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4篇“ 眼压控制“的相关文章
基于眼压控制水平探讨不同眼球按摩策略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眼压控制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改善作用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眼压控制水平探讨不同眼球按摩策略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眼压控制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11月期间109例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54例给予自主眼球按摩策略,B组55例由专岗人员给予专业眼球按摩策略,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成(随访3个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截止末次随访,109例患者共失访7例,其中B组病例脱落3例,A组病例脱落4例,最后B组纳人52例,A组纳人50例;B组总有效率为94.24%(49/52)高于A组的80.00%(40/50)(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降低,其中B组低于A组(P<0.05);两组均有效控制滤过道瘢痕化,且B组的滤过泡形成情况的优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8%(4/52)低于A组24.00%(12/50)(P<0.05)。结论基于眼压控制水平由专岗人员给予专业眼球按摩策略不仅可以有效调节眼球内部压力水平,而且还能减少由于高眼压带来的眼部滤过泡疤痕化现象,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赵晗高飞刘贺飞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术眼压控制功能性滤过泡
益气明目颗粒治疗眼压控制的气虚血瘀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2025年
目的:观察益气明目颗粒治疗眼压控制的气虚血瘀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设计,将5家三甲医院的100例患者以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控制眼压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益气明目颗粒口服,1次1袋,1日2次;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视野、最佳矫正视力、视神经纤维层厚度、中医证候量表、A型行为量表、视功能调查量表及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积分。结果:试验组视野缺损、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97/100)、88.0%(44/50),均优于对照组[87.0%(87/100)、52.0%(26/50)](P<0.01)。除眼压外,试验组视野平均缺损、模式标准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视神经纤维层、最佳矫正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明目颗粒可改善眼压控制的气虚血瘀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功能、中医证候。此外还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综合提高其整体生活质量。
倘孟莹张丽霞张丽霞邱礼新杨迎新周剑杨玥陈水龄杨国辉王辉王辉魏宇娇陈文黎陈爽于静于静陶方方刘璐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青风内障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后不同眼压控制方法的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后不同眼压控制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的患者随机分为甘露醇组(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前30 min静脉滴注甘露醇250 mL)和前房穿刺组(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时实施前房穿刺)各60例。比较两组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后眼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前房穿刺组术后眼压水平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甘露醇组术后2 min眼压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且高于前房穿刺组(P<0.05);甘露醇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前房穿刺组术后出现眼内炎患者1例。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前静脉滴注甘露醇,或同时行前房穿刺,均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眼压水平,且前房穿刺对于术后早期眼压水平升高可起到更好的控制效果,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眼内炎的发生风险。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眼压控制方法。
姚秋实叶雷
关键词:玻璃体腔甘露醇前房穿刺
一种植入式主动眼压控制装置、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植入式主动眼压控制装置、方法及其相关设备,包括微型压力传感器、微型控制器、电动微型泵及房水流出管;微型压力传感器、微型控制器、电动微型泵及房水流出管植入至目标对象的眼部区域,房水流出管与电动微型泵相连通,...
蔡真张宪
补肾活血法联合甲钴胺片干预眼压控制后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联合甲钴胺片干预眼压控制后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提供更多的临床手段和思路。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萍乡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并通过眼压检查确定为眼压控制后青光眼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补肾活血中药组方,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的视力、眼压、视野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中完成观察28例(45只眼),治疗组完成观察26例(44只眼)。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视力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野平均敏感度(MS)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平均缺损(MD)、丢失方差(LV)、视野缺损计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MD、LV、视野缺损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联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有助于提高视力及视觉敏感度,有效控制视野缺损,改善患者中医症状,为青光眼眼压控制后患者后期的视功能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王桃贺小张兰婷何琼何建中赖伟邱艳飞
关键词:补肾活血甲钴胺
图文宣教联合延续远程协助对原发性青光眼居家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眼压控制情况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图文宣教联合延续远程协助对原发性青光眼居家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眼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06例原发性青光眼居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53例(采用常规延续远程协助)和图文组53例(采用图文宣教联合延续远程协助),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行为问卷(GSMQ)]、依从性以及眼压控制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评分均上升,且图文组患者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4、7.574、5.210、5.831、2.285,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调适、功能保健、疾病之医疗管理评分均上升,且图文组患者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7、2.105、2.029,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规律用药、自我检测、饮食情况、定期复诊评分均上升,且图文组患者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4、2.440、4.118、2.616,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表数值及眼压均下降,且图文组患者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9、2.036,P<0.05)。结论:图文宣教联合延续远程协助可明显提高原发性青光眼居家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眼压得到有效控制
谢振松
关键词:原发性青光眼居家眼压控制
揿针对眼压控制后青光眼视功能改善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 观察揿针对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从各中心选取192例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揿针组及安慰针组,分别予以揿针、安慰针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月及4月BCVA、眼压、MD、MS、RNFL。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BCVA、眼压、MD与MS、RNFL无差异(P>0.05)。治疗后2月及4月,安慰针组BCV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揿针组BCVA却未下降(P>0.05)。治疗后2月及4月,两组眼压无变化(P>0.05)。治疗后4月,安慰针组MS、MD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揿针组却未下降(P>0.05)。治疗后4月,安慰针组RNFL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揿针组RNFL却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且揿针组RNFL明显高于安慰针组(P<0.05)。结论 揿针可延缓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视力下降及视网膜纤维层变薄,以改善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视功能。
刘红佶代艳余敏曾健王超谭萨张然余雪萌谭凤
关键词:青光眼揿针视功能
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球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揿针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球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揿针对其球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从各中心选取192例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揿针组及安慰针组,分别予以揿针、安慰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月及4月的眼压、BCVA、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以及睫状后短动脉(S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眼压、BCVA、OA、CRA、SPCA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2月及4月,揿针组BCVA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然而,安慰针组BCVA却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月及4月,揿针组及安慰针组IOP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月及4月揿针组OA、CRA、SPCA的PSV与EDV有所提高(P<0.05),RI均有所下降(P<0.05);然而,治疗后2月,安慰针组RI较治疗前无改善,且治疗4月后仍进一步升高(P<0.05),治疗后2月及4月,安慰针组PSV与EDV有所下降(P<0.05)。结论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存在球后血流动力学障碍,揿针改善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视力,可能是通过改善球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
赵聪刘红佶代艳余敏曾健熊敏王超谭萨张然余雪萌谭凤
关键词:青光眼揿针球后血流动力学随机对照研究
组织交联技术联合柴姜方对青光眼眼压控制的临床评价及基于转录组学的作用机制研究
研究一 组织交联技术联合柴姜方对青光眼眼压控制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价组织交联技术联合柴姜方对POAG眼压控制的临床疗效,观察组织交联技术联合柴姜方对POAG患者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方法,采用...
张伟道
关键词:青光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控制效果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9月至2024年8月我院眼科接收的10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予以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予以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随访至术后3月。于术前、术后7d、术后1月及术后3月测量两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中央前房深度;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月房角状态,并记录两组治疗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随时间推移而上升(P<0.05),两组眼压随时间推移而下降(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央前房深度随时间推移而上升(P<0.05),且各时间点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观察组房角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的24%,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8%)(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式,且安全性较高。
林虹林志龙林志炜颜莹芬
关键词: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最佳矫正视力

相关作者

李翔
作品数:286被引量:1,174H指数:16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
研究主题:补肾活血中药 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 青光眼 中医药疗法 慢性高眼压模型
曲申
作品数:58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眼压 青光眼引流阀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眼压控制 后置式
文晓霞
作品数:13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甲钴胺片 眼压控制 青光眼 补肾活血法 补肾剂
荣翱
作品数:209被引量:333H指数:9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高度近视 青光眼引流阀 眼压 白内障
冯俊
作品数:96被引量:35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研究主题: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 青光眼 凉血化瘀方 老年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静脉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