),以同期心电图、超声、CMR结果阴性的健康对照者45例(对照组)。通过FT-CMR技术测量SBS组、ARVC组、对照组右心室功能及整体心肌应变参数。结果:SBS组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rejection fraction,RVEF)、右心室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lobal peak radial strain,GRS)、整体周向峰值应变(global peak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obal peak longitudinal strain,GLS)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将SBS患者分为心律失常亚组和无心律失常亚组,结果显示:两亚组右心室GRS、GCS、GL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BS组APD/TTD比值与RVEF、GRS、GCS、GLS均无相关性。ARVC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e volume, 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systole volume,RVESV)大于对照组,RVEF、GRS、GCS、GLS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VC组RVEDV、RVESV大于SBS组,RVEF、GRS、GCS、GLS均小于S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RVC组GRS、GCS、GLS均小于SBS组中心律失常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BS及ARVC患者RVEF及� 谢欢 唐星 黄松涛 王辉关键词:直背综合征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磁共振成像 心肌应变 右心室 直 背 综合征 一例并文献复习2024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3岁,因“间断心悸1年余”于2022年11月27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无胸痛、头晕等其他不适,自述经过休息约10 min后症状逐渐缓解,但1年余以来上述症状多次出现。既往无心律失常、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病史。 高超 杨金果 朴婧羽 汤献文关键词:心脏杂音 胸痛 直背综合征 心悸 直 背 综合征 合并双胎妊娠产妇剖宫产麻醉管理一例2023年 产妇,23岁,159 cm,82 kg,因“头晕1月余,症状加重3 d,恶化1 d”入院。术前诊断:急性心力衰竭;重度子痫前期;溶血、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hemolysis,elevated liver enzymes and low platelet counts,HELLP)综合征 ?孕35^(+5)周;双胎妊娠。入手术室时产妇胸闷憋喘,半卧位,双下肢、腹壁严重水肿,心功能3级,HR 112次/分,BP 132/75 mmHg,RR 23次/分。 王国操 张海燕 李彦东关键词:直背综合征 肝功能异常 剖宫产麻醉 半卧位 直 背 综合征 心电图异常Q波一例被引量:2 2022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6岁,因“体检心电图异常1个月余”,于2021年4月7日就诊。患者1个月前在当地就业体检时心电图示异常:V1~V4导联异常Q波伴ST段抬高0.10~0.35 mV。之后在当地住院查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细胞分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检查、甲状腺功能全套、血脂、血糖、B型利钠肽(BNP)、心肌损伤标志物、输血前检查(输血传播疾病+血型血清学)均未见明显异常,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图1),超声心动图正常;否认有胸闷、胸痛、气短、心悸等症状;精神、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正常。 陈相健 王军 马文珠关键词:直背综合征 心电图 异常Q波 心脏磁共振成像 小心脏综合征 伴直 背 综合征 及冠状动脉开口狭窄1例 2020年 本文报道1例小心脏综合征 (S H S)伴直 背 综合征 (SBS)及冠状动脉(冠脉)开口狭窄的患者,根据胸片、CT及心脏超声结果,可明确诊断小心脏综合征 及直 背 综合征 。通过冠脉CTA筛查发现右冠开口扭曲、异常及狭窄。此病例临床罕见,本文结合文献探讨了SHS及SBS的诊断标准,以期对临床医师工作中杜绝该类病例误诊及漏诊提供帮助。 刘东升 刘娜 孙亚召 赵鹏程 宋学涵 李彬关键词:直背综合征 小心脏综合征 心脏超声 直 背 综合征 合并心电图异常一例2019年 患者 13 岁女童,4 年前起间断出现活动后或静息下胸痛、胸闷,多于日间上课及夜间写作业期间发作,为闷痛,心前区为著,持续数秒不等,可自行缓解,限制活动量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未予诊治,4 年来症状性质无明显变化。 林曼欣 张春雨 刘雪芹 盛琴慧 吴林关键词:直背综合征 心电图 直 背 综合征 的64排CT征 象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直 背 综合征 (SBS)的64排CT征 象和意义。方法随机对1569例进行64排CT胸部检查的图像回顾性观察,测量胸廓前后径、左右径及胸椎曲度弧高,计算前后径与左右径的比值明确是否符合SBS的诊断标准,并分析其CT征 象。结果67例符合SBS诊断标准;67例SBSCT上均表现为胸椎生理曲度变直 ,胸椎曲度弧高降低,平均约(7±116)mm;胸廓前后径平均约(73,41±1567)mm,胸廓左右径平均约(223.15±19.61)mm,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的比值:38例在036-037之间,19例在033-0.35之间,10例〈0.32。所有病例均见右心室受压,25例可见左心房受压和(或)心脏向左侧胸腔移位。结论CT能发现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征 象,可更准确地诊断SBS,并更好地从影像学的角度解释临床症状。 杨岗 张梅花 余艳凤 张联合 王宇翔 曹小倩关键词:直背综合征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以呼吸困难为首发表现的直 背 综合征 一例 被引量:2 2018年 直 背 综合征 (straight back syndrome,SBS)是由Rawing教授1960年首先报道,是指胸椎正常生理性后凸消失,使胸前后径缩短、胸腔有效容积减小、纵膈受到挤压,从而产生心脏和大血管受压或移位等一系列改变。此类患者并非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有心悸、胸闷等症状,极易误诊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故又称"假性心脏病"。 全凤仙 翟福利 张彬 朱朝江关键词:直背综合征 胸廓畸形 漏斗胸 “假性心脏病”——直 背 综合征 被引量:1 2017年 直 背 综合征 (straight back syndrome)是因为脊柱先天性发育不良,胸椎失去正常的生理曲度致胸段脊柱生理后凸消失,使胸部前后径缩短,横径变宽、心脏和大血管在胸骨与胸椎之间受挤压、移位,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而出现的一系列类似器质性心脏病为临床特征 的综合征 ,部分患者甚至伴有胸骨向内轻度凹陷,胸椎向腹侧轻度突出形成扁平胸或漏斗胸,导致右心室流出道及主动脉受压, 那开宪关键词:直背综合征 假性心脏病 右心室流出道 前后径 后凸 侧位胸片 心脏磁共振成像对直 背 综合征 与特发性心律失常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直 背 综合征 (SBS)患者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所示心脏压迫部位与特发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接受CMR检查的患者1 432例,以胸8椎体水平胸腔前后径/横径(APD/TTD)比值〈0.37为标准筛选出扁平胸患者76例,排除合并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炎、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3例,最终入选43例直 背 综合征 (SBS)患者,然后根据CMR有无心脏形态学改变分为单纯SBS组(19例)和SBS伴心脏形态异常组(24例)。收集所有入选者的病历资料、心电图资料、电生理检查及相关手术记录。收集两组患者CMR图像,观察胸廓形态改变导致的心脏形态结构改变,并对CMR与心电图及电生理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分析心脏压迫部位与心律失常类型及其起源部位的关系。
结果最终入选的43例SBS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13~58(28.5±11.5)岁。CMR所示单纯SBS组和SBS伴心脏形态异常组患者APD/TTD比值分别为0.30±0.03和0.29±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SBS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虽高于SBS伴心脏形态异常组[(59.31±9.04)%比(47.48±12.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S伴心脏形态异常组患者多平面电影图像可见右心室及左心房直 接受压征 象,右心室受压表现为心前脂肪间隙消失,右心室前游离壁及部分右心室流出道紧贴胸廓前壁,胸腔前后径缩短,横径增加,部分患者可见右心房扩大及三尖瓣反流等继发征 象;左心房受压表现为轴位像左心房扁平,左心房前后径缩短,横径径增加,部分患者可见左心室扩大及二尖瓣反流;另有2例患者分别出现室壁运动不协调和心肌纤维化的CMR征 象。单纯SBS组的19例患者中,CMR所示心脏受压部位与心电图及电生理检� 陈蕾 马晓海 赵蕾 白融 李松南 王璐 陈辉 范占明 娄明武 牛艳迪关键词:心律失常 心性 磁共振成像 心脏电生理学 直背综合征
相关作者
夏清放 作品数:25 被引量:34 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研究主题:临床及影像 直背综合征 X线表现 临床及X线 影像学 马学强 作品数:9 被引量:8 H指数:2 供职机构:塔里木大学校医院 研究主题:X线表现 临床及X线 直背综合征 CT X线 黄子扬 作品数:97 被引量:347 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子代大鼠 系统性红斑狼疮 催乳素 高血压 超声心动图 王秀芹 作品数:12 被引量:23 H指数:1 供职机构:威海市立医院 研究主题:心电图 左前分支阻滞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电轴左偏 直背综合征 张邢炜 作品数:222 被引量:958 H指数:14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高血压 心房颤动 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