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8篇“ 瞬态诱发“的相关文章
- 高通量测序技术联合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技术在新生儿遗传性聋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高通量测序(NGS)技术联合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技术在新生儿遗传性聋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承德市中心医院62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于出生后3~7 d内行新生儿遗传性聋筛查,筛查方法采用NGS技术和TEOAE技术,并于出生后1个月、2个月采用TEO-AE技术进行第1、2次复筛,统计NGS技术、TEOAE技术筛查结果,分析NGS技术联合TEOAE技术筛查新生儿遗传性聋的价值。结果本组共纳入625例新生儿,NGS技术筛查结果显示6.08%存在耳聋基因异常,主要为GJB2基因(2.40%)、SLC26A4基因(2.72%)异常,0.80%存在≥2个耳聋基因位点异常;TEOAE技术初筛8.48%的新生儿未通过,第1次、2次复筛未通过率分别为6.40%、5.12%;NGS技术、TEOAE技术筛查新生儿遗传性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0、0.880,二者联合筛查的AUC最大,为0.976,联合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65%、99.50%。结论NGS技术、TEOAE技术均为新生儿遗传性聋筛查的有效方法,二者联合能有效提高筛查效能,减少误诊漏诊。
- 刘咏梅冯会颖殷美乐李文桑艳峰
-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
- 耳鸣患者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对侧抑制效应观察
- 2022年
- 目的探讨耳鸣患者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的对侧抑制中的表现。方法对136例耳鸣患者收集其基本资料及耳鸣残障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评估,并进行TEOAE的对侧抑制检测。同时,选取40名正常受试者进行对侧抑制TEOAE检查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耳鸣组和对照组总体抑制(overall suppression,OS)值间的差异,及耳鸣患者的性别、年龄、侧别、患病时间和THI分级对其对影响。结果耳鸣组与对照组间OS值存在显著性差异(Z=2.88,P=0.004),性别、年龄、患病时间和THI分级对OS值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耳鸣患者的TEOAE对侧抑制值有所降低,存在内侧橄榄耳蜗束(medial olivocochlear,MOC)功能障碍。耳鸣患者的性别、年龄、侧别、患病时间和THI分级对TEOAE平均抑制影响不大。
- 雷一波石静华耿美满卢伟
- 关键词:耳鸣对侧抑制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 婴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听力筛查通过率的相关因素
- 2021年
- 目的:分析婴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听力筛查通过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江门市中心医院听力筛查中心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婴儿500例为观察对象,采集婴儿性别与家庭情况及母亲孕期情况等信息,分析影响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影响因素。结果:500例婴儿中,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听力筛查通过婴儿450例,未通过婴儿5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通过组与未通过组婴儿在性别与母亲文化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组与未通过组婴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胎数、外耳畸形、出生后给氧、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家庭收入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数、外耳畸形、是否给氧、家庭收入、NICU、出生体质量、胎龄是婴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婴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通过率,主要会受到婴儿外耳畸形与胎数及是否给氧因素的影响,双胎与外耳畸形婴儿听力筛查不通过可能性相对较高。
- 章晓军吕洁瑜张梦雯叶建勇
- 关键词:听力筛查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婴儿
- 高危新生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听力筛查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作用。方法:运用TEOAE联合AABR对NICU住院的326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患儿进一步行AI、OAE、ABR、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ERP)检查进行确诊。结果:已确诊听力损伤患儿21例(28耳)中,TEOAE和AABR均未通过16耳,TEOAE通过AABR未通过18耳,AABR通过TEOAE未通过10耳。结论:TEOAE联合AABR运用于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更利于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儿。
- 王靖明李洁陈丕亮陈延龄杨蓓张薇秦钰徐学海
- 关键词: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瞬态诱发耳声发射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
- 耳复康口服液对庆大霉素致豚鼠耳聋模型听觉耳动反射及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究耳复康口服液对庆大霉素致豚鼠耳聋模型听觉耳动反射及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的影响。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耳聋左慈丸组(2.7 g·kg^(-1)),高、中、低剂量耳复康口服液组(18,9,4.5 m L·kg^(-1))。除空白对照组每天肌肉注射生理盐水2 m L·kg^(-1),其余各组每天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80 mg·kg^(-1),同时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灌胃14 d,分别于第7天、第14天给药后进行听觉耳动反射的测试,第15天时每只豚鼠进行TEOAE测试。结果对庆大霉素致豚鼠耳聋模型听觉耳动反射的影响:与模型组比,第7天耳复康口服液低剂量组可显著改善豚鼠听觉障碍(P<0.01);第14天耳复康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显著改善豚鼠听觉障碍(P<0.01)。对庆大霉素致豚鼠耳聋模型TEOAE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耳复康口服液各剂量组总反应能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耳复康口服液各剂量组总相关度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耳复康口服液均对庆大霉素致聋豚鼠的听力障碍有改善作用。
- 刘晓斌郝少君谢国旗苏峰管志江张正臣
-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筛查新生儿听力初筛时间对假阳性率的影响
-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后行听力初次筛查的适宜时间,尽可能降低初筛的假阳性率(false positive rate,FPR)。 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在湖南省岳阳市二医院产科出生且排除了先天性听力损失...
- 马丹
-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率
- 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高危新生儿625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随机抽查正常、健康新生儿5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高危新生儿与正常、健康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结果高危新生儿总体TEOAE未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对TEOAE未通过的高危新生儿分析发现,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和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未通过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高危新生儿。结论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是影响新生儿听力的主要因素,在高危新生儿住院期间进行TEOAE筛查能够有效检出、评价高危新生儿听力水平,对及时、早期治疗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 甘长英贺芝兰罗雁雁
- 关键词:瞬态诱发耳声发射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听力筛查
- 正常出生新生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结果比较被引量:2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s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特点,为正常出生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于出生后48~72小时,对1 062例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分别使用TEOAE和DPOAE进行听力初筛,其中135例未通过初筛者,在42天龄左右,同时进行TEOAE和DPOAE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月龄左右进行诊断型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1 062例新生儿中TEOAE初筛未通过率为11.02%(117/1 062),DPOAE未通过率为13.65%(145/1 062);135例进行了复筛,TEOAE和DPOAE未通过率分别为17.78%(24/135)和20.74%(28/135),DPOAE初、复筛未通过率均高于TEOA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TEOAE和DPOAE在初筛和复筛中的一致率分别为96.04%和95.56%,kappa值分别为0.817和0.857。在初筛中TEOAE每耳的平均测试时间为24±25s,DPOAE为40±34s;在复筛中TEOAE为52±41s,DPOAE为73±62s,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两种方法的测试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复筛的135例中,共有7例(10耳)最终被诊断为不同程度的传导性听力损失(9耳)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耳),这10耳TEOAE和DPOAE初、复筛均未通过。结论作为正常出生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方法,TEOAE较DPOAE未通过率低,耗时少;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具,TEOAE可能比DPOAE有优势。
- 郝文洋商莹莹倪道凤高志强徐春晓李奉蓉王素菊赵翠霞
-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高危新生儿88例和同期收治的88例足月正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新生儿均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TEOAE)进行听力检测,对于未通过的新生儿37 d后再次进行复诊,对于复诊未通过的新生儿,对其进行随访或者转诊治疗,比较两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检测情况。结果首次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检查高危新生儿中检出率为31.8%,复查检出率为27.3%,正常新生儿首次及再次检查检出率分别为3.4%,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能有效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准确率,降低检测中误诊、漏诊的发生。
- 邓娣娣魏晚霞
- 关键词: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
-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技术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检查筛查高危新生儿听力受损的价值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技术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受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391例有听力损害高危因素新生儿,于出生后3~20d行听力损害检查(初筛),其中双耳TEOAE检查均未通过者193例(386耳)为未通过组,均通过者198例(396耳)为通过组。分别于出生后42d和3个月时再次行听力损害检查(第1、2次复筛),比较TEOAE法、AABR法、TEOAE联合AABR筛查(联合法)3种方式以及2组初筛、复筛的通过率。结果TEOAE法在初筛及第1、2次复筛中的通过率分别为50.64%、87.60%、90.28%,AABR法分别为77.62%、85.04%和96.55%,联合法分别为43.09%、83.76%和89.13%,联合法筛查通过率低于TEOAE、AAB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通过组初筛及第1、2次复筛应用联合法的通过率分别为0、77.460A、81.61%%,通过组分别为85.10%、89.90%、96.46%,通过组应用联合法初筛及第1、2次复筛通过率高于未通过组(P〈0.05)。结论TEOAE联合AABR用于高危新生儿听力受损筛查,可降低假阳性率和漏诊率。
- 孙志宏孙黎晓吴红丽
- 关键词: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相关作者
- 叶大田

- 作品数:182被引量:473H指数:12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研究主题:电子耳蜗 耳声发射 新生儿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小波变换
- 刘锦峰

- 作品数:89被引量:271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声源定位 言语 气化 单侧 听性脑干反应
- 王宁宇

- 作品数:203被引量:967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声源定位 声源 听性脑干反应 儿童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刘博

- 作品数:787被引量:2,985H指数:2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人工耳蜗 眩晕 人工耳蜗植入 听力损失 梅尼埃病
- 戚以胜

- 作品数:63被引量:497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听力筛查 听力损失 新生儿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