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0篇“ 知识世界“的相关文章
儒医与世医:明代的医家知识人及其知识世界
2025年
医家既是专门的技术之士,又是知识人群体中的一员。明代医家主要来自地方的“医学”,名列专门的“医籍”。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剧,医生的来源不再限于医学出身,而是来自广泛的各色人士。明代医家知识人群体存在两种理想情结,即“世医”和“儒医”。明代医家的知识世界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专业的医学知识,二是儒家经典知识,三是诗文一类的业余知识。揆诸明代医家的行为实践,其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职业精神的沦丧,二是业余精神的勃兴。
陈宝良
关键词:明代医家知识世界
儒贾商士:明代的商贾知识人及其知识世界
2025年
明代商贾的知识人化乃至商贾知识人的形成,奠基于相对繁荣的商业经济土壤。“儒贾”与“商士”两个概念的出现,不仅是“士商互动”这一社会性动作的结果,更是商人身份转换的标志,亦即从具有“市心”的商贾,转而变为具有“仁心”的儒者。随之而来者,则是商业道德的重建。明代商人的道德、知识乃至形象,均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已由重利轻义的骛利之徒,转而变为崇儒好文的知识人,并且具有多样化的知识世界
陈宝良
关键词:明代
重审晚明:从文人士夫的知识世界谈起
2025年
我们今日熟知的“晚明文学”“晚明文艺思潮”,相对而言,比明代任何其他时期的文学文化叙事有更为确切而稳定的图景,亦更具标识性,原因就在于,这幅图景是五四新文学作家有意构绘的,其目的在于为五四新文学张本,却因此赋予晚明与现代性接榫的近世性鲜明特征。倘若将视野拓展至全球史,尚可窥见其背后欧洲文艺复兴作为划时代的里程碑作用,以及德国浪漫主义运动影响下现代“文学”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次第展开。
陈广宏
关键词:五四新文学德国浪漫主义晚明文学文化叙事欧洲文艺复兴
重审晚明:从文人士夫的知识世界谈起
2024年
“晚明文学”的图景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在古今中西的参照系中,被赋予与现代性接榫的近世性特征。这幅图景为反思五四以来的学术模式提供了样例,也成为重审晚明文学文化的契机。重审的目标在于将该时期出现的种种变化,还原至当时文化与社会的前后关系中,聚焦于古典人文学术,探求晚明文人士夫的知识世界及其背后的思想范型。这一知识世界承续自明中期,因复古的价值导向与私人刻书业等物质性条件,而有系统之变,令相关生产与传播产生诸多新特点。将晚明与前后时段联结起来作长时段考察,还促发我们重新思考复古运动与性灵思潮的关系、从文章博学到考据学风的变易路径等一系列问题。
陈广宏
关键词:晚明文学文化知识世界
晚明文人士夫的知识世界
2024年
我们今日熟知的“晚明文学”“晚明文艺思潮”,相对而言,比明代任何其他时期的文学文化叙事有更为确切而稳定的图景,亦更具标识性,原因就在于,这幅图景是五四新文学作家有意构绘的,其目的在于为五四新文学张本,却因此赋予晚明与现代性接样的近世性鲜明特征。倘若将视野拓展至全球史,尚可窥见其背后欧洲文艺复兴作为划时代的里程碑作用,以及德国浪漫主义运动影响下现代“文学”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次第展开。五四运动大力推进的现代化进程无疑为中国社会与文化开启新纪元,并奠定现代学术的根基。不过,新世纪以来,人们渐而全面反思五四以来形塑的学术模式,也已发现其存在诸多遮蔽,更何况认识的固化往往潜藏着某种危机。当我们真正试图回向中国文学文化的本来语境,循其古今演变之内应式转换的肌理,厘清诸多关系并消解遮蔽时,“晚明文学”或是合适的标本。本文即尝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如何解读晚明?希冀籍此一隅,找到观照整个中国文学文化现代转型的新视角,发掘其自身蕴含的多种可能性。
陈广宏
关键词:晚明文学德国浪漫主义晚明文人古今演变文化叙事
全球化历程中的中国知识世界化——世界中国学的性质、特点与研究方法被引量:1
2024年
世界中国学的历史表明,中国的知识、思想始终参与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世界性”是这一知识体系的本质特征。同时,它始终与中国自身的学术发展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这个过程既是中国学术世界化的过程,也是中国的学术参与世界新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中国文明的整体性和互鉴性是世界各国汉学家展开中国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们与世界各国汉学家展开对话,探究知识与学问的基本方法。
张西平
关键词:学术史
苏轼的知识世界 博物学与宋代士人的生活
本书围绕着沈括和苏轼的历史建构,沈括在宋代的影响,苏沈异同和交往,《梦溪笔谈》与苏轼,特别是《苏沈良方》背后的生命故事,苏轼关于岭南物产的记载,苏轼的交游与互动,考察士人知识的来源与建构。同时列入考察的还有技术知识,如农...
曾雄生
苏轼的知识世界 博物学与宋代士人的生活 下
曾雄生
苏轼的知识世界 博物学与宋代士人的生活 上
曾雄生
知识旅行与再生产:一个建构民众知识世界的分析视角
2023年
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的流动与社会化成为社会学领域日益关心的重要议题。本文引入知识旅行与再生产视角,用以解释在转型时期不同群体存在显著“认知”差异的背景下,知识新陈代谢的微观社会化过程。通过引入民国时期社会教育路径下“现代”知识大众传播的案例,以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出版的《民众教育季刊》和《新民》杂志为例,探究知识分子对现代民众知识世界的建构。研究发现,知识分子通过“实验”和“民间文艺”这两个核心话语建构了大众倾向的话语范式,为推进知识旅行作好铺垫。与此同时,在行动自觉指引下,知识分子将大众倾向的话语范式渐次落脚于社会教育的大众实践——建构大众话语范式下的“现代”知识。最终,“现代”知识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等出版物,逐渐从研究层面渗透到大众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完成知识旅行。由此出发,可将知识旅行与再生产作为近代以来中国日常生活知识建构的一个分析工具。
陈旭华宣朝庆
关键词:社会教育

相关作者

徐明华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活动道德教育 走进生活世界 知识世界
陈宝良
作品数:140被引量:497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
研究主题:明代 士大夫 明清 生员 晚明
丛杭青
作品数:89被引量:439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工程伦理 工程伦理学 认识论 工程教育 信任
陈广宏
作品数:44被引量:151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文学 竟陵派 谭元春 古今演变 钟惺
傅荣贤
作品数:142被引量:436H指数:10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目录学 图书馆 图书馆学 《汉书·艺文志》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