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9篇“ 着火延迟时间“的相关文章
基于机器学习的正庚烷燃料两阶段着火延迟时间预测
2023年
燃料着火延迟时间对燃烧过程和发动机性能至关重要.传统上对燃料着火时刻的试验测量和模拟计算代价昂贵,基于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技术有望解决这一难题.针对正庚烷两阶段着火延迟时间,本文采用深度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特征提取和训练,利用遗传算法(GA)优化神经网络结构,结合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训练优化模型,实现了宽工况范围内(温度600~1200 K,压力1~5MPa,当量比0.3~3.0)正庚烷着火延迟时间的准确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与一般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基于GA优化后的模型可以大幅提高相关系数,降低平均绝对误差;同时,PSO优化后的GA模型可将相关系数提升到0.9999,进一步减小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误差.所提出的预测模型表现出很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该研究对于发动机湍流燃烧高效数值模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刘昌文李中淼李卫吕顺潘家营王磊
关键词: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正庚烷
一种自燃型推进剂气相着火延迟时间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燃型推进剂气相着火延迟时间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利用铝质隔膜将自燃型推进剂的燃烧反应室分为两个腔室,第一腔室靠近快速压缩机的压缩缸,远离压缩缸的为第二腔室,通过活塞的快速压缩对第一腔室内部的气体进行升温和...
武颖韬孔祥东麦棹铭汤成龙黄佐华
高温高压下乙烷乙烯着火延迟时间测定和动力学建模被引量:1
2023年
为研究乙烯乙烷在高温高压下的着火特性,采用试验与动力学建模工具考察了乙烷乙烯与氧气混合气在不同工况下的着火延迟时间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为680~800 K范围内,压力为1.0 MPa时,乙烯乙烷没有发生自着火现象;而当压力为2.0 MPa时,乙烷乙烯会发生自着火现象,乙烯的起始着火温度低于乙烷的起始着火温度,且温度越高着火延迟时间越短。此外,对乙烯乙烷自着火过程的敏感性和反应途径分析结果显示:促进乙烷自着火的反应是脱氢和生成•C_(2)H_(5)、•OH自由基的基元反应,促进乙烯自着火的反应是氧化或脱氢等生成活泼自由基•HCO,•O,•OH,•C_(2)H_(3)的基元反应;对乙烯乙烷自着火起抑制作用的是消耗•OH、•HO_(2)等自由基,生成稳定化合物的反应;氧化脱氢是使乙烯、乙烷发生链引发而自着火的初始步骤,其反应速率对着火延迟时间影响很大。
马守涛姜杰姜杰孟睿佶孙冰徐伟
关键词:乙烷乙烯着火延迟化学动力学
乙醇燃烧着火延迟时间和CO_(2)演化过程测量
2022年
本文利用激波管测量了高温条件下乙醇/氧气/氩气混合气的着火延迟时间,并结合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测量了乙醇燃烧过程中CO_(2)的演化过程。本文对比了测量的着火延迟时间和3种动力学机理的预测结果,其中AramcoMech 3.0机理的预测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机理中,促进乙醇着火的基元反应类似,但敏感性系数相差较大;CRECK机理中,抑制乙醇着火的最主要基元反应不同于AramcoMech 3.0机理和LLNL机理。将测量的CO_(2)演化过程和3种机理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当量比为0.5的混合气,AramcoMech 3.0机理和LLNL机理的预测结果相似,均和测量数据吻合较好;对于当量比为1.0的混合气,LLNL机理的预测结果和测量数据吻合较好。CO_(2)生成路径分析表明:基元反应CO+OH=CO_(2)+H是生成CO_(2)的最主要路径,但该反应在不同机理预测CO_(2)生成过程中所占的比例不同。
何东彭志敏丁艳军
关键词:激波管激光吸收光谱着火延迟时间乙醇
一种测定气体着火延迟时间的装置
本发明涉及化工安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测定气体着火延迟时间的装置,包括压缩单元、实验单元和用以对实验单元进行测量的测量系统,压缩单元包括压缩段、活塞和与压缩段相连的气源;实验单元包括限位段、测试段和与测试段相连的预混系统...
冯俊杰朱红伟赵磊文松姜杰
文献传递
二氧化碳对乙烷燃烧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采用0XYMECH燃烧模型,在温度保持1250 K时,模拟研究不同当量比、压力条件下,二氧化碳对乙烷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包括化学影响、物理影响以及化学影响和物理影响的综合影响)。引入着火延迟时间变化率,量化二氧化碳对乙烷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贫燃工况:80~.1000 kPa压力范围内,CO_(2)化学影响和物理影响的综合影响对乙烷的着火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压力增大而增强并趋于稳定。80~338 kPa压力范围内,CO_(2)的化学影响对乙烷的着火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逐渐减弱。339~1000 kPa压力范围内,CO_(2)的化学影响对乙烷的着火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并趋于稳定。80~1000 kPa压力范围内,CO_(2)的物理影响对乙烷的着火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对压力不敏感。当量工况:80~1000kPa压力范围内,CO_(2)的物理影响以.及化学影响和物理影响的综合影响对乙烷的着火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并趋于稳定。80~1000 kPa压力范围内,CO_(2)的化学影响对乙烷的着火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并趋于稳定。富燃工况:80~1000kPa压力范围内,CO_(2)的化学影响和物理影响的综合影响对乙烷的着火随着压力增大先是有短暂且微弱的促进作用,然后变为稳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不明显。80~1000 kPa压力范围内,CO_(2)的化学影响对乙烷的着火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逐渐增强。80~1000kPa压力范围内,CO_(2)的物理影响对乙烷的着火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尹祥刘洋
关键词:富氧燃烧二氧化碳乙烷着火延迟时间当量比
3-甲基-2-丁酮与3-戊酮的着火延迟时间、反应性与高温氧化动力学模型研究
寻找新型可再生能源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途径之一。戊酮可从纤维素生物质中提取,同时还具有能量密度高、抗爆震性强、碳烟排放低等良好的燃烧性能,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生物质燃料。因此,戊酮三种同分异构体,...
程佳
关键词:3-戊酮着火延迟时间反应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
文献传递
适于激波管着火延迟时间判定的双波长测试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激波管着火延迟时间判定的双波长测试装置,由两套结构相同的光电转换机构组成,光电转换机构包括光纤接头、窄带滤光片、带通滤光片、光电倍增管和运放电路板,复合光导入测试装置后通过窄带滤光片被过滤成单色光,单...
张尊华李敬瑞李格升
文献传递
激波管的调试与甲烷着火延迟时间的测量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验证本实验室新建造激波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该激波管的激波衰减率、非理想气体效应等物理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激波管的激波衰减率为1.0%/m^2.2%/m,与国际上其他激波管激波衰减率在同一范围;非理想气体效应造成实验区的实际温度比理论温度要低;由于边界层效应与燃烧波的影响,侧壁的着火延迟时间比端壁要短.侧壁处测得的甲烷着火延迟时间与文献中侧壁处数据以及基于USC2.0机理模拟的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端壁处测得的甲烷着火延迟时间在低温条件下与文献中端壁处数据符合较好,在高温条件下存在一定的偏差.
张尊华李敬瑞万琦李格升
关键词:激波管甲烷着火延迟时间
甲醇中低温着火延迟时间的计算模型被引量:3
2016年
研究了甲醇在中低温条件下的氧化特性,通过对详细反应机理的分析,得到一个九步的骨干机理,在1,500,K下其着火延迟时间预测值与详细机理的预测值基本一致.通过理论分析着火感应期内占主导作用的自由基行为,最后得到了一条能用于估算甲醇中低温着火延迟时间的显式公式.该公式显示甲醇在中低温下的着火延迟时间主要取决于CH3OH+HO_2→CH_2OH+H_2O_2的反应速率.该反应对甲醇在中低温下氧化特性有重要的影响.
杨浩林霍杰鹏蒋利桥汪小憨赵黛青
关键词:甲醇着火延迟中低温反应动力学

相关作者

曾文
作品数:203被引量:377H指数:12
供职机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均质压燃 甲醇 催化燃烧 燃烧特性
马洪安
作品数:108被引量:228H指数:10
供职机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主题:甲醇 航空发动机 重型燃气轮机 燃烧室 富氢
钟北京
作品数:168被引量:673H指数:1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研究主题:甲烷 数值模拟 多环芳烃 火焰传播速度 燃烧特性
陈保东
作品数:44被引量:143H指数:9
供职机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主题:燃烧室 燃料 航空发动机 通用飞机 着火延迟时间
苑春苗
作品数:46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着火 粉尘爆炸 镁粉 着火延迟时间 最小点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