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88篇“ 相邻节段“的相关文章
- 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感染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手术部位感染是脊柱手术术后较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然而脊柱术后相邻节段感染(ASI)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并发症。目前,有关ASI只有少数的病例报道,其发生部位广泛,且与脊柱内固定的节段有关,颈椎、胸椎、腰椎近端和远端均可受累。目前认为ASI的发生可能与手术区的血供、机体的免疫力和内植物等的直接感染有关,但国内外尚未达成统一的标准。ASI的诊断方式多种多样,可通过基本查体、血常规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其进行基本诊断,最后通过病理学检查对其进行确诊。对于早期患者可使用敏感抗生素等进行保守治疗,可获得一定的疗效;但对于已经出现严重骨质破坏导致节段性失稳或后凸畸形,顽固性局部疼痛以及抗感染治疗或抗生素耐药性失败的患者,应根据情况尽早行前路或后路翻修清创及重建手术。本文系统地回顾了相关文献,以期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关的依据。
- 马潇晗姬宇飞孙飞龙杨意鹏刘大铭雷伟张扬
-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相邻节段脊柱内固定
- 多裂肌脂肪浸润的Goutallier分级与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多裂肌脂肪浸润Goutallier分级与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接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的168例L 4腰椎滑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轴向T1加权MRI图像,采用Goutallier分级对L 3、L 4、L 5节段的多裂肌脂肪浸润情况进行评估。观察术后ASD发生率,观察是否ASD患者术前多裂肌的Goutallier分级,以及患者术前多裂肌的Goutallier分级与术后发生ASD的关系。结果随访期间共有41例出现ASD,发生率24.40%。ASD组L 3、L 4、L 5节段的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均显著高于非AS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患者年龄、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术前邻近节段退变的占比高于非ASD组,骶骨倾斜角(SS)低于非A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和非ASD患者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混杂因素后,术前多裂肌的Goutallier分级是ASD的风险因素,L 3节段多裂肌的Goutallier分级与ASD的OR值最高。结论术前多裂肌Goutallier分级是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行TLIF术后发生ASD的风险因素。
- 尚琦松向伟陆云李哲郑俊儒王兴王晓楠宋兴华
- 关键词: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邻近节段退变多裂肌脂肪浸润
-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
- 2024年
- 目的:浅析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颈椎融合术,研究组接受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就两组患者手术状况、颈椎功能状况、疼痛程度、角度及平行位移角、并发症发生率及颈椎融合节段的上下临近节段的颈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1年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指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3个月、1年后NDI指标相邻椎体角度位移、相邻椎体水平位移、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颈椎曲度,但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在改善临床症状和维持颈椎曲度、相邻椎体角度位移、水平位移方面及减缓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具有一定优势。
- 许俊宇谢旭垣
- 关键词:颈椎脊髓压迫症邻近节段退变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相邻节段退变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后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020年1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162例PKP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后随访2年相邻节段椎间盘是否发生退变分为退变组与未退变组,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退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且通过逻辑回归构建预测模型,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结果]162例患者中,PKP术后2年25例发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占15.4%。单因素比较:退变组年龄[(73.0±6.6)岁vs(67.9±7.9)岁,P=0.003]、吸烟史占比[例,是/否,(17/8)vs(62/75),P=0.036]、术前邻近节段退变占比[例,是/否,(9/16)vs(24/113),P=0.035]、骨水泥注入量[(4.1±1.0)ml vs(3.1±0.9)ml,P<0.001]、骨水泥渗漏占比[例,是/否,(10/15)vs(23/114),P=0.008]、术后即刻Cobb角[(11.5±2.7)°vs(9.8±2.1)°,P<0.001]、椎体高度恢复率[(12.0±2.6)%vs(8.2±2.3)%,P<0.001]均显著大于未退变组,退变组术前BMD[(-3.2±0.8)vs(-2.6±0.5),P<0.001]显著小于未退变组。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骨水泥注入量(OR=2.653,P=0.044)、椎体高度恢复率(OR=2.045,P<0.001)、年龄(OR=1.199,P=0.016)是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D(OR=0.279,P=0.035)是其保护因素。各独立影响因素预测退变的AUC分别为:年龄0.804、BMD 0.753、骨水泥注入量0.761、椎体高度恢复率0.878。基于逻辑回归独立因素的预测方程AUC为0.960。[结论]年龄大、低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大、椎体高度过度恢复是PKP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高度重视且对症处理。
- 高军伟申庆丰夏英鹏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桥梁相邻节段新旧混凝土施工工艺
- 本申请涉及一种桥梁相邻节段新旧混凝土施工工艺,涉及桥梁建筑施工技术的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一:将桥梁上原有的老旧混凝土采用机械拆除、爆破或者冲击钻等方式进行拆除;二:拆除后的老旧混凝土碎片,开凿接缝;三:对接缝内部进行扫...
- 张雷邵坤厚李永生周高军范基兴宗旭旭苏栋兰超鹏
-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治疗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治疗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在2016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接受了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的45例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ASDis)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BP)和腿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LP)以及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估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12个月以及最终随访时的临床结果。根据改良MacNab评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的VAS-BP、VAS-LP及ODI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01),88.89%(40/45)的患者在最终随访时的改良MacNab评分为优或良。患者在术后即刻观察到临床症状改善,临床评分在术后随访期间保持稳定。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PTED是治疗邻近节段病变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 陆宣宇袁硕藏磊梅语奇范宁杜鹏
- 关键词:邻近节段退变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疗效
- 骨质疏松对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体及终板生物力学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对侧方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LIF)后相邻椎体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本研究以L_(3)~S_(1)为研究对象,模拟LLIF术前及术后的腰椎正常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状态,建立有限元模型(FEM)。通过赋予FEM不同的材料属性来模拟术后骨质正常有限元模型(NFEM)和骨质疏松的有限元模型(OFEM)。手术节段模拟在L_(4)~L_(5)。对模型施加一个500 N的随动载荷和7.5 N·m的力矩载荷模拟腰椎的屈伸、侧弯、轴向旋转的不同姿态。不同姿态下,计算NFEM和OFEM的邻近节段(L_(3)和S_(1))椎体松质骨和终板的Von Mises力峰值。结果与NFEM组相比,OFEM组的L_(3)松质骨的Von Mises力峰值在前后屈伸、左右侧弯、左右轴向旋转6种姿态下均有明显降低(8%、12%、21%、16%、20%、29%)。观察S_(1)松质骨Von Mises力峰值,OFEM组在后伸、左弯、右弯和右旋的姿态下的Von Mises力峰值增加(49%、17%、25%、14%),在前屈和左旋姿态Von Mises力峰值减小(31%、12%)。与L_(3)松质骨相比,S_(1)松质骨在各姿态下的应力变化方向存在差异。与NFEM组相比,在上述6种姿态下OFEM组的L_(3)下终板的Von Mises力峰值均有明显增加(42.10%、34.13%、30.05%、17.88%、26.50%、24.15%)。与NFEM组相比,OFEM组在前屈、侧弯、轴向旋转姿态的S_(1)上终板的Von Mises力峰值增加(23.25%、0.07%、29.94%、22.69%、32.43%),在后伸姿态下应力降低(5.36%)。与NFEM组比,OFEM组L_(4)~L_(5)节段相邻终板应力峰值大部分有明显增加。结论骨质疏松模型中LLIF术后手术节段临近椎体生物力学发生明显改变,相邻椎体终板应力明显增加,头侧松质骨应力明显降低,而尾侧松质骨应力呈现出增加趋势。
- 王彪狄鸣远张益铭任亚楠刘洋赵清乾杨强孙逊
- 关键词:骨质疏松生物力学
- 椎间孔镜靶向单通道髓核摘除术对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运用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靶向单通道髓核摘除术(TO-PTED)对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运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行TO-PTED的45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45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影像学资料,采用改良MacNab标准来进行疗效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临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1月观察组相对椎间高度及节段角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术后12月,观察组相对椎间高度及节段角度维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月及12月相对椎间孔面积均无显著变化,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PTED能明显缓解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的疼痛状况,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疗效优于传统的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赵亚飞田斌武马秋双张猛田晨光李亚楠李生旺
-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
- 经皮椎间孔内镜治疗TLIF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 2023年
-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为25%~40%[1-2]。ASD再手术治疗有一定难度,手术风险较高[3-4]。本研究探讨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TLIF术后相邻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
- 李蕊张明田琨徐辉
-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邻近节段退变
- Zero-P与传统钛板固定融合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对比
- 2023年
- 目的:研究对比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传统钛板固定融合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17年1月一2020年1月收治的14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作观察组80例及对照组64例。所有受试者均实施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其中观察组实施Zero-P固定融合,对照组则开展传统钛板固定融合。分析2组相关手术指标,日本骨科学会(JOA)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情况,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此外,对比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相邻椎体骨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单节段、双节段手术时长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末次随访JOA评分均高于术前,而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均P<0.05),2组术前、末次随访的JOA及VAS评分对比均不明显(均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双节段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双节段(均P<0.05);观察组双节段相邻椎间盘退变总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双节段的23.08%(P<0.05);观察组单节段患者末次随访时相邻椎体骨化总发生率为3.92%(2/51),低于对照组的26.32%(10/38),且观察组双节段患者末次随访时相邻椎体骨化总发生率为3.45%(1/29),低于对照组的30.77%(8/26)(χ^(2)值=9.361、7.477,P值=0.002、0.006)。结论:Zero-P与传统钛板固定融合手术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相当,但前者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发生风险更低。
- 刘懿锋
- 关键词:相邻节段退变
相关作者
- 贺西京

- 作品数:619被引量:2,592H指数:2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嗅鞘细胞 神经干细胞 腰椎 嗅鞘细胞移植
- 孙宇

- 作品数:297被引量:2,155H指数:2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BRYAN 异位骨化
- 阮狄克

- 作品数:611被引量:3,092H指数:28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颈椎 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 髓核细胞 生物力学
- 李超

- 作品数:422被引量:1,594H指数:16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内固定 肠易激综合征 后凸畸形 手术治疗 颈椎
- 李忠海

- 作品数:132被引量:709H指数:14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脊柱融合术 腰椎 颈椎病 腰椎退行性疾病 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