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33篇“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的相关文章
-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的三轴转子激发模式
- 王胜男
-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对148,150,152,154Sm的组态混合描述
- 齐晓涵
-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能谱统计研究
- 提供核形状与动力学对称性之间直接对应关系的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不仅是研究形状相变最常用的理论模型,也是研究量子多体系统动力学中量子混沌现象经常采用的理论框架。本文基于两种统计方案,系统地分析了IBM动力学相图中的...
- 吴宇晴
- 关键词: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能谱统计
-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的推广及应用
-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成功描述了中重质量原子核的低能结构和性质.但是,大量研究表明,为了在该模型框架下更好描述过渡区原子核的低能结构现象,还需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另外,由于跨壳多粒子多空穴激发是原子核,特别是满壳附近核素中的...
- 李东康
- 关键词: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组态混合严格解
- 质子-中子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SU(3)算法与简单应用
- 2021年
- 质子-中子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简称IBM-2)具有很好的壳模型微观基础,是描述中重质量偶偶核结构的标准模型之一。对比早期建立在弱耦合U(5)基底的NPBOS算法,本文介绍基于弱耦合SU(3)基底求解IBM-2模型哈密顿量的新算法结构,通过举例典型相互作用项在SU(3)基底下矩阵元说明如何利用SU(3)群代数技术求解IBM-2哈密顿量,并应用该算法求解常Q形式哈密顿量来拟合过渡区核素^(152,154)Sm低激发实验数据,提供了一个展示SU(3)算法可靠性和利用IBM-2描述过渡区核素的应用实例。
- 胡宝越吴宇晴滕威胡静张宇
- 基于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的护理方式在盆腔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2020年
- 目的探讨基于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的护理方式在盆腔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盆腔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IBM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盆底肌力指标[阴道收缩压(VSP)、静息压(VRP)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后,观察组VSP、VRP均高于对照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BM的护理方式用于盆腔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盆底肌力,减轻临床症状。
- 陈星
- 关键词: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慢性盆腔炎盆腔治疗仪
-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对双转子的描述
-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是描述原子核低激发能谱的成功理论模型之一.本文以区分质子中子的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为基础,特别针对不区分质子和中子的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所不能描述的偶偶核中的1+态,研究双转子模型在区分质子和中子的相互作用...
- 张旭
- 关键词: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电四极矩
- 质子-中子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新算法及其应用
-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包括不区分质子中子的玻色子模型IBM-1和区分质子中子的玻色子模型IBM-2)是非常重要的原子核结构理论模型,该模型已经应用到核结构研究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基于SU(3)基底发展计算一般形式...
- 胡静
- 关键词: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
- 推广的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基于对偶代数结构的量子相变研究(英文)被引量:1
- 2018年
- 本工作将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推广为包含f-和p-玻色子的情形。利用仿射型■代数方法,通过对偶代数结构数值计算了多分量玻色型对力问题。利用对偶关系解析构建了与哈密顿量及其基底相联系的,由幺正的粒子数守恒和非粒子数守恒算符构成的准旋代数。在经该模型对^(106-116)Cd偶偶核素实验能谱拟合的基础上,计算了基态和低激发态中各种玻色子占有率,准γ带中相邻能级摇摆等几个能特征该区域核素形状相变的序参量。从而展示了这些中重质量核从振动到γ-不稳定运动的形状相变行为。
- A.Jalili MajarshinH.Sabri潘峰
-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的激发态量子相变
- 本文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框架下,采用相干态技术与IBAR数值对角化程序系统地研究了该模型中Lπ=0+激发态的量子相变。通过对比U(5)-SO(6)过渡区与U(5)-SU(3),SU(3)-SO(6)等过渡区中的激发态量子...
- 左岩
- 关键词:玻色子模型控制参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