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7篇“ 矮秆基因“的相关文章
53份小麦品系中矮秆基因检测及降秆效应分析
2025年
【目的】明确53份小麦品系中矮秆基因的分布及矮秆基因对株高的影响。【方法】利用特异性分子标记对53份试验材料中矮秆基因进行检测,测量株高并计算降秆效应。【结果】53份小麦品系中含Rht-B1b和Rht-D1b基因分别有20份和40份,含Rht8、Rht9、Rht12和Rht13基因分别有48份、40份、38份和48份,所占比例分别为38.46%、76.92%、92.31%、76.92%、73.08%和92.31%%;其中,Rht8和Rht13基因的频率最高,在优良矮秆基因组合中Rht-D1b/Rht8所占比例最高,有37份。【结论】不同矮秆基因的降秆效应不同,强度依次Rht-B1b(32.93%)>Rht8(32.74%)>Rht9(32.72%)>Rht12(32.64%)>Rht-D1b(32.54%)>Rht13(32.40%);矮杆基因组合的降秆效应具有累加作用,在优良矮秆基因组合中Rht-B1b/Rht-D1b/Rht9/Rht12/Rht13的降秆效应最强,为33.28%,平均株高为81.00 cm,可作为小麦矮化育种的主要亲本之一。
张红王歆钱禄巧金彦刚杨永乐夏中华
关键词:小麦矮秆基因株高分子标记
矮秆基因sd1调控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研究进展
2025年
矮秆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推动了水稻“绿色革命”。半矮秆基因sd1是参与赤霉素合成的关键基因。该位点的变异降低了株高,提高了收获指数,解决了在增施氮肥条件下高产与倒伏之间的矛盾。本文回顾了sd1基因的分离与功能解析,分析了sd1不同单体型间的重要农艺性状的差异,综述了sd1基因调控对包括生育期、株高、单株穗数、单株产量、抗倒伏、种子休眠和氮肥利用率等重要农艺性状的作用机理,讨论了sd1基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sd1变异定向快速改良水稻品种,并对sd1基因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张丰勇应晓平张健杨隆维应杰政
关键词:矮化育种水稻半矮秆
小麦矮秆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作物之一,其株高是优化收获指数、实现粮食产量最大化的重要因素。系统综述了小麦矮秆(reduced height,Rht)基因的分类、多效性特征,以及这些基因功能标记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讨论了目前已发现的26个与小麦株高密切相关的基因对赤霉素的敏感性及其研究进展,展望了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挖掘新的矮秆基因的可行性及其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潜力,以期为提高小麦产量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李彩华赵彦坤李占坤单子龙曹巧马亮王飞高振贤
关键词:小麦矮秆基因多效性
一种玉米矮秆基因及其分子标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矮秆基因,所述矮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并公开了如SEQ ID No.2所示的该矮秆基因编码的蛋白。还公开了该矮秆基因的CAPS分子标记,该分子标记可用于该本发明矮秆基因的早期...
唐祈林周阳张德龙李杨罗林李晓锋何如钰李影正汪星宇郑军军何建美程榆林潘泽阳程明军
211份四川小麦品种(系)矮秆基因分子检测
2024年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小麦品种(系)的矮秆基因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矮秆基因聚合对小麦株高、穗长和节间长度的影响。【方法】以211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于2022—2023年和2023—2024年在田间调查株高、穗长和节间长度,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了矮秆基因Rht-B1b、Rht-D1b、Rht5、Rht8、Rht9、Rht10、Rht12和Rht13。【结果】在211份材料中携带Rht-B1b、Rht-D1b、Rht5、Rht8、Rht9、Rht12和Rht13的材料分布频率分别为81.0%、95.7%、28.4%、51.2%、29.4%、19.9%和8.1%,所有材料均未检测到Rht10,共得到43个不同基因的组合。矮秆基因降秆效应为Rht9>Rht5>Rht12>Rht8>Rht13,推广品种和后备品系的株高矮化效应为9.8%和9.3%,两者均为第4节(基部第2节)节间矮化效应值最大,分别为22.27%和25.91%。【结论】四川地区小麦中矮秆基因应用最广泛的是Rht-B1b、Rht-D1b和Rht8,另外,Rht5、Rht9和Rht12的应用正在提高。
丁传光张华陈浩何员江顾莎莎李晴周新力袁国强任勇
关键词:小麦矮秆基因株高分子检测
甘肃省小麦品种(系)矮秆基因检测及分布规律被引量:1
2024年
地方种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为了解矮秆基因在地方种中的分布,本研究检测了甘肃省地方种矮秆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及其在不同麦区的分布频率。结果表明:(1)地方种Rht-B1b和Rht-D1b的频率极低;41.4%的地方种携带Rht8,且春麦区高于冬麦区;46.7%的地方种含Rht24b,春麦区低于冬麦区。Ppd-D1a的频率仅17.8%,且春麦区低于冬麦区。另外,仅检测到Rht-D1b/Rht8、Rht-D1b/Rht24b和Rht8/Rht24b 3种组合,频率分别为0.2%、0.5%和12.8%。(2)地方种携带的矮秆基因及其组合分布频率低于育成种,且差异较大。不同来源育成品种携带的优势矮秆等位变异和频率不同,清水试验站的品种以Rht-D1b、Rht8和Rht24b为主,黄羊试验站的品种以Rht-B1b、Rht-D1b、Rht8和Rht24b为主,甘谷试验站的品种以Rht8和Rht24b为主。清水和黄羊试验站的品种秆矮、丰产性好,可在河西、沿黄灌区、陇南、陇东的小麦育种中应用;甘谷试验站的品种茎秆高,抗病性突出,可应用于定西、天水、陇南和陇东等旱地小麦的抗病改良。(3)基于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筛选出15份地方种和31份育成种,以上材料均携带2个及以上降秆基因(包括矮秆基因或Ppd-D1a),可为甘肃不同麦区小麦矮秆育种提供亲本材料。
杨芳萍郭莹田媛媛曹世勤刘金栋张雪婷鲁清林张文涛王世红虎梦霞王雅美
关键词:地方种矮秆基因分子标记
含黑麦矮秆基因Ddw3小片段易位系创制
株高是作物重要农艺性状,植株过高容易引起倒伏及穗发芽,不利于机械化收割,将严重影响产量及品质。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6x=42,AABBDD)作为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高产研究对粮食...
孔琳
关键词:黑麦易位系矮秆基因
水稻半矮秆基因SD23的遗传分析和图位克隆
株高是水稻株型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性状之一。矮化育种提高了水稻产量,但现有的半矮秆品种大多含有Sd1及其等位基因,存在单一遗传的风险。同时由于大多数优质稻品种的株高较高、茎秆纤细,易发生倒伏且难于进行机...
陈慧珍
关键词:水稻半矮秆基因定位
甘肃冬小麦品种(系)主要矮秆基因型及其育种利用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适当降低株高,增强品种抗旱性,提高品种丰产性是甘肃旱地冬小麦育种新策略。为了明确近20年甘肃冬小麦品种(系)中矮秆基因的分布以及株高变化情况,本研究利用6个主要矮秆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92份冬小麦品种(系)进行基因型检测,并对矮秆基因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中均含有Rht-D1b基因,其次是Rht8、Rht13和Rht5(分布频率分别为59.8%、29.3%和10.9%),但并未检测到Rht-B1b和Rht12。Rht5和Rht13基因主要分布在陇南(天水市和陇南市)的山旱地品种(系)中,频率分别为16.7%和36.7%,Rht8主要分布在陇南川区品种(系)中,频率为77.4%。同时含有2个矮秆基因的材料有39份,分布频率为42.4%,其中Rht-D1b+Rht8的分布频率最高(33.7%);同时含有3个矮秆基因的材料有25份,分布频率为27.2%,其中Rht-D1b+Rht8+Rht13的分布频率最高(19.6%);同时含有4个矮秆基因Rht-D1b+Rht5+Rht8+Rht13的材料只有1份,分布频率为1.1%。含多矮秆基因组合的品种(系)在陇南川区的分布频率最高。结合表型鉴定,陇南山旱地、川区和陇东(平凉市和庆阳市)区域推广应用品种(系)的平均株高分别是96.8、80.9和98.9 cm,变异范围分别在80.5~111.0、60.0~105.0和80.0~115.0 cm。对不同年份育成的冬小麦品种(系)株高分析发现,自2000年至2022年陇南山旱地、陇南川区和陇东区域推广应用品种(系)的株高分别下降了16.9%、15.2%和6.7%。不同矮秆基因组合在品种(系)中的降秆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Rht-D1b+Rht5+Rht8(20.5%)>Rht-D1b+Rht5+Rht8+Rht13(20.3%)>Rht-D1b+Rht8+Rht13(15.0%)>Rht-D1b+Rht5+Rht13(14.8%)>Rht-D1b+Rht8(10.1%)>Rht-D1b+Rht5(6.4%)>Rht-D1b+Rht13(1.1%)。多样化的矮秆基因在甘肃冬小麦育种中得到应用,说明近年来旱地冬小麦育种在适当降低株高、防止倒伏、提高品种丰产性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为进一步适当降低甘肃冬小麦品种株高的同时保持生产品种的抗旱性奠定�
赵永萍何瑞袁俊秀马瑞倪胜利
关键词:冬小麦矮秆基因株高分子标记
黄淮南部地区小麦品种矮秆基因的组成及其对茎秆性状的影响
矮秆基因不仅影响小麦的株高,还影响其它茎秆性状,探究矮秆基因与茎秆性状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选育优良的抗倒伏品种。为研究矮秆基因对小麦茎秆性状的影响,以黄淮南部地区490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于2021-2022和2022...
刘晓宇
关键词:小麦矮秆基因茎秆性状

相关作者

阮仁武
作品数:70被引量:482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杂交小麦 显性矮源 甜荞 显性矮秆基因
胡银岗
作品数:169被引量:1,293H指数:20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系 农艺性状 普通小麦 不育系
顾铭洪
作品数:231被引量:2,608H指数:31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水稻 基因定位 粳稻 选育 转基因水稻
李杏普
作品数:60被引量:341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矮秆基因 黑小麦 近等基因系 紫粒小麦
傅大雄
作品数:37被引量:275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显性矮源 显性矮秆基因 矮化育种 复等位基因