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9篇“ 瞬目反射“的相关文章
面神经电图联合瞬目反射在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
2025年
分析面神经电图联合瞬目反射在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23.1-2023.12期间我院收治82例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研究,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纳入单一组、联合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单一组采用面神经电图检测,联合组采用面神经电图联合瞬目反射联合检测。对比组间颞支运动潜伏期、颞支运动波幅、CMAP运动潜伏期、CMAP运动波幅、CMAP潜伏期缩短、CMAP波幅增高情况。结果 干预后联合组各项指标优于单一组,P<0.05。结论 面神经电图联合瞬目反射在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可更加精确地评估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及波幅下降的情况,有助于全面了解面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值得应用。
王双
关键词:面神经电图瞬目反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
电针联合甲钴胺片对面神经炎患者面肌功能恢复、瞬目反射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甲钴胺片对面神经炎患者面肌功能恢复、瞬目反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门诊以及收治入院的136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面部肌力状态、肌电图、瞬目反射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电针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64%(63/68),显著高于对照组(64.71%,44/68)(χ^(2)=15.822,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面部肌力状态较干预前均有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面部肌力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肌电图情况较干预前均有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肌电图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肌电图情况较干预前均有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肌电图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R1、R2检出情况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R1、R2检出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R1、R2潜育期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R1、R2潜育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应用电针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后所发生的失眠、头晕、面部疼痛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甲钴胺片治疗面神经炎患者,其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面部肌力状态、肌电图、瞬目反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柏茂森张顶慰吴春霞
关键词:电针甲钴胺片面神经炎瞬目反射
瞬目反射、视频头脉冲试验和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在眩晕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2025年
目的探究瞬目反射(BR)、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VEMP)三种电生理检测方法在眩晕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37例),急性前庭神经炎(43例)的共80例眩晕患者的瞬目反射(BR)、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VEMP)各项电生理结果,及分析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组BR阳性率75.6%,vHIT阳性率0%,VEMP阳性率32.4%;急性前庭神经炎组BR阳性率18.6%,vHIT阳性率88.4%,VEMP阳性率55.8%。结论(1)BR在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中有较高的阳性率;(2)vHIT在诊断急性前庭神经炎上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3)VEMP可以发现前庭周围性眩晕;(4)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从梗死病变部位分析,小脑梗死比例最高,其次为脑干梗死。三种电生理技术联合应用可将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及急性前庭神经炎鉴别开来,对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早期鉴别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李岩辛红王佳佳
面神经电图联合瞬目反射对特发性面神经炎的预后评估
2024年
目的通过计算面神经颞支传导和瞬目反射R1波的商来判断特发性面神经炎的预后。方法选取2022年5—12月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单侧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均完成面神经传导和瞬目反射检查,纳入瞬目反射出波者55例为研究对象。计算BR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中R1波的潜伏期与面神经颞支运动传导潜伏期(DR)的商(R1/DR),比较治疗前后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同时进行面神经House-Brackmann分级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均在15 d时较在7 d时面神经颞支运动传导潜伏期缩短(P<0.05);2组面神经颞支运动传导波幅在15 d和7 d比较,波幅升高(P<0.05),且B组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的百分比大于A组(P<0.05)。针电极记录A组和B组眼轮匝肌运动传导潜伏期,2组经治疗后在15 d时较在7 d时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在15 d和7 d比较,波幅升高(P<0.05),且B组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的百分比大于A组(P<0.05)。A组平均面神经H-B评为(3.68±1.30)分,B组为(3.28±1.07)分,B组的HB评分比A组更低(t=3.320,P=0.028)。结论面神经末梢性损害比根性损害恢复好,可将R1/DR作为评估面神经预后的指标。
杜雨欣肖黎黎刘春霞张弟文王丽波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炎面神经电图瞬目反射潜伏期预后
天麻素胶囊与卡马西平联合治疗对PTN患者临床疗效、瞬目反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天麻素胶囊与卡马西平联合治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患者临床疗效、瞬目反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P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中药联合组和西药组,各39例。西药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中药联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胶囊治疗。治疗1 m后,比较两组疗效、瞬目反射(R1、R2及R2′潜伏期)、血清指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疼痛程度、睡眠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中药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中药联合组瞬目反射R1、R2及R2′潜伏期均明显短于西药组,中药联合组血清NGF水平、TNF-α水平、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天麻素胶囊与卡马西平联合治疗PTN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瞬目反射和炎性反应程度,降低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秦严宾刘朝姚志强
关键词:卡马西平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程度瞬目反射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围手术期瞬目反射变化特点及其与患者术后长期疗效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BC)围手术期瞬目反射变化特点及其与患者术后长期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2—10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PBC的150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第1、3、6、12个月分别进行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疼痛量表评分(BNI-P)、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面部麻木评分(BNI-N)评估面部麻木、疼痛情况,并进行瞬目反射检测(涉及传导通路R1、R2及R2′的潜伏期及波幅)。根据患者术后第3年随访结果分为治愈组(120例)和复发组(30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评价模型拟合优度。结果患者术后1 d及术后第1、3、6、12个月BNI-P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 d(均P<0.05)。患者行PBC后,R1、R2、R2′潜伏期总体均呈现降低趋势,R1、R2、R2′波幅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均P<0.05)。纳入最全面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比值比=1.254,P=0.028),病程(比值比=1.072,P=0.008),术前BNI-P(比值比=2.189,P=0.040),术前R1、R2、R2′潜伏期(比值比=3.546、4.165、1.314,P=0.012、0.014、0.038)、术前R1、R2、R2′波幅(比值比=0.933、0.920、0.942,P=0.009、0.003、0.002)均为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P=0.796)。结论对PTN患者行PBC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瞬目反射各项指标均随术后随访时间呈现降低趋势,且与患者面部麻木症状呈现正相关性,患者个体因素及术前BNI-P、瞬目反射指标水平等均对患者术后长期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史皓威郭文昌王银占王永宇杨嗣徽李洋钱涛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瞬目反射长期疗效
电刺激诱发瞬目反射治疗急性期偏头痛少阳证30例
2023年
目的 观察电刺激诱发瞬目反射治疗急性期偏头痛少阳证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脑病科收治的急性期偏头痛少阳证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联合小柴胡汤加减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通过电刺激诱发瞬目反射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急性期视觉模拟评分(VAS)、发作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并比较其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30 d内急性期VAS评分和CGR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30 d内急性期VAS评分和CGR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 电刺激诱发瞬目反射可减轻少阳证偏头痛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症状。
陈茜易泳鑫高毅东梁琛尹鹭峰
关键词:偏头痛少阳证瞬目反射电刺激小柴胡汤
基于瞬目反射检测的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核团兴奋性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面肌痉挛患者瞬目反射特征的分析,进一步验证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科接受神经电生理评估的63例面肌痉挛患者(面肌痉挛组)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接受神经电生理评估的5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痛组)、8例面瘫后遗联带运动患者(面瘫后遗联带运动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为对照。收集并比较上述受试者面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及瞬目反射检测指标(包括R1潜伏期、R1波幅、R2起始潜伏期、R2波幅、R2末端潜伏期、患侧记录R2’’起始潜伏期、患侧记录R2’’波幅、患侧记录R2’’末端潜伏期)的差异;进一步依据痉挛严重程度(三星医疗中心评分系统评估)将面肌痉挛组患者分为1~4级,依据显微血管减压术中探查所见的与面神经接触的责任血管数量将面肌痉挛组患者分为1根责任血管组与2根及以上责任血管组,分析各组患者间瞬目反射检测指标增大/延长发生率的变化趋势或差异性。结果 4组受试者间面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面肌痉挛组患者的R1波幅明显高于三叉神经痛组、面瘫后遗联带运动组,R2波幅、患侧记录R2’’波幅、R2末端潜伏期及患侧记录R2’’末端潜伏期均明显高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痉挛严重程度面肌痉挛患者间,R1波幅增大发生率、R2末端潜伏期延长发生率均随着痉挛严重程度升高而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根责任血管组与2根及以上责任血管组患者间R1波幅增大发生率、R2波幅增大发生率、R2末端潜伏期延长发生率、患侧记录R2’’波幅增大发生率、患侧记录R2’’末端潜伏期延长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肌痉挛患者�
何颖李玉琢陈静叶茵江隐奇张勇李应龙
关键词:面肌痉挛瞬目反射
天麻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及对瞬目反射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应用天麻素胶囊与卡马西平联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采用瞬目反射客观判定患者的三叉神经功能.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运用肌电图仪测定患侧瞬目反射潜伏期的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侧瞬目反射R1、R2及R2′潜伏期均缩短(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患侧瞬目反射R1、R2及R2′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麻素联合卡马西平可提高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患者受损的三叉神经能够得到有效恢复.
杨超单晓会梁艳张越
关键词:天麻素卡马西平三叉神经痛瞬目反射
瞬目反射及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神经电图、面肌肌电图对面神经炎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的价值评估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及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神经电图、面肌肌电图对面神经炎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的价值。方法80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瞬目反射及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神经电图、面肌肌电图检查。分析瞬目反射检查结果,比较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神经电图、面肌肌电图检查异常率及不同M波下降幅度面神经炎患者的痊愈时间。结果80例患者全部异常,其中18例患者R1、R2、R2'波缺失;23例患者R1波缺失,R2、R2'波潜伏期延长;39例患者R1、R2、R2'波潜伏期延长。患侧R1波(13.24±1.37)ms、R2波(31.84±4.52)ms高于健侧的(10.86±0.99)、(28.75±3.52)ms,R2'波(30.75±3.45)ms低于健侧的(36.56±3.4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检查异常率62.50%高于神经电图的42.50%、面肌肌电图的4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电图与面肌肌电图检查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波下降幅度<50%、50%~80%以及>80%面神经炎患者的痊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痊愈时间随M波下降幅度的增大而延长。结论瞬目反射及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神经电图、面肌肌电图检查可客观评估面神经炎患者病情,其中瞬目反射是面神经炎患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神经电图、面肌肌电图可提示患者异常情况,可以提早确诊病情,提早进行治疗干预,利于评估面神经炎患者病情、预后。
邓玉琴沈德驹李简书戴梦园
关键词:瞬目反射神经电图面神经炎

相关作者

王国栋
作品数:39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面肌痉挛 肉毒毒素治疗 瞬目反射 A型肉毒毒素 依达拉奉
赵永波
作品数:765被引量:98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癫痫 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卡马西平
卢祖能
作品数:423被引量:1,450H指数:1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腕管综合征 帕金森病 肌电图 吉兰-巴雷综合征 肌萎缩侧索硬化
张承洁
作品数:19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研究主题:瞬目反射 抑郁症患者 老年期 神经传导 咬肌
汤晓芙
作品数:123被引量:1,174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肌电图 诱发电位 肌张力障碍 磁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