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52篇“ 短时强降水“的相关文章
山东烟台市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2025年
本文利用山东省烟台市2019年1月~2023年12月降水实况资料,对烟台市的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日变化、月变化以及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尝试利用CatBoost机器学习算法对短时强降水进行预测,结论如下:烟台市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及最强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北以及东南部沿海地区,其中西北部地区的短时强降水,从发生频次以及最大强降水来说均较大,在烟台中部、北部及东部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及度均较小;烟台市短时强降水总频次日变化、月变化及年变化特征均较为显著,日变化方面,傍晚至凌晨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最多,凌晨及午后为发生频次第二多的时段,而日出前后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较低;其月变化波动幅度较大,呈先增大后减少的变化特征,短时强降水较为集中在6~8月;其年变化波动幅度也较大,也呈先增大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2022年达到最多为499次,之后逐渐减少,2019年最少为72次,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较多的时段集中在2021~2023年。用CatBoost模型对烟台市强降水进行初步预测,模型基本能够很好地捕捉烟台市短时强降水特征,在测试集上表现出较好的预测能力,这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Based on the actual precipitation data of Yant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3,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daily variation, monthly variation and annu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equency of short-term heavy precipitation in Yantai City, and tries to use CatBoost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 to predict short-term heavy precipitation.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 frequency of short-term heavy precipitation and the strongest precipitation in Yantai City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west and southeast coastal areas. The short-term heavy precipitation in the northwest is larger in terms of frequency and maximum heavy precipitation. The frequency an
秦璐栾东红孟文童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广元市中部短时强降水物理量特征初探
2025年
研究2019—2023年广元市中部短时强降水的分布特征,对发生短时强降水时的物理量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站点平均每年出现2~6次短时强降水短时强降水发生在3—10月,小时雨量40 mm以上短时强降水基本只出现在春末夏初和盛夏,一天之内凌晨至上午出现短时强降水的次数最多。度越高的短时强降水所需的对流有效位能越高。75%的短时强降水发生在850 hPa假相当位温>77℃的条件下。不稳定层结和低层高水汽能量条件有利于短时强降水的发生,度越高的短时强降水需要越高的层结不稳定条件和低层水汽能量条件。盛夏季节更容易达到不稳定条件,有利于发生短时强降水。K指数对区分短时强降水度的参考意义不大。
张晓涵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物理量假相当位温
永州市短时强降水的精细化时空分布特征
2025年
利用2013-2022年区域气象站和国家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永州市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短时强降水出现的频次年际变化不明显,但有明显的月变化和日变化且空间分布差异大。4月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永州西南部,多为夜雨;5、6月出现最多,南部山区及小盆地高于北部地区,清晨、午后到傍晚短时强降水多发;7-9月九嶷山-萌诸岭一带、阳明山地区为主要发生区,午后到傍晚时段最为多发。2)短时强降水频次随着雨级别增大近似呈指数式衰减,各级别短时强降水均呈北低南高分布,在高海拔山区的偏西、偏南侧以及永州南部的道江盆地出现频次高;最不活跃时段在上午,主要发生在清晨、午后到傍晚,随着降水度的增,午后到傍晚出现的比例增大,≥50.0mm/h的短时强降水近四成出现在午后到傍晚。3)永州短时强降水极值在50.0~80.0mm/h之间,半数出现在14-21时,但极值≥100.0mm/h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多数出现在午夜前后,≥80.0mm/h的极端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密切相关,水体附近及可形成独特环流结构的迎风坡、小盆地或峡谷地带较易出现极端短时强降水
蒋丽敏付炜徐根生李菁华彭艳青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地形
黔西南州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地闪特征分析
2025年
选取2016—2019年4—9月黔西南州8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雨量、10 min降雨量及闪电数据,分析短时强降水过程日的地闪特征。结果表明:(1)发生短时强降水日的地闪以负地闪为主,占总地闪的95.1%,其中,盛夏时节地闪频次高于初夏时节;(2)短时强降水日的地闪密度分布呈“东多西少”,地闪的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册亨、望谟、贞丰、安龙、晴隆,地闪高密度中心出现在册亨县,其次是望谟县;(3)近4年最大正闪度为565.18 kA,发生在2019年7月,最大负闪度为-728.75 kA,发生在2016年6月,而发生度在100 kA以上次数最多的是2019年,发生1 382次;(4)单次地闪频次变化只能作为一次天气过程降水量变化的指标,不能直接用于判断短时强降水,但地闪频次峰值增加、保持、骤降都能很好地反映短时强降水的发生、发展,对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张宗笛刘相徐啟元朱君田茂清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闪电密度
基于分钟雨量的浙江省汛期短时强降水特征研究
2025年
利用2018—2022年汛期(4—9月)浙江省国家和区域自动气象站分钟和小时雨量数据,结合功率谱分析方法,研究了浙江省近5 a前汛期(4—5月)、梅汛期(6—7月)和盛夏期(8—9月)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对比分析了基于分钟和小时雨量数据统计的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差异,探究了短时强降水高发区降水特征。结果表明:(1)浙江省东部沿海和西南山区为短时强降水高发区,东部沿海地区短时强降水度较其它地区偏。东部沿海地区短时强降水集中发生于梅汛期和盛夏期的午后至傍晚,西南山区短时强降水集中发生于梅汛期的早晨至午后。(2)与分钟雨量相比,基于小时雨量数据统计的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与分钟雨量数据相似,但统计所得的短时强降水小时数偏少且度偏小,小时数偏少约30%,度偏小约20%。(3)在东部沿海地区,从前汛期至盛夏期,短时强降水过程频次、累计雨量、持续时间和降水效率随月份增加而增大。在西南山区,短时强降水过程频次、累计雨量和持续时间在梅汛期最大,而降水效率在梅汛期最小,在盛夏期最大。(4)不同高发区短时强降水过程分钟降水时间尺度接近,以35~55 min为主。过程初期雨增大快,10~15 min达到峰值,20 min起雨逐渐减小。2 mm·(5 min)^(-1)和5 mm·(10 min)^(-1)可作为浙江省短时强降水事件的预警参考指标,5 mm·(5 min)^(-1)是发生极端短时强降水事件的初期预警参考指标。
王宇浩王晓慧顾小丽陶局季焱肖王星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MCC引发的一次短时强降水环境场和云参数特征
2025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FY-4A卫星定量产品,对2022年7月15日陕西关中东部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 MCC)引发的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发生的环境场和云特性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发生在副高、短波槽和低涡切变线共同影响的环流背景下,前期受副高控制不稳定能量持续积累,水汽条件充沛,在地面辐合线动力抬升作用下触发对流,造成短时强降水。(2)大范围短时强降水发生在MCC成熟阶段,当≤-52℃冷云面积达到最大时,降水度达到最大,当≤-52℃冷云面积开始减小时,降水度开始减弱。(3)短时强降水主要分布在地面辐合线附近,且其上空对应的冷云区T_(BB)≤-72℃,同时云顶高度发展至16 km以上。短时强降水发生前,TBB呈波动下降、云顶高度呈波动上升的特征。当TBB(T_(BB))、TBB平均值(T_(BBavg))和TBB最小值(T_(BBmin))越小,最大TBB梯度(G)和TBB变化率(R)越大时,雨越大。
乔丹杨王瑾婷刘帆卢晔卢晔谢逸雯
关键词:MCC短时强降水
云南省区域性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及其分类天气系统特征
2025年
山地复杂地形地貌叠加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短时强降水成为云南省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对流天气,常引发自然灾害。基于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产品提供的2008—2022年0.0625°×0.0625°高空间分辨率的逐小时降水和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本研究使用K均值聚类法对91次区域性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环流进行聚类分型,并揭示其三维天气系统配置及热、动力特征。结果表明:1)短时强降水以滇东南发生频率最高,滇东南、滇西南和滇西的部分地区度最。日内以20—21时(世界时)度大,14—15时频次多。年内以7月降水度最大,6月降水量最多。同时,年际变化明显,其中极值年份降水量可达80 mm以上,其多年平均降水量维持在26 mm左右。2)区域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可分为西风小槽型、高空长槽型和副高外围型,以高空长槽型发生频次最多、强降水范围最大。3)3类天气系统配置都存在有利于短时强降水发生的动力、水汽和热力条件:200 hPa存在辐散区(如高空急流南侧),500 hPa位于槽前或副高西侧并伴有上升运动,中低层配合有低层切变线和低涡、地面辐合线等;同时,水汽多来自孟加拉湾,水汽随偏西气流至云南上空后辐合,K指数大于38℃。高空长槽型由于中低层切变线和低涡更靠近云南中部,低空锋面及冷空气活动更,云南区域上空低(高)层辐合(散)最,且由于其前倾的垂直结构引起的热力不稳定也最,导致区域上空整层的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最显著、范围最大,故由其引起的短时强降水范围更大。
郭志荣谭桂容段玮杨素雨姜清华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客观分型
短时强降水对翻斗雨量传感器测量准确性的影响研究
2025年
为了评价极端条件下液态降水观测仪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文章对自动站、智能站两类翻斗雨量传感器进行1~4 mm/min、10 mm和1~5 mm/min、30 mm降水试验,采用两台雨量校验仪同时注水实现翻斗雨量传感器6~8 mm/min、60 mm的极大雨强降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拟极端降水的雨、持续时间均超过了翻斗雨量传感器的测量极限,造成传感器汇集漏斗出现溢出现象;在5 mm/min测试点,两类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超过标准值的±4%,处于合理区间;在6~7 mm/min测试点测量结果偏小且超出合理区间;在8 mm/min测试点,部分被测传感器示值误差的符合性评定结果为不合格或待定,对应的观测数据不具备可用性。进一步分析汇集漏斗最大积水量和最大出水速度,提出一种翻斗雨量传感器对短时强降水测量极限时间的估计方法,给出极大雨对应的传感器极限测量时间估计值。
邱实丁红英罗昶郑雨欣白赢策任燕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不确定度
伊犁河谷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2025年
本文利用伊犁河谷国家基本站和区域自动站2015年至2021年5至10月小时降水资料及伊宁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对伊犁河谷短时强降水天气时空分布及雷达回波参数值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 伊犁河谷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呈山区多,平原少的特点,霍城县北部、伊宁县北部、尼勒克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及新源县东部等地的山区大部为显著的高发区并都处于山前的迎风坡处;(2) 近7a中,短时强降水年发生频次整体呈减少趋势,年平均为20次,2016年出现最多,2020年为最少年份;(3) 短时强降水有明显的月变化,自5月迅速增加,6月达到峰值,8月开始减少,6月至7月最为活跃;(4) 短时强降水的日变化呈单峰型结构,峰值出现时段在18~23时;河谷不同地区的日变化特征也不尽相同,西部、东部呈单峰型结构,而南部呈双峰型结构;(5) 当雷达回波参数值中最大回波度 > 47 dBZ,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 > 10.8 kg/m2,回波顶高 37.2 km2时,伊犁河谷易发生短时强降水天气。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radar echo parameters of short-time heavy precipitation in the Yili River Valley using hourly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national basic stations and regional automatic stations in the valley, as well as Doppler weather radar data from Yining, Xinjiang, for the period from May to October between 2015 and 2021. The analysis employs conventional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hort-time heavy precipitation in the Yili River Valley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er frequency in mountainous areas and a lower frequency in plains. Most of the mountainous regions in the north of Huocheng County, the north of Yining County, Nilka County, Zhaosu County, Tekes County, and the east of Xinyuan County are significant high-incidence areas and are located on the windward slopes of the mountains. (2) Over the past seven ye
玛合巴·巴合提祝小梅阿来依·艾丁陈晓文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伊犁河谷
基于多模式融合的湖北逐时短时强降水预报方法改进
2025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明显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开展短时强降水的预报研究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短时强降水概率预报产品和中尺度高分辨率数值模式资料,采用邻域最优概率法和多模式融合技术对湖北省1~12 h短时强降水的落区进行预报与检验评估。结果表明,邻域法明显提高了中尺度数值模式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报能力,其中面积邻域法的效果优于单点邻域法,CMAMESO、CMA-SH9和WH-RUC模式的最优面积概率均为5%,最优邻域半径分别为50、60、60 km;多模式融合预报方法较单模式单点邻域法表现出明显优势,2023年、2024年4—9月短时强降水的1~12 h TS评分均表现为正技巧,分别提高0.014、0.020;改进后的多模式融合方法对短时强降水的命中率有大幅提升,尤其是在湖北省2023年8月7日和2024年6月28日的多次对流过程预报中均有提前精准预报。
万羽许冠宇钟敏刘瑞雪刘文婷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TS评分

相关作者

马中元
作品数:187被引量:754H指数:20
供职机构:江西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回波特征 短时强降水 回波特征分析 大暴雨 雷达回波
杨莲梅
作品数:176被引量:1,692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汽输送 暴雨 短时强降水 水汽 降水
李华宏
作品数:83被引量:500H指数:14
供职机构:云南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短时强降水 WRF模式 地质灾害 数值模拟 低纬高原
俞小鼎
作品数:168被引量:4,051H指数:4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中气旋 龙卷 强对流 强对流天气 雷暴
井宇
作品数:79被引量:400H指数:13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MCC 暴雨 黄土高原 大暴雨 短时强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